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頁
聽蔡國柱的介紹,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據蔡國柱說,船廠里共有400匠戶,都是按永樂年間的編制劃分的,每戶有特定的技術,包括木匠、梭匠、櫓匠、索匠、鐵匠、纜匠、艌匠、棕匠、篷匠等等。最早的時候,一個匠戶家裡也就是父親加成年的兒子等幾個工匠,這些年,隨著匠戶家的孩子不斷長大,又不斷分家,一個匠戶平均已經能夠分出五六戶人家,多達十幾個工匠了。
工匠的人數增加了,造船的業務卻反而減少了,這就使得工匠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拮据,私自逃亡出去離鄉背井的大有人在。不過,大多數的匠戶還留在船廠里苦苦求生,因為大明法律規定,匠戶逃亡一旦被抓住,是要判重刑的。
「你說船廠已經沒什麼活計幹了,那大家是怎麼過日子的呢?」蘇昊奇怪地問道,400戶人家,如果沒有日常的業務,恐怕連喝西北風都要憑票供應吧?
蔡國柱道:「自己種莊稼唄。再說,我們這船廠的匠戶,家家戶戶都有祖傳的手藝。南京城裡的有錢人家,要蓋個房子、打點家具啥的,都會來找我們這裡的匠戶,我們也就能夠掙點小錢。不是跟二位吹,我們船廠匠戶的手藝,比外頭那些下三濫的匠人要強出百倍都不止。」
蔡國柱說到這裡的時候,眼睛裡閃出了驕傲的光芒。別看他不過是家瀕臨倒閉的國營大廠的下崗工人,那份傲氣可是實實在在的。
「這麼說,從永樂爺那會算過來,兩百年時間過去了,匠戶們的手藝都沒丟?」蘇昊問道。
蔡國柱瞪著眼睛道:「哪敢丟啊!我們匠戶的手藝,那就是吃飯的傢伙,能隨便丟掉嗎?我們這船廠里的孩子,七歲就開始學徒,官府不造船了,我們隨便找棵樹砍根枝丫下來,就能當成船櫓練手藝。兩位請瞧瞧,你們坐的這馬扎,這小桌子,都是我自己做的,別看東西小,手藝是沒說的。」
蘇昊這才開始注意到自己坐的馬扎的不凡,正如蔡國柱所說,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馬扎,但其做工十分精巧,每一處細節都盡顯一個精良工匠的功底。
「這真是太好了!」蘇昊扭頭去看李贄,發現李贄的臉上也露出了淺淺的微笑。
出京之前,蘇昊和李贄還真擔心大明造大型海船的技術荒廢多年,一時難以恢復。海船與江河內水上使用的船舶不同,必須能夠經得起海上的大風浪,以及海水的侵蝕。龍江寶船廠素有造海船的經驗,但這麼多年沒有造船,永樂年間的工匠早已作古,他們的後人是否還能夠掌握這些造船工藝,蘇昊心裡還真是沒底。
從蔡國柱的講述來看,匠戶們並沒有因為船廠的蕭條而放棄對技術的傳承。他們就像是一群苦行僧一樣,在最艱苦的條件下,堅守著一塊淨土,讓祖先的手藝一代一代保留下去,薪盡火傳。
「客官,如果小人沒猜錯的話,你們是想來找人造船的吧?」蔡國柱講完船廠的故事,收起了剛才那副自信的神情,怯怯地對蘇昊和李贄問道。
蘇昊反問道:「你怎麼看出來的?」
蔡國柱道:「你們二位都是有身份的人,能夠花半天工夫坐在小人這攤子上聽小人講古,分明就是對我們船廠感興趣嘛。我們這船廠一不產金、二不產銀,二位如果不是想造船,能來我們船廠幹什麼?」
蘇昊笑道:「那麼請問蔡二哥,平素來找船廠造船的人多嗎?」
蔡國柱道:「客官這話就問得外行了,我們這是官辦船廠,私人的船,我們是不接的。那些客商都是自己找個小船廠,然後從我們船廠聘工匠去造船。我不是說了嗎,要論手藝,我們船廠的匠戶那是天字第一號的。」
李贄插話道:「蔡小哥,你們的匠戶出去干私活,提舉不管嗎?」
李贄說的提舉,是船廠的最高長官。由於龍江寶船廠的重要地位,在明朝初年,朝廷就在這裡設了一個提舉司,派駐了一名從五品的提舉負責船廠的各項事務。這些年雖然船廠的業務幾乎全部停止了,但提舉司卻沒有撤銷,提舉這個職位也依然有人擔任。
不過,在明初的時候,龍江船廠的提舉是一個美差,每年過手數十萬兩的造船經費,手指縫裡隨便漏一點,也能掙個盆滿缽滿。到現在,提舉就是一個苦差事了,在工部,向來都是把那些不擅拍馬、不會做人的官員派到這種地方來當提舉,相當於流放的意思。
蔡國柱聽到李贄的問話,稍稍壓低了一些聲音,說道:「老先生慎言,小心被人聽見。我告訴二位,如果你們想來請我們的匠戶去幫忙造船,還得先去見見我們提舉大人。他不許可,匠戶是不敢隨便外出的,要不就是掉腦袋的事情了。」
「那麼,你們提舉大人怎麼樣才會答應讓匠戶去幫我們造船呢?」蘇昊問道,既然蔡國柱誤以為他們是來找人干私活的,他也就索性裝下去了。
蔡國柱神秘地笑笑,說道:「這提舉大人的事情,我們這些小人哪敢妄自猜測。以小人之見,總得有個這樣的意思吧……」說到此,他用手做了個搓寶鈔的樣子,意思是說需要向提舉行賄,蘇昊和李贄對此都是心知肚明的。
「好吧,多謝蔡二哥指點。」蘇昊站起身來,扔了塊碎銀子在桌上,以充飯資。
蔡國柱拾起銀子,愁眉苦臉道:「客官,你們二位用的這點酒菜,一共是60文,你這銀兩太大了,小人找不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