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761頁

    所以在向後方傳遞軍情之後,郭知運所部前路人馬便暫駐牛心堆附近進行休養,並防備蕃軍捲土重來。

    由於水源缺少的困擾,中軍大總管夫蒙令卿所率領的唐軍主力這段時間也是憋悶無比,得知河道暢通之後,即刻便命令分路總管黑齒俊率領一萬輕騎加速行軍,只用了一個晝夜的時間便抵達了已經被前路袍澤拿下的牛心堆。

    與此同時,大軍主力也加速行軍,雖然此前軍期受阻,但也因為蕃軍蓄水、之後泄洪的緣故,使得赤水源水流漲大倍余,已經具有了水路運輸的基礎,極大的縮減了後勤輜重對整個大軍行程的拖延。

    大軍行進途中分作兩路,其中一路沿赤水源直趨積魚城方向,青海王慕容萬所率吐谷渾僕從則沿大非川北岸行軍,以防備海西伏俟城方向或會出現的噶爾家軍伍。

    沒有了水源的限制,唐軍行期再也不受困阻,很快前後人馬便在牛心堆會師,足足十五萬大軍翻山越嶺的向著積魚城推進而去。

    此時的積魚城中,也瀰漫著一股大戰將至的緊張氣氛。原本韋東功棄軍返回後,贊普已是大為光火,正待嚴懲這名原本他寄予厚望的將領,可是很快牛心堆失守的消息便傳回了城中,一些見機得快、先一步返回的蕃將自然將所有錯誤歸咎到沒廬芒保這個草包頭上。  

    兩相對比之下,雖然韋東功也是連遭敗績,但也總算打了幾場硬仗,且將牛心堆防守了一段時間。可是沒廬芒保這個贊普近親剛一接手,牛心堆便頓時易手,使得蕃軍的困阻拖延之計徹底破產。

    所以在韋乞力徐的活動之下,韋東功便也沒有遭受嚴刑,在韋氏表示願意進獻大量牛馬並農牧封邑後,甚至就連軍職都沒有被免除。

    至於出了沒廬芒保這個草包的沒廬氏則就慘了,沒廬芒保身陷唐營不知死活,但其父尚秋桑卻罪責難逃。贊普也沒有給這個便宜舅舅網開一面,直接讓人將尚秋桑鎖入牛欄,與畜生同槽飲食以作羞辱懲罰。

    拋開各種懲罰不說,眼下最重要的還是應對唐軍的進攻。打破了桎梏之後,唐軍來勢極為迅猛,幾乎就在牛心堆失守消息傳回的第二天,積魚城東面的山嶺間便出現了唐軍的游弈斥候,在山谷之間遊走窺探積魚城的防務布置。

    積魚城位於積石山的北麓山口,是吐蕃進入青海地區的重要通道,所以這座城池也是緊扼險要、修建的城高池闊。且此境作為蕃軍的大本營,內外駐紮了足足十幾萬的吐蕃軍民,暫時倒是沒有失守之危。

    但若僅僅只是沒有失守的危險,自然不能讓贊普感到安心滿足。

    須知他此次大舉徵召國中甲兵、氣勢洶洶的東進,那是為了與唐軍決勝青海,要將唐軍殺個片甲不留,可是開戰以來便諸多不順,現在自己還一步未動便已經被唐軍兵臨城下、馬蹄蹬臉,是可忍、孰不可忍!  

    而且現在積魚城雖然仍是軍民聲勢浩大,但這人員的比例構成已經非常的不樂觀。原本蕃軍對於困阻大計寄予厚望,所以對牛心堆防線也是大筆投入,前期便投入了一萬多人馬、兩萬多名役卒,之後又增派了一萬甲兵並三萬役卒。

    拋開那些乏甚戰鬥力的役卒不說,單單成建制的軍隊,蕃軍便前後在牛心堆方面投入了兩萬多人。隨著牛心堆失守告破,這兩萬甲卒雖然也逃回了一部分,但大部分已是消失無蹤,即便沒有被唐軍直接消滅,逃散的那些蕃卒也很難再重新返回戰陣之中。

    如果再加上此前前路人馬的慘敗,開戰以來,蕃軍已經損失了超過三萬甲員。如此驚人的損傷,足以令大軍傷筋動骨、元氣大傷。

    眼下積魚城方面雖然仍有聚眾十餘萬,但是普通的牧民役卒數量已經超過了戰卒。而且就連這些戰卒,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東域諸豪酋氏族以及白蘭羌等邦部的私兵甲伍構成。真要與精悍的唐軍交戰,這一部分私兵部曲究竟能有多大的戰鬥力發揮,也是堪憂。

    「傳令山南、象雄等諸軍,加速行進,六月以前早抵積魚城一日,封功一等!」

    情急之下,贊普已經顧不上對恩賞尺度的把握,為了激勵後路人馬儘快趕來,開出了極為豐厚的賞格。  

    然而這一賞格的下達,卻直接挑動起了韋乞力徐等山北權貴們的敏感神經。蕃國可並沒有大唐那種等級分明的官爵體系,所謂的封功,就是實實在在的人口、土地等封邑賞賜,一個等級的封功便是方圓上百里的農莊以及數百帳的農奴牧民。

    聽到山南、後藏等勢力甚至不需要與唐軍進行艱苦作戰,僅僅只是腳程上加快幾分,數百里的封邑便唾手可得,這自然讓其他已經身在積魚城的蕃國權貴們妒火暗生。

    「後軍尚在行途,封賞不必議之過早。況且腳程之勞得此殊賞,殺敵之功又該何以酬之?不如等到諸軍畢集此境之後,贊普再下令重賞激勵,屆時將士振奮用命,破敵不難!」

    作為山北權貴們的代表,韋乞力徐當仁不讓的對贊普進行勸諫,接著便又說道:「眼下我軍的確略有勢弱,但仍擁此堅城地勢。唐軍雖有巨萬之師,終究遠來之軍,力難撼此堅城。況且海西尚有噶爾家一路偏師,可以招至城下,協同防守。往年擅權作威者,欽陵一人而已,生死當前,噶爾家諸眾未必沒有效忠求活之念。臣願捐所領三百里莊邑,以供贊普賜給噶爾家忠心幾員傳延後嗣。」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76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