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3頁

    眾人的目光皆被沐天波所吸引,等著皇帝作答。

    「黔國公覺得儲君不能去前線嗎?」

    朱由榔和聲道:「那朕身為天子,前些時日親上城頭,射殺虜賊又算什麼?」

    「這……」

    沐天波一時語塞,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畢竟天子親臨戰場甘冒矢石的舉動極大的鼓舞了士氣,幫助明軍擊潰了東虜。

    從這個角度看,身為皇儲的太子殿下前往川東前線,確實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

    何況,川東畢竟還無戰事。

    朱由榔這一次是不打算退讓的,繼續說道:「朕知道黔國公是擔心太子的安危,想要說些千金之子不坐垂堂的話。但朝廷如今的處境黔國公應該也清楚,若不冒險一搏有何機會中興?」

    見天子把話挑明,沐天波面上一紅,多少有些尷尬之意。

    「臣羞愧……」

    憋了好久,沐天波行禮回列。

    「不過太子畢竟是皇儲,此番朕會挑選五百錦衣衛護送他去奉節。」

    「陛下,是否再多派些護衛。」  

    身為錦衣衛指揮使,沐天波覺得自己有必要為太子的安危著想。

    「四川盡在大明治下,五百扈從足矣。」

    朱由榔朗聲道。

    從雲南北上入川的道路基本都是在明軍控制中的,進入四川後就徹底安全了。

    五百錦衣衛的扈從足夠了。

    「臣遵旨!」

    這件事說到底是皇帝的家務事,朱由榔乾綱獨斷,臣子們不好多說什麼。

    朱由榔頓了頓接道:「編練新軍一事可以抓緊操辦了,朕已經擬出個章程,便交由晉王去辦吧。」

    沉默了片刻,李定國出班奏道:「陛下,新軍當為天子親軍,由陛下直接統轄。」

    李定國的意思很明白,他要避嫌。

    身為大明晉王,他手中軍權極大。

    陛下明顯是要借著這個機會培植心腹,他若是連這點都看不明白,搶著去練這支新軍,那一定是犯了陛下的忌諱。

    雖然陛下待他極好,但為人臣還是要知進退的。

    這種功勞他不能搶。

   

    朱由榔輕點了點頭。

    站在歷史全知全覺的角度,他自然清楚李定國忠貞不二,但他要做樣子給其他朝臣看,向他們展示李定國的忠心。

    讓他感到欣慰的是,李定國能夠看懂他的良苦用心,君臣二人配合的十分完美。

    「既如此,這支新軍便歸禁中直統。」

    朱由榔輕描淡寫的一揭而過。

    「眼下當務之急是抓緊恢復耕作生產,馬上就是春耕,絲毫耽擱不得。」

    朱由榔話鋒一轉道:「屆時朕會前往城外親耕,為萬民作表率。」

    這話對群臣的震動不算小。

    要知道以往天子雖然也會親耕,但多是去先農壇揮揮鋤頭做做樣子。

    前往城外親耕?這真是聞所未聞啊!

    當然這件事也不是不能做,工部、戶部、禮部等涉及部門紛紛出班領命。

    「還有一事,將士們的封賞絕不能有遺漏。若有缺口,可以從內帑中補。」

    如今永曆朝廷的內帑雖然不及萬曆朝百萬兩那麼誇張,但拿出一些來封賞將士們還是能夠做到的。  

    在朱由榔看來,這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將士們為了大明朝廷浴血奮戰,身為皇帝拿一些私房錢出來獎賞不應該嗎?

    但在朝臣看來,這簡直是天子隆恩。

    內帑是皇家私用,如今天子為了國家動用私銀,真是個狠人吶。

    「陛下聖明!」

    群臣齊齊高呼。

    「若沒有別的事情,便退朝吧。」

    朱由榔沉聲道。

    ……

    ……

    卻說退朝之後,朱由榔剛剛回宮,內侍韓淼便來報說晉王請求陛見。

    朱由榔不禁感到有些詫異,方才朝會上李定國為何不說?莫不是有什麼難言之隱?

    「宣晉王覲見吧。」

    朱由榔整理了一番袍服,端坐在寢宮御座之上。

    經由內侍通稟,李定國急匆匆的走入殿內。

    朱由榔注意到他手中拿著一封信,面容有些憔悴。

    「臣李定國拜見陛下。」  

    李定國行了臣禮,便被朱由榔賜了平身。

    「晉王何事請求陛見啊?」

    「啟稟陛下,臣這裡收到一封信……是孫賊寫的。」

    李定國面色有些窘迫。

    「哦?」

    朱由榔聞言卻是恍然大悟。

    怪不得李定國不肯在朝會之上說出來,原來事情牽扯到孫可望。

    「呈上來吧。」

    「臣遵旨。」

    說罷李定國把信高高舉過頭頂。

    韓淼走過去將信接過,折返回來呈給朱由榔。

    朱由榔啟開信封,將信紙抽出來展開看。

    一開始他還神色如常,但很快便怒不可遏。

    「孫賊如此狂妄,竟然敢勸降朕!」

    毫無疑問這是一封勸降信,看時間應該是在吳三桂、趙布泰攻城之前寫的。

    之所以現在才「送到」李定國手中,肯定是因為被壓了下來。

    換句話說,吳三桂認為能夠一舉破城,根本不用勸降。

    沒想到明軍取得大捷,這才變換思路想要勸降。

    「陛下息怒。」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