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不過朱由榔當然不能指望太子領導明軍一舉拿下萬縣,畢竟他還是個十歲的孩子。
要想拿下萬縣,還得靠朱由榔的謀劃。
既如此,該如何破局呢?
便在朱由榔絞盡腦汁思考之時,內侍韓淼稟報說晉王李定國求見。
朱由榔當即宣召。
晉王一般不會深夜入宮,這個時間來一定是有什麼大事。
一直在勞心軍國大事,朱由榔根本沒有困意,稍稍整了整袍服便端坐御座之上。
「臣李定國拜見吾皇。」
李定國快步入殿,跪倒行禮。
朱由榔揮手示意他平身。
觀察入微的他發現李定國神情嚴肅,連忙道:「晉王深夜陛見可有要事?」
「啟稟陛下,是孫賊的消息。孫賊給馮雙禮寫信,勸降於他。」
李定國說這話時面上明顯有些尷尬。
一是孫可望屢次三番的寫信策反明廷大將。二是馮雙禮接到策反信後並沒有第一時間選擇面聖,而是選擇告訴了李定國。
站在馮雙禮的角度,李定國當然能夠理解。
畢竟李定國是他的老大哥。
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找老大哥這是理所當然的。
可站在皇帝的角度,這個決定就有問題了。
若是皇帝大度一些或許會一笑置之。
若是皇帝認死理那就遭了。
以李定國對於永曆皇帝的了解,皇帝未必會真的在意這件事。
但凡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李定國還是決定連夜入宮面聖,探探天子的口風再說。
朱由榔聽到這個消息倒是不太驚訝。
孫可望現如今在清軍陣中也就是一個高級顧問的身份。
手中無一兵一卒的他要想刷存在感只能靠不斷策反明軍大將。
只是馮雙禮這個人選著實很精妙啊。
作為大西軍最能打的一批將領,馮雙禮大概是和白文選一個級別的。
若能策反他,對於明軍士氣的打擊是毀滅的。
在原本歷史中馮雙禮就因為部將狄三喜叛變,被綁著獻給了清軍。
但那是在明軍已經窮途末路,天子棄國的前提下,且不是馮雙禮本人所為。
如今大明的形勢不說多好,至少比歷史上好的多了。
這種情況下馮雙禮自然沒有理由變節。
……
……
第0031章 君恩
朱由榔前世也看過不少史料,對於馮雙禮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反叛投降說法不一。
有一部分人認為馮雙禮是被部將狄三喜脅迫的,本人已經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權。
還有一種說法是投降就是馮雙禮的意思,狄三喜本人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要是沒有馮雙禮的首肯,他不會這麼輕鬆的得手。
朱由榔並沒有特別傾向於某一種論調,因為他覺得討論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那個時候明廷已經逃到緬甸,便是馮雙禮不降又能如何?
被破三路超神翻盤嗎?
真以為這是在打遊戲嗎?
但是在這個時空中情況卻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朝廷並沒有退,不但沒有退而且還帶領昆明軍民打了一場漂亮的保衛戰,隨後天子更是御駕親征追擊清軍潰兵斬首無數。
這種情況下大明的處境雖然還很艱難,但至少能看到翻盤點。
這種時候朱由榔用人便顯得尤為重要。
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要是朱由榔信任馮雙禮那就毫不猶豫的去任用他。要是他懷疑馮雙禮那就乾脆不要用。
最忌諱的就是朱由榔雖然懷疑馮雙禮,但礙於馮雙禮的身份和李定國的面子不得不用。
朱由榔的靈魂來自後世。
故而他並不是用帝王心術來考量一個人一件事。
他只是單純的從對大明有利的角度來分析。
確切的說是從對大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
常言道聽其言觀其行。
從昆明守衛戰中馮雙禮奮勇殺敵的舉動來看,至少此時他是對大明絕對忠心的。
不然他都不需要打開城門放清軍進來,只需要稍稍放放水就能讓清軍找到突破口。
但是馮雙禮表現的異常英勇,這樣一個人會主動投降朱由榔是不信的。
至於歷史上馮雙禮在建昌被綁後投降的一系列事情,朱由榔不想分析也不會分析。
不論他是真的自己想投降也好,被部將脅迫投降也罷都是原本歷史中發生的事情。
在這個時空,馮雙禮並沒有去建昌,而是留在了昆明。
朱由榔有什麼理由因為一件沒有發生過得事情而苛責懷疑一位為大明死戰的猛將?
思定之後朱由榔沉聲道:「晉王無需多言,朕對慶陽王是十分信任的。」
李定國聞言非但面上沒有露出喜色,反而惶恐道:「馮雙禮接到孫賊的信後沒有第一時間面聖而是找到臣,臣有罪。」
朱由榔聞言不由得大為疑惑。
李定國這罪由何來?
這也太敏感了吧?
細細一想,他似乎明白了一些。
李定國是擔心朱由榔懷疑他結黨營私啊。
這其實也好理解。
歷代君王最忌諱的事情莫過於臣子功高震主。
李定國的功勞大不大?用永曆朝廷的擎天一柱來形容都絲毫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