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34頁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也就是石英砂,有人說玻璃是用沙子燒出來的,這話也沒有說錯。在熔鍊石英砂的時候,需要加入一些化學元素作為熔劑,在這裡便出現了一些不同的選擇。

    西方人製作玻璃的時候,是使用純鹼作為熔劑的。純鹼的成份是碳酸鈉,這樣燒制出來的玻璃,稱為鈉基玻璃。如果在原料中還包含了石灰石,即碳酸鈣,那麼這樣燒制出來的玻璃,就叫做鈉鈣玻璃。後世使用得最廣泛的,就是這種鈉鈣玻璃。

    中國人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發現了燒制玻璃的方法,到明朝時玻璃的製作工藝已經較為成熟,這也就是為什麼郝青會製作玻璃的原因。但中國古代製作玻璃時,一直是使用鉛石或者硝石作為熔劑的,使用前者的稱為鉛基玻璃,使用後者的稱為鉀基玻璃,因為硝石的主要成分便是硝酸鉀。

    鉀基玻璃的特點是硬度比鈉基玻璃更大一些,蘇昊用指甲在郝青那個玻璃碗上劃了一下,便能夠感覺出這種硬度上的差異了。由於玻璃工匠們堅信燒制玻璃必須使用硝石,而硝石的產量又非常有限,這就影響到了玻璃的產量。

    蘇昊沒有考證過中國的玻璃製造史,但他從手裡這一個小玻璃碗,便猜出幾分緣由。現在,他有八成的把握相信,郝青所掌握的,是一個出現了偏頗的玻璃配方,正是因為這個配方上的問題,導致了玻璃成本無法降低。  

    聽蘇昊說出玻璃配方中的另一項元素,郝青開始相信蘇昊的確懂一些玻璃的製造技術了。他試探著問道:「莫非蘇師爺也曾煉過琉璃?照你說的配方,果能煉出合用的琉璃?」

    「你這裡能湊齊這些原料嗎?咱們照我的配方,煉一鍋琉璃來試試就知道了。」蘇昊信心滿滿地說道。

    第087章 價值連城的配方

    郝青的作坊里是常年備有各種原料的,其中,純鹼和石灰石都是不值錢的東西,郝青很痛快地就給蘇昊拿來了。但在拿石英石的時候,郝青明顯露出了一些心疼的樣子,這讓蘇昊很是不屑。

    「郝大哥,不過就是幾塊石頭罷了,你至於這麼難受嗎?」蘇昊問道。

    郝青苦著臉道:「蘇師爺有所不知,這種琉璃石,咱們本地不產,這還是家父花了大價錢從南京買來的,準備有誰要煉琉璃的時候用。現在用掉了,我還得想辦法再去補上呢。」

    蘇昊拿著那幾塊石頭左看右看,絲毫沒有看出它們和尋常的石英石有什麼區別。他對郝青問道:「你聽誰說咱們本地不產這種石頭?這是山上最常見的石頭,你如果想要,我隨時都可以幫你找到。」

    「此話當真?」郝青盯著蘇昊問道。  

    「也別說真不真了,你幫我弄輛馬車,明天我就能帶著你家老三去趟山里,給你拉一車來。」蘇昊說道。

    石英族礦物在地表中極為常見,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共有10種,包括什麼低溫石英、高溫石英、鱗石英、方石英、柯石英、斯石英等等,外觀各有不同,但主要成分是一致的,不外乎都是二氧化矽。蘇昊曾經考察過豐城南部的山區,對於那一帶的成礦條件進行過粗略的研究。他相信,只要稍微跑一跑,必定能夠找到一兩處不錯的石英礦,儲量相對於後世的工業生產來說或許不足,但要應付郝青的手工作坊的需求,那是綽綽有餘的。

    「我不用一車,你能給我找100,要不,500斤,那你要的這些琉璃片,我就白送了。」郝青說道。

    蘇昊道:「一言為定,你實在不放心,一會我們就立個字據吧,我給你1000斤琉璃石,如果辦不到,賠你白銀100兩。」

    聽蘇昊說得那麼肯定,郝青也相信了幾分,便將那幾塊寶貝之至的琉璃石砸成細小顆粒,放進了坩鍋里。蘇昊說的配方中所需要的長石,郝青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不過說來也巧,蘇昊偶然一回頭,發現院子一角有一塊用來墊腳的石頭,居然就是他要找的長石,於是叫來郝彤,讓他拿錘子砸下一塊,同樣碾碎,也扔進了坩鍋里。  

    原料準備妥當,郝青把坩鍋架到了爐子上,開始點火熔煉。也不愧是工匠之家,平常也都預備著上好的焦炭。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小五子使勁地拉著風箱,火焰熊熊,圍在爐子旁邊的眾人立刻就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熱浪。

    「蘇師爺,你說豐城縣找不到好焦炭,我大哥這裡,怎麼就有呢?」郝彤還記著頭一天蘇昊忽悠他的話呢。

    蘇昊也知道自己此前是在忽悠,不過事到如今,還得繼續嘴硬,他說道:「你大哥是工匠,平常當然會備著一些焦炭的,誰知道他是從哪弄來的。」

    「咱們能不能借他的焦炭,煉你說的那個什麼好生鐵?」郝彤小聲地建議道。

    蘇昊看著正在伺弄那口坩鍋的郝青,心裡還真的盤算開了。製作玻璃,需要把石英砂等原料加熱到攝氏1600度左右,這個溫度稍稍提高一點,就可以用於煉鋼了。看來,明朝的匠人已經掌握了用耐火材料製造高溫坩鍋的技術,如果自己稍加一些指點,沒準他們能煉出一些後世的合金鋼呢。

    想到此處,蘇昊走上前去,對郝青問道:「郝大哥,你可有比這更大一些的坩鍋?如果我想用坩鍋來煉鋼,你可能做到?」

    郝青道:「坩鍋煉鋼之法,我倒是聽家父說起過。不過這坩鍋煉出來的鋼,與炒鋼並無區別,而所費更多,是以現在無人已經採用此法煉鋼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3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