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682頁

    所以在議論起此事來,眾人言辭中多有不滿、懊惱與抱怨。

    與大唐之間的交流,是由贊婆一力促成,此時聽到族人們如此議論,贊婆的臉色也變得有些不自然起來。

    欽陵本來一直在微笑傾聽,可是在聽到這裡的時候,臉色也發生了變化,笑容逐漸收斂。然而族人們仍然沒有意識到這一細節,還是爭相討論的熱鬧。

    終於,欽陵抬手重重拍案,將全場震懾之後,才又怒聲說道:「家業之所危難,爾等擔當幾分?往者不知如何應對,幾人進策於我?坐享恩長之所奮力的惠澤,是你們各自命里當有的一份福氣,但眼下前計尚未完全明朗,誰給你們膽量於此狂論任事長輩的是非!滾出去,各自勤練弓馬,敢有懈怠,家法不饒!」

    欽陵自己雖然也不滿於贊婆在與大唐的交流中姿態放得太低,但卻不容許旁人如此貶低贊婆的一番努力並苦心。而堂內眾人眼見欽陵動怒,也都不敢再大發議論,一個個噤若寒蟬,告罪退出。

    「局勢今夕不同,當下看來,我這件事的確做得有些不對。阿兄你新威於積魚城,家人們歡欣鼓舞、意氣伸張,有所臧否也是正常。只要門內能夠同心同力、共謀前程,我受幾句閒言也沒有什麼大不了,阿兄你又何必大動肝火。」  

    待到其他人退出後,贊婆才又看著兄長嘆息道。

    「成大事者,必當有韌性、能堅守。此前困蹇時,一個個憂愁難當、難創一計,如今事態剛剛有所轉機,便意氣放達、不能收斂。如此品性,能寄望家業相托?」

    欽陵仍是余怒未消,又忿忿說了一句,默然片刻後,才又悵然嘆息道:「山南小子真是不容我活啊!」

    他這話一出口,留在堂內的嫡親幾人臉色也都變得凝重起來,不再像剛才那樣笑容輕鬆。

    這一次山南宣威,表面上看來的確是威武得很,也逼得國中贊普不敢再繼續對噶爾家進逼,給噶爾家處境帶來極大轉機。但是贊普的這一次隱忍,勢必會迎來更加猛烈的爆發。

    吐谷渾小王判國投唐,這件事的確是欽陵安排人進行誘導。許多人過於看重欽陵在戰場上的赫赫威名,或許下意識就會覺得其人必是強直進取,不會使用什麼陰謀詭計、曲中求成。

    但事實上世間最波詭雲譎、變幻莫測的就是戰爭,欽陵作為一個不世名將、戰術大師,又怎麼可能只是一個唯循方正、不知變通之人。

    他早在吐谷渾小王身邊安插下了心腹眼線,畢竟吐谷渾小王本身就是由噶爾家扶植起來,幾十年的合作與控制,在其左右安插幾個棋子再簡單不過。  

    在取得了吐谷渾小王的信物並親筆書信後,那些眼線旋即便將相關證物送至欽陵處,讓他有藉口對吐谷渾小王痛下殺手、以為震懾。

    而欽陵之所以說贊普必欲置他於死地,就在於贊普這一次的隱忍。

    其實無論欽陵掌握了多麼確鑿的證據,贊普都可以拒不承認,一味認定欽陵就是冤殺吐谷渾小王,從而繼續對噶爾家發動威逼進攻。

    但如果局勢真的這樣發展,那麼君臣政鬥的核心便不再是權力的分配結構問題,而是吐谷渾小王究竟有沒有反叛。

    通過這種矛盾的轉移,欽陵自然可以憑著手中所掌握的確鑿的人事證據、來撕開國中已經形成共識與同盟的那些權貴們,從而可以借用一部分國中力量與贊普進行對抗,甚至更進一步提出罷黜贊普。

    贊普應該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並沒有就此繼續糾纏下去。一俟察覺有另一樁大事足以引開國人針對噶爾家專權一事的注意力,便快速的改變了策略。

    其實欽陵所準備的證據,贊普根本就沒有驗看,他只是聽了欽陵的一面之辭,旋即便表示吐谷渾小王的確是罪有應得,而欽陵則平叛有功。

    贊普之所以這麼做,當然不是因為懾服於欽陵的凶威,而是定下一個共識與基調,那就是國中無論是什麼人、地位有多高,只要通唐,就必須死!  

    這一次的退步,正是為了下一次更加猛烈的打擊噶爾家而作鋪墊。畢竟吐谷渾小王通不通唐還在未可,但噶爾家是鐵定與大唐存在某種溝通與交易的!只不過眼下國人已經被撼動得人心浮搖,並不適合直接對噶爾家發動征討。

    而其實在這一番構計中,欽陵也刻意給贊普留下了一個發難的藉口,那就是他在攻殺吐谷渾小王的時候,順便連出身悉多野家的墀邦公主一併給解決了。

    從欽陵內心而言,他是希望贊普能夠就此大作問責與重罰,甚至都做出了主動讓出大論之位的準備。畢竟眼下他這個所謂的大論,權力已經被架空,已經不可過問國中任何事務,僅僅只是一個虛稱而已。

    通過這種虛名上的主動讓步,可以向國中權貴們表態讓權,如此可以極大的緩解他們對噶爾家的敵視與排斥,可以讓噶爾家在海西待得更加安穩。

    可是他遞出的這一把柄,卻被贊普直接推開,就墀邦公主遇害一事,僅僅只是對欽陵罰錢了事。這在一般人看來,或會覺得大論欽陵仍是威猛十足,就連贊普都不敢輕易降責。

    但其實真正的原因是,贊普並不滿足於對噶爾家如此簡單的懲戒,他要的是欽陵死、要的是將噶爾家連根拔起!

    如果噶爾家仍然在國中掌握不菲的勢力,他當然順勢拿掉欽陵的大論之位,可現在,噶爾家已經完全被排斥在外,留下欽陵這一虛名才能讓國中權貴們同仇敵愾。幹掉了欽陵,再討論大論之位該賞賜誰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68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