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頁
「嗯,那就這樣吧。朕也乏了,你便先退下吧。」
「罪臣告退!」
馮雙禮見狀連忙行禮閃人,生怕皇帝陛下返回收回成命。
雖說君無戲言,可就怕萬一啊。
萬一皇帝陛下臨時改了主意,他找誰說理去?
馮雙禮離開乾清宮便徑直出宮回到錦衣衛衙門。
現在他要做的就是等待。
按照一般的流程而言,皇帝會下架帖,錦衣衛按照架帖拿人廷杖。
對廷杖馮雙禮也算是有所耳聞。
說白了廷杖就是打板子,打的呢就是臀腿。
馮雙禮雖然沒有挨過板子,但是挨過不少次軍棍。
張獻忠治軍很嚴,後來的孫可望也差不多。馮雙禮就因為領兵不了利挨過好幾次板子。
在他看來這都是小意思,無外乎一些皮外傷,休養些時日就沒事情了。
可王賀年卻提醒他一定不能大意。
五十板子說多不多,說少也著實不能算少了。
像馮雙禮這樣的習武領兵之人,身子骨自然要比尋常人好,但那也是廷杖啊。
文官竟然會被廷杖杖死,即便不死被杖殘的也比比皆是。
馮雙禮雖然不可能被打死,但萬一留下些後遺症,被打瘸了或者陰天下雨腿腳酸痛還是有可能的。
馮雙禮不聽還好,一聽著實是嚇了一跳。
這廷杖竟然這麼唬人?比軍棍還狠?
王賀年見他真的不知道,便仔細給他講解了起來。
所謂廷杖最早是明太祖朱元璋發明的。
只是那個時候的廷杖還不是很完善,更多的是老朱心血來潮下的產物。
反正太祖皇帝是說一不二的性格,說要杖責誰立馬錦衣衛便將其打下痛打一頓。
因為沒有詳細的規定,往往會出現直接將人杖死的情況。
後來廷杖的機制漸漸完備起來,杖責用的木棍也有了標準。
相較於一般衙門刑訊的水火棍,廷杖的板子更粗更長更重。
這顯然是為了起到更好的震懾效果。
畢竟能夠被廷杖的都不是一般人,要麼是直言犯諫的言官,要麼是位高權重的重臣。
天子為了維護皇權,往往就會命錦衣衛將那些犯顏的官員拿下杖責一頓。
為了防止再出現洪武朝廷杖打死人的情況,後來的皇帝對廷杖進行了很多規定和改良。
首當其衝的便是對官員身體的保護。
廷杖之前會在官員的身上包裹厚厚的毛氈,這樣廷杖起來會起到一個緩衝的作用。
雖然打起來還是很疼,但不會有太重的內傷。
當然這也是相對的,如果皇帝就是要一個人死,那行刑的時候錦衣衛們完全可以用一些巧勁。
再不濟的直接往脊椎上敲,也能砸個半死。
這些行刑的錦衣衛們都經受過專業的訓練,能夠保證行刑的效果符合天子的預期。
他們平日裡都拿一張紙包裹著一塊豆腐來練習,能夠保證一杖下去紙張完好無損,但豆腐已經爛透了。
另外錦衣衛行刑的時候還有一個說法,那就是如果監刑的太監喊打,那就是意思意思,敷衍一下走個過場。皇帝只是要對其略施薄懲而已。這算是最好的結果。
如果太監喊著實打,一般會把雙腳呈外八字張開,那意思就是狠狠的打,但不可傷及性命。
如果是雙腳併攏,喊用心打。那就完蛋了,這意味著要把人直接打死。
錦衣衛們也會心領神會在行刑時加力用力,一般被杖責的臣子們很難活命。
而且自打正德朝時大太監劉瑾攛掇著皇帝把裹在大臣們身上的毛氈房間了撤了扒掉褲子行刑,打死人的情況還是時有發生的。正德、嘉靖、萬曆朝的大規模廷杖中,都有杖死人的記錄。少則幾人,多則幾十人。
馮雙禮聽完直是出了一身冷汗。
他沒想到廷杖會有這麼多的門道,這和一般的打板子打軍棍還真是有很大的不同啊。
當然,王賀年也安慰他,皇帝陛下既然同時給出他降爵奪俸的處罰,就意味著不可能把他打死打殘。不然還需要繞這麼大的一個圈子嗎?
馮雙禮仔細一想也是這個道理,可是心裡確實是忐忑極了。
「請問王指揮使,屆時是哪位公公監刑?」
「這個可不好說,事先我們也不知道的。不過本指揮使會提前命人找好郎中,等到廷杖結束便給您治傷。」
馮雙禮嘆了一聲,報了抱拳道:「那就多謝了。」
就在二人聊完不久,架帖便送到了錦衣衛衙署。
馮雙禮不由得苦笑,這效率還真的是高。
與架帖同來的還有監刑太監。
這太監不是別人,正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韓淼。
這可著實令王賀年吃了一驚。
一般監刑太監最多讓司禮監秉筆太監來出任就好。由掌印太監來出任,確實是頭一遭。
更讓王賀年感到驚訝的是,韓淼帶來了聖人口諭,廷杖就在錦衣衛衙門裡進行就可以,不用特地帶去午門。
這當然是為了給馮雙禮存了體面,畢竟若是在午門行刑,出入宮上下朝的官員們都能看到,馮雙禮也會顏面無存。但在錦衣衛衙門裡就完全不一樣了,除了行刑的錦衣衛和監刑的太監,就再沒人看的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