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0頁
其實說到底,大明匠人的創造力並不比西方的那些匠人差,只不過被束縛後確實發揮不出來。
而朱由榔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釋放這些,釋放自己充滿創造力的天性。
這一點尤為可貴。
當然這肯定是會受到阻力的,朝中的那些文官肯定會極力的反對。
朱由榔都能夠想像出他們搬出祖制對抗的嘴臉,這些文官一定會把事情描述的冠冕堂皇,而且唾沫星子四濺。
這些文官看似替朝廷著想,替大明著想,但說到底也只想想要表現自己,想要留名青史而已。
他們對於其他的事情漠不關心,哪怕這會影響到大明未來的走向,哪怕這會讓大明走向歧路。
但是朱由榔的決心很大,並不會因為這些文官的舉動而有絲毫的改變。
因為任何改革都會遭遇阻力,阻力來自於守舊派和既得利益群體。
但是如果不改革,就會慢性死亡。
這個時候改革大明才會越來越好。
趁著朱由榔還有時間還有精力,把大明改造的好一些,這樣將來把大明交到他孩子手中的時候也不會過於的千瘡百孔。
除此之外,朱由榔還準備給大明引入一種新的官職體系,用來給匠人們上升通道。
這一點至關重要。
文人們有科舉,武夫們有軍功爵,他們都有上升空間,但匠人們有什麼?
仔細想來,確實有些乏味。
如果引入新的官職體系,並建立類似於科舉的選拔制度,匠人們的積極性一定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朱由榔很清楚必須要嚴格的做到這點,唯有如此,他所希望的工業革命才有可能在大明提前到來。
如果能夠早於西方一百年左右開始工業革命,大明就能夠贏在起跑線上,也就能夠繼漢唐之後依舊成為世界的中心。
……
……
旨意下達之後,光是在內閣就遭到了激烈的討論。
身為首輔,張煌言的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雖說他和當今天子在某些事情上的觀點不盡相同,但是在這件事上,張煌言是絕對站在當今陛下這邊的。
因為他在抗清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很多的匠人。
這些匠人確實活得很艱難困苦,但是他們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努力奮鬥著。
這讓張煌言很有感觸。
他希望能夠替這些匠人們做些什麼,讓他們的生活能夠更好一些。
但是畢竟有大明祖制這座大山壓著,張煌言也不好多說什麼。
如今陛下親自下旨,等於是替張煌言把這座大山鑿開。
既如此,張煌言還有什麼理由不站出來支持天子的決定?
內閣之中有兩種聲音並不打緊。
因為首輔站在了天子這邊。
這種君臣一心的局面讓那些反對派心裡也有些打鼓,有沒有必要為了爭一時之快而同時冒犯天威和首輔的威信。
仔細權衡了一番利弊之後,這些人理所當然的打起了退堂鼓。
在張煌言的力主倡議下,最終內閣通過了天子的旨意。
畢竟如果內閣不同意,是可以直接行使封駁的權力的。
經由內閣同意發布的聖旨才是真正有效力的聖旨,否則只能稱之為中旨。
而現在就可以直接向天下昭告。
一時間工部慌了。
工部可是直接掌管匠人的部門。
基本上所有官方匠人都要受到他們的管轄。
天子的這一封旨意一下,這下好了,所有的匠人等於脫離了工部的管轄。
雖然陛下還未明說,但很明顯陛下是想要新設立一個部門取代工部來統率這些匠人。
一番搗鼓後,別他們竹籃打水一場空。
那可就太尷尬了。
工部尚書被逼的沒有辦法,只能跳出來向天子上書,請求保持工部對於匠人們的統率權。
畢竟先下手為強,趁著天子還未正式設立新的部門,先搶先一步爭取。
這樣多少還有幾分勝算。
這確實有些出乎朱由榔的預料。
原本以為經由內閣同意站台之後,朝中不會再有反對的聲音。
沒想到聖旨剛剛頒布,工部方面就跳了出來。
這真是應了那句話,利益是最大的驅動力。
動了工部的利益,這下工部的老傢伙們開始坐不住了。
但是朱由榔既然已經下定了決心,自然不會因為工部尚書的上書就輕易的動搖。
他直接在工部尚書的題本上硃批道:朕另有安排。
短短五個字可謂是明顯的涵蓋了朱由榔的態度。
他相信工部尚書看到後應該會明悟,再不會出來攪局了。
其他衙門跟這件事情牽扯的較少,利益相關也不多。
所以朱由榔相信,只要工部低頭認同之後,很快政策就可以真正的推行。
當初朱由榔推行物理、化學等自然學科進入科舉考試範圍的時候,反對聲音可比現在大的多。
而且那個時候的反對並不僅僅局限於朝堂,乃是整個文人階層,整個讀書人階層的反對。
哪怕是這種情況下,朱由榔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並沒有受到世俗的左右。
這直接使得在短短的兩三年內,物理、化學等自然學科得到了很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