第30頁
太過年輕,又或是過了生育的最佳年齡,一般都算是次等貨色。
至於屬民會嫌棄已經生過孩子的女人?完全沒有這麼一回事。
他們甚至會因為領主的「貼心」而感到滿意,要是女人帶著一個孩子,會高興到跳起來。
呂武從家老卓這裡初次聽到以上論調的時候,整個人都傻了。
他不了解春秋,很納悶為什麼會有那樣的觀念。
然而,都是被現實給逼的。
醫學不發達的年代,女人生孩子跟過鬼門關差不多,年代越往前因為生孩子而死的女人越多。
現在,哪怕是貴族都不那麼講究血脈。
並且因為貴族是利益既得者,他們在很多方面需要去帶個好頭,包括安排好寡婦的再嫁。
說起來可能有人不信,但一直到宋代,寡婦再嫁的話,官府可是要給嫁妝,並且當靠山,不至於讓寡婦嫁了遭受欺凌。
戰爭多發,作為戰場主力的男人大量戰死,一旦寡婦守節,多了一個難以創造產出的群體不說,人口還怎麼增漲?
所以,誰要是鼓勵寡婦守節,壓根就是在跟他們過不去。
鼓勵寡婦守節是從北宋的程頤開始倡導,但在當時其實並不是主流。
到了元才開始流行,到明才盛行,到了「我大清」則是到了一種極致。
至於為什麼要鼓勵女人守節,其實很一言難盡。
說白了就是掌握國家話語權的儒家,他們的脊椎被打斷了。
儒生失去了一個作為男人的自信,為了掩蓋自己的無能和過錯才去進行提倡。(任何時代,小民都沒有話語權)
再則,只要是個讀書人,還是大儒教中人,國家滅亡了,一樣還能在下個王朝當官,人口多寡事關國防什麼的,關他們屁事。
而「我大清」為什麼會發展到極致?幾十萬人,最多幾百萬人,統治數億,巴不得全特麼別生了,自然滅種才是最理想的。
當然!
鼓勵寡婦再嫁,與不在乎妻子給現任丈夫頭上種植青草是兩回事。
呂武還在回憶各個朝代的情況。
得到命令武士和被召喚的屬民,他們已經集結過來。
看著眼前的武士,以及到來的屬民,呂武覺得很欣慰。
老呂家真的闊綽了啊!
以前只有一輛少了個軲轆的革車。
現在已經能湊三輛革車。
武士經過呂武的選拔,增加到了八十名。
領主當然有選拔武士的權利,只是也代表著領主失去了一批納稅人。
武士需要繳的不是「稅」,他們要付出的是「賦」。
簡單的說,他們只需要賣命。
比如,聽從徵召去當差,又或是進入軍隊成為士兵。
呂武當然不會將家族的所有武士帶走,只召來了三十名,其餘的武士需要留下來保證領地安全,主要是看管那批胡人奴隸。
屬民則是來了一百一十人,他們知道領主是要去購買奴隸。
有傳言說領主是在為單身屬民感到憂慮,想要去採購一批女奴,他們一個個打從心裡願意跟隨。
這一次呂武沒有攜帶要販售的商品,卻是帶上了家族所有能帶走的車。
一輛車上有著兩口木箱子,裡面是堆放整齊的鏟幣。
同時,這一輛車還堆了一些布匹,然後用遮掩物蓋了起來。
另外一輛車則是專門裝載布匹,一樣被遮蓋起來。
車隊中還有三輛專門用來裝各種糧食。它們可以作為貨幣,也保證了隊伍不會餓著。
只是有那麼一輛車專門攜帶炊具,真的就有點那什麼了。
鏟幣、布匹和糧食其實一樣都是貨幣,等於呂武攜帶的資產並不少。
為了增加安全性,呂武可是有做事先的準備。
「善射者,往前一步。」
武士出來了五個。
屬民猶豫了一下,站出來了三十七個。
武士擅射的比例竟然比屬民還少?
這個真沒什麼稀奇的。
武士除非是專門走射手路線,不然他們會將時間更多地花費在打熬身體,以及鍛鍊主戰兵器上面。
屬民沒事幹的時候可以去捕獵,他們一年中沒事幹的時間很多,不會專業的近戰格鬥技巧,其實也沒錢去製作兵器(銅),自己造一把弓相對簡單很多,只是箭矢的質量註定堪憂。
呂武掀開了腳邊的一塊大布。
一張張放在地上的弓和一壺壺的箭囊就顯露了出來。
弓所使用的材料並不一致,有些是用柘木,有的則是檍木或柞木,竹弓倒是一張都沒有。
不是呂武嫌棄竹弓,是他的領地里沒有竹林。
依次讓屬民進行試射完畢。
呂武選了十五人作為弓手。
不論是武士還是屬民,看到箭矢那麼筆直,無一例外都有些發愣。
每次說話都需要解釋再解釋的呂武,幾個月下來除非必要,不然真的失去了說話的欲望。
對家臣進行詞語解釋是互相尊重。
跟武士和屬民,沒那必要也就省點口水。
他安排好了隊伍的人員分布,大手一揮之下,隊伍以戰車打頭,出發了。
呂城在老呂家的東北邊。
霍城則是在老呂家的西南邊。
不管去呂城還是霍城,相同的就是沒有現成的路,全部都需要走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