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頁
陳道說道:「蕭蔘將不必自責,其實,改之能夠用此法破敵,是因為勘輿營裝備的火銃與尋常的火銃不同,他們用的這種火銃,真正的名字叫作燧發槍,是以燧石擊發的,擊發速度遠遠快於尋常的火銃。若無這種燧發槍,憑著我軍中原有的火銃,即便用上這三段擊的打法,也抵擋不住韃靼騎兵的衝擊。」
「原來如此。」蕭如熏略略一想,就明白陳道所指了。傳統的火銃擊發速度慢,用這種三段擊的方法,對付步兵有一定效果,但對付來去如風的韃靼騎兵,就不夠用了。想通了這一節,他心中有些釋然,但隨即就產生了新的念頭:「陳郎中,既有如此利器,兵部為何不配發給我們邊軍?這是不是有些偏心啊。」
陳道笑道:「這可不是偏心,而是這種燧發槍造價極高,兵部無力大量採辦。勘輿營的這些槍,是蘇將軍自己掏腰包置辦的,蕭蔘將可願效仿?」
「兵部都買不起的東西,改之自己能夠掏腰包來置辦。改之,你簡直是富可敵國啊。」蕭如熏半是玩笑半是嫉妒地說道。
蘇昊道:「相比士兵的生命,置辦這些裝備的錢算得了什麼?蕭大哥,你現在親眼目睹了燧發槍三段射擊的威力,你認為我軍若是出城與哱拜叛軍交戰,能有幾分勝算?」
蕭如熏沉吟了一會,說道:「這個我還真有些拿不準。今日一戰,對方是步兵,而且城牆之上沒有什麼騰挪的餘地,加之勘輿營是突然發難,對方措手不及,是以有些大勝。若是到了野外,叛軍的騎兵也是非常強大的,我不知道改之的三段擊能否抵得住騎兵的衝擊。」
「不試一試,怎麼知道呢?」蘇昊說道。
蕭如熏道:「這未免太冒險了,當下我等的職責,主要是守住平虜城,拖住哱拜。要破哱拜,還是等朝廷的援軍到來再說。若是貿然出城,萬一不能勝,損兵折將事小,丟失了平虜城,會給我們日後破敵帶來無盡的麻煩。」
「既是如此,那就先算了。」蘇昊無奈了。蕭如熏的謹慎也是有道理的,蘇昊也不想因為自己的衝動而壞了大事。
接下來,就是討論未來一段時間守城的策略問題,在認識到火器的作用之後,蕭如熏提出,將平虜所與勘輿營兩方的士兵混編,共同承擔守城職責。在遇到敵軍攻城的時候,平虜所的士兵負責以冷兵器抵擋登城的敵人,勘輿營的士兵則負責用燧發槍進行遠程打擊。蕭如熏還特別強調,日後向朝廷上報戰功時,蘇昊將與自己平分秋色。
酒足菜飽,蘇昊等人向蕭如熏告辭,返回勘輿營的住處。蘇昊讓陳道、徐光祖回去休息,自己來到了勘輿營的議事廳,李贄和徐光啟正在那裡等候著他。李贄因為頂著一頂欽犯的帽子,不便到處拋頭露面,因此沒有去參加蕭如熏的宴會,但作為蘇昊的智囊,在這種時候,他必須要隨時了解有關的情況。
「情況怎麼樣?」李贄對蘇昊問道。
蘇昊道:「從蕭蔘將那裡得到的消息,朝廷已經任命陝西總督魏學曾為帥,統領陝西四鎮兵馬包圍寧夏。與此同時,朝廷正在準備調集遼東等地的兵馬前來平叛,不過,這些援軍到來的時間還沒確定。」
李贄又問道:「關於主動出城尋敵作戰的事情,蕭如熏是如何答覆的?」
蘇昊道:「他不贊成。」
「理由呢?」李贄問道。
蘇昊把蕭如熏的話向李贄複述了一遍,李贄想了想,說道:「蕭如熏如此謹慎,倒也是為將之道。」
「李先生也贊成蕭蔘將的做法嗎?」蘇昊反問道。
李贄搖搖頭,說道:「當今敵強我弱,固守待援,從兵法上說是最為合適的。但從我大明社稷來說,若我等能夠出城破敵,分擔朝廷的壓力,是更為有利的。」
「此話怎講?」蘇昊道。
李贄道:「寧夏叛亂是一件大事,換到從前,朝廷此時早已大舉興兵討伐了。但從蕭如熏說的情況來看,朝廷至今尚未決定如何討伐,這說明了什麼?」
「小子不知。」蘇昊坦率地說道。
李贄道:「若老夫沒有猜錯,朝廷是想以最小的代價來解決寧夏之變,其原因在於朝廷的財力不堪重負,難以大量調兵。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固守待援,朝廷就無計可施,只能勉強派兵。這樣雖然平定哱拜沒有懸念,但蒼生百姓難免要為這一仗擔負更多的稅賦。」
「戰爭打的就是後勤嘛。」蘇昊說道,「依李先生之見,我們該如何做才最有利於社稷呢?」
李贄道:「尋找有利機會,主動向叛軍發起進攻,消耗叛軍的力量。這樣一來,朝廷需要派的兵就可以大幅度減少,軍資的耗費也就能節省下來了。」
「我明白了,我再去向蕭蔘將說明吧。」蘇昊說道。
第340章 火器專家
萬曆年間,先後發生了平定哱拜叛亂的寧夏之役、抗擊倭寇進犯的朝鮮之役和平定楊應龍叛亂的播州之役,史稱萬曆三大征。萬曆三大征均以明朝的勝利而告結束,但其對明朝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
三大征極大地消耗了明朝的國力,使明朝經濟由盛轉衰。當明末由於全國性的大範圍自然災害而導致饑荒時,國家再也難以組織起有效的賑災,從而引發了普遍的動亂。在這種情況下,建州女真長驅直入,才導致了明朝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