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02頁

    「李定國?李定國怎麼會保本王?」

    他冷哼一聲道:「你看他追隨天子東征帶的都是什麼人?若本王是他的嫡系他怎會不帶?在這點上白文選倒是和本王一樣不受他李定國的待見。」

    張守素知道馮雙禮的心裡有氣,嘆了一聲道:「王爺這又是何苦呢。您心裡有氣,但也沒必要做傻事啊。真要是讓晉王抓住不放,您不也只能受著。再說至少面上的事情晉王做的大差不差,現在又是天子主政,您還是有機會的啊。」

    他咽了口吐沫說了一大通,馮雙禮卻是沉聲道:「正是因為是陛下主政,本王更是要好好表現一番。若是那李定國主事,本王還折騰個什麼。」

    馮雙禮顯然很不甘心道:「旁的時候倒也罷了,現在大明眼瞅著就要光復半壁江山,本王如果現在還不做些什麼,立下一些功勞。等到大明中興,哪裡還會有本王的位置。」

    馮雙禮十分清楚區區一個郡王爵位並不代表什麼。

    如今大明王爺遍地走,國公不如狗。

    要想在朝廷立足,在陛下心中有位置,必須立下大功勞。

    李定國為什麼能有今天的地位?不就是因為屢立戰功嗎?

   

    一味守土怎麼立功勞?

    哪怕是這次擊敗李國英入寇,奏疏送到御前,天子怕是也不會多看一眼吧?

    馮雙禮可以清晰的看出朝廷的思路。

    那就是先平定南方再大舉北伐。

    這個思路不能說不好,畢竟大明太祖皇帝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只是如此一來馮雙禮還要等很久。

    他實在是等不了了。

    「本王北伐漢中看似魯莽,實則有七八分把握。一來李國英剛剛潰敗兵力疲憊不堪。二來他也不會想到本王會主動進攻,能夠起到一個出其不意的效果。」

    馮雙禮是吃了秤砣鐵了心就是要進攻漢中,張守素直是無可奈何。

    「鞏昌王便那算了,這件事王爺和黔國公說了嗎?」

    毫無疑問沐天波是天子的人,也是天子在西川的話事人。

    如果馮雙禮要進攻漢中,取得了沐天波的支持,那還勉強說的過去。

    誰知馮雙禮大手一揮道:「跟他說有什麼用,他除了勸本王還能說什麼?」

    稍頓了頓,馮雙禮接道:「本王這次就要出其不意進攻漢中,等到他們知道了,本王已經拿下漢中立了大功了。」  

    ……

    ……

    第0493章 晉王請罪

    經過朱由榔的不懈努力,南京城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

    穩准狠,這是朱由榔治疫抗疫的訣竅。

    沒有什麼人是不可得罪的,只要有人在這場抗疫戰中敢挑戰朝廷的權威就必被拿下。

    哪怕他是王侯將相也不例外。

    抗疫戰卓有成效,明軍在正面戰場上也毫不手軟。

    在拿下徽州府後,南直隸腹心最後一塊地盤也被明軍收入囊中。

    除了背靠山東的徐州、淮安明軍已經控制了全部局勢。

    在朱由榔看來拿下這兩地只是時間問題。

    一方面他派大軍向兩地持續施壓,一方面主動派人去誘降。

    如果能夠兵不血刃的拿下兩地自然是最好的。畢竟明軍這場仗打的實在太久了,急需要時間來休息。

    這麼持續的打下去整個軍隊疲了不說,戰鬥力下降也會很快。

    抗清是一場持久戰,節奏的變化實在是太重要了。  

    將士們在前線拼命,後方也沒有閒著。

    燧發銃的製造工藝經過幾番調整已經優化到了最佳的狀態,加上明軍控制地盤的增大,工匠的數量也隨之增加,一年趕製的燧發銃數量從一千杆增加到了三千杆。

    當然這也得益於尚可喜「進貢」的佛朗機匠人和火器製造原材料。

    不管朱由榔願不願意承認,在火器製造這方面廣東是走在全國前面的。

    現在看來朱由榔沒有處死尚之信是再正確不過了。

    這哪裡是個俘虜啊,這明明就是一個搖錢樹啊。

    只要尚之信在朱由榔手中,尚可喜就得乖乖的進貢。

    不然朱由榔小手一抖,尚可喜的寶貝兒子就得人頭落地。

    當然朱由榔也沒有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尚可喜身上。

    他從全國範圍內徵集工匠,儘可能的將燧發銃的製作工期縮短。

    朱由榔的理想是一年製造五千杆到一萬杆燧發銃。

    這個數量其實並非遙不可及,在工藝得到優化的情況下,只要工匠數量和原材料能夠跟上,一切都不是問題。  

    在強化火器優勢這點上朱由榔是十分堅決的。

    文安之痊癒後朱由榔重新思考了如何使用這些老臣。

    不得不說大明文官的斷層很嚴重,這使得朱由榔不得不倚重這些已經花甲古稀甚至耄耋之年的老臣。

    但這自然不是長久之計。

    這些老臣還能撐幾年?

    沒有新人頂上,朝廷的整個體系遲早會崩塌。

    一開始朱由榔寄希望於科舉,但他漸漸的發現科舉並不是一個完美的選擇。

    科舉更多的是選官而不是選吏。

    眼下的大明真正缺的是做實事的,而不是滿口跑火車耍嘴皮子的人。

    科舉選出來的官更多是在維護朝廷正統性。

    畢竟儒家強調的那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十分利於朝廷的統治。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0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