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466頁

    講到這裡,鄭文茵臉色更加莊重,翻身跪在榻席一側沉聲道:「妾已經恩愛在享,盼我主上英明治世,盼我家人和睦美滿,但使衣食無缺,不必另加殊榮。懇請三郎能夠答應,後族一宗直系,不當兩省官長、不直外朝熱位,外授無過刺史,宿衛不參郎將!」

    李潼本以為自家娘子只是循例客氣一番,可在聽到這裡的時候,才明白這娘子是認真的。他便也於榻中端坐起來,略作沉吟後才又說道:「戚族有防,此亦國法大善。但若果有才性彰然,卻因此而遭制裁冷淡,這也有傷士情啊,人將目我天家刻薄,不利後世之治。」

    「人間萬種才情,豈獨厚於一家?妾雖少問外朝故事,但也知道天家之外,世道絕不會因一家榮損而有興廢之憂。若有士人因此薄我天家人情,此類崇幸之徒不用也罷!若有宰輔之才,位雖只充一州通判,也能保一州政通民殷。但若德才不達、強幸居位,便是有害社稷。孰輕孰重,三郎應比妾更加明白!」

    鄭文茵此刻並不像往日那樣柔順,而是據理力爭道。

    李潼見到娘子如此認真,忍不住握住娘子的手感慨道:「外戚干政之禍若能絕於此世,千年以後,世人也必感念娘子此日惠德之功!」

    「妾並不需千年之名,只守此生,盼夫妻美滿、父子和睦,盼我一家能為人間表率!」  

    被夫君如此盛讚,鄭文茵俏臉微紅,然後便撲入李潼懷中,呢喃細語道:「先時廊外問訊,聽夫郎贊韋娘子鶯聲悅耳,妾羞不敢語,此夜三郎若再奮力,妾也歌喉撩人……」

    第0804章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

    在皇帝登基大典舉行完畢的第二天,皇后冊封典禮便開始進行籌備。

    皇后作為坤極之位,後宮之主、母儀天下,其冊封同樣也是國之大典。雖然規格略低於皇帝的登基大典,但基本流程也都相差仿佛,同樣需要進告天地祖宗、群臣進賀。除此之外,還有外朝諸命婦進行拜賀。

    同時,由於本朝還有一位身份地位俱不同尋常的太皇太后,在典禮籌備的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太皇太后的存在感。

    登基大典舉行第二天之後,外朝諸命婦們便陸續進入了光順門外的命婦院暫居以待參禮。這其中,曾經在武周朝擔任御正女官的裴行儉夫人厙狄氏被任命為內禮儀使,與外朝禮部尚書歐陽通一同籌備冊封典禮。

    李潼在皇后寢殿長安殿留宿一夜後,便又乖乖的返回了自己的寢殿蓬萊殿。諸禮儀瑣事皆付有司操辦,而他也並沒有清閒下來,自有大量的事務等待他去處理決策。

    眼下諸外事方面,除了仍在進行的河北針對契丹人的追擊,倒也沒有太過值得關注的大事發生。河北方面最新的戰事進展也是喜人,隨著李盡忠暴斃於瀛州、契丹軍事大潰,接下來的戰事便是各種追擊。  

    這其中,黑齒常之、唐先擇、楊顯宗三路大軍已經在幽州成功會師,河北境內的賊蹤基本已經被肅清。原本回拒幽州的孫萬榮所部契丹叛軍也被已經抵達河北戰場的張仁願擊敗,並且一路乘勝追擊,在原北方將領楊玄基、張九節等配合下,前路人馬已經進入遼西地區,正在著手收復營州。

    不同於原本歷史上一言難盡的平叛戰爭,李盡忠主力被擊潰於河北內部的瀛州,孫萬榮所部雖然仍還保存一定實力,但已經不成大患。奚人倒戈也讓契丹人失去了最大的盟友,而且這盟友一旦倒戈,插起刀來就更加的兇狠。

    這其中,單單奚酋李大酺一次性便向大唐進獻了足足五千多契丹人的首級,除了在正面戰場上收割契丹潰卒的人頭之外,留守族地的奚人甚至攻入了契丹人的松漠州,大肆擄掠殺害留守的契丹人部伍,一副要一鼓作氣把契丹人搞殘的架勢。

    原本歷史上,作為契丹叛亂失敗最大推手的突厥默啜,由於此前落敗於東受降城,非但沒能染指河曲,也沒有力量再插手東北方面的戰事。因此眼下的東北方面,唐軍再次掌握了絕對的主動權。

    當然,在這一片大好的局面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隱患。東北方面,唐人的數量並不占優,大量東胡部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隨著以營州為中心的羈縻秩序的崩潰,想要讓這些東胡部族再重新歸入大唐的統序中來,仍需一番苦功。  

    這當中最大的隱患莫過於靺鞨人的東逃,靺鞨也是東胡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如果不考慮其部族在大唐羈縻秩序下的獨立性,那麼靺鞨人的力量其實還要勝過契丹。

    當然這一份強大也是充滿了血淚,大唐初期,靺鞨人不幸生活在大唐與高句麗兩大強權之間,其部落聯盟中勢力最大的粟末靺鞨便產生了分裂,一部分加入了大唐,並產生了以李謹行為代表的粟末蕃將群體。

    至於另一部分族人,則就受到高句麗的驅使奴役,並安排在與大唐作戰最前線的遼東地區。這一部分人際遇就要悲慘許多,隨著高句麗的覆亡,作為戰敗者的僕從軍而加入大唐,首領被扣押在營州,部屬則安置在遼東地區,受大唐控制與更加東北的黑水靺鞨作戰。

    這一次從營州東逃的靺鞨首領乞乞仲象等,便屬於後者。他們當然享受不到太多大唐的恩惠,所領略到更多還是大唐的殘暴,心中當然存怨不淺,想要重新招撫回來並不容易。

    而且遼東方面還存在著多達十幾萬戶的高句麗遺民,這些人與靺鞨人也有著充分的融合,很有幾分難兄難弟的味道。這也是原本歷史上,渤海國得以建立的客觀基礎。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46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