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頁
未來突騎施能夠獲得大唐的重點扶植,接收西突厥的殘餘勢力,成為西域新的霸主,也與此前這種付出有關。像哥舒翰父子,都是安西軍的高層,對故部自然也多多少少有所關照。
不過眼下李潼倒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挖掘那些仍然沉寂於部伍的名將種子,他眼下的工作重點還是統合隴右內部形勢,給出擊青海創造基礎條件。
能夠在河源軍發現郭知運的存在,已經算是一樁意外之喜,但哪怕就是郭知運,李潼也並沒有插手干涉太多其人的發展,頂多是授意黑齒常之給予更多磨練的機會,讓其快速成長。
至於其他的名將種子,任由他們各自發展就是了,如果還能脫穎而出,自然重點關照。但若被自己這個翅膀撲棱沒了,也不值得可惜,必然還有替代者。
任何時代都不缺人才,缺的是環境際遇,漢祖創業之前,誰能想到區區一個沛縣居然藏龍臥虎,能開漢業四百年?
李潼能夠給予這個時代的,是更加合理的開拓節奏和更加公平的人才選拔機制,如果僅僅只是挖空心思、重點關注幾個名將種子,那就是本末倒置了。這種事遇上了順手為之,遇不到也不必苦心追求。
而且神都城裡的經歷,狄仁傑、張柬之這些名臣對他的態度,也讓他對攻略歷史名人這件事從心底里並不感冒。
除了郭達之外,李潼還給其配備了幾名戰術、技力上的顧問,類似李光、馬興這樣的府兵老卒同樣也是故衣社眾。
他們本身年齡、技力已經不適合再服役於主力戰陣中,但卻經驗豐富,此前就負責操練故衣社的敢戰士,現在正好再繼續發揮餘熱,擔任這個武裝社團的教官,順便也用來滲透、掌控這個社團。
無論有沒有皇漢情節,李潼對胡人是有一種天生的不信任感,包括對黑齒常之,雖然大權授之,但心存提防。
他並不會在正面戰場和軍事領域上干涉太多黑齒常之的決策,但像河源軍的後勤以及隴右政治形勢,入隴之後他便統統收到了自己的手裡,當然也是為了讓黑齒常之專心備戰,勿受雜事困擾。
這個新成立的武裝社團同樣如此,就算其武裝成員以胡卒為主,但其中的組織骨幹,李潼是一定要用唐人。
關內故衣社雖然已經逐步洗白,但府兵常年悽慘際遇,也讓許多故衣社眾對於投戎從軍這件事並不感冒,或是技力不凡,但若放在行伍中,或是兵痞、或是刺頭,那就不如編入這個武裝社團里。
當然,利益面前,唐人也未必可靠,但起碼也是肉爛在鍋里。哪怕到了晚唐時期,還有張義潮沙州起義、河隴歸國,指望諸胡他們行?
在有立約結社這個大前景的情況下,統合諸胡武裝並不困難,這次行動也算是彼此獻出一份投名狀。堂中這些胡酋們,他們各自隨員整合起來,已經有六七千數。李潼又授給郭達三千軍眾,萬人部伍便整合起來。
當然,這種倉促行軍,戰鬥力不高那是肯定的,畢竟沒有什麼戰陣磨合、操練經驗。除了作戰經驗以外,這些胡部僕從的裝備情況也是堪憂,被甲率十不足一。
當然,也並不排除這些胡酋們故意示弱哭窮,不將真實的甲械力量顯擺出來。但就算是有藏私,必然也比不上真正的大唐軍伍。
有的胡酋還不放心將自己的部伍交給別人指揮,表示願意隨軍出動。對此李潼也不反對,他還又在河源軍甲械庫中撥出兩千人份的廢舊刀甲分配給諸胡使用,當然這一部分器械也是要算在行社資本投入當中的。
除了這拼湊出來的一萬烏合之眾以外,李潼又以幕府名義傳告河州諸縣捉守、團練武裝,封鎖河、洮之間水陸通道,避免細封部潰逃為亂。
同時,前往洮州駐守的薛訥與夫蒙令卿,他們行軍也是要路過河州的。李潼也傳令他們在河州暫留短日,作為此次行動的後備武裝。
如此算來,為了剿殺這個細封部,除了正面出擊的萬人武裝之外,還有近萬名正式唐軍與州縣捉守作為繼力。
如果那個細封部還能鬧亂糜爛起來,那李潼就要說一聲佩服,順便拉攏如此悍勇的胡部加入到行社中來,不就是幹了一個你們的首領,算什麼大事。大家團結起來共謀發展,才是硬道理。
老傢伙不搞死,年輕人怎麼上位?我為啥這麼牛逼,就是因為我明白這個道理啊!
第0609章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
河州位於黃河九曲的東側,洮水在其境中與黃河匯為一流。
此境原本在高宗龍朔年間是隴右牧監的牧場,但當時大唐進攻高句麗的戰事正激烈,戰馬多被抽調往東北而去,牧場便荒廢下來。
後來與吐蕃關係轉惡,雖然再設馬場,但卻遷離到距離河源前線更近的湟水谷地,因此這一片區域便一直閒置下來。當然也不能說閒置,只是官府沒有精力再過問打理,但還是有許多胡人與唐人貪圖此境水草豐美、土地肥沃,徙居至此墾牧謀生。
長壽初年,党項羌細封部內附,聖皇武則天龍顏大悅,便將此境方圓幾百里的區域劃給細封部居住。
細封部內附本來只有幾千帳的部眾,表稱萬帳之數,只是為了獲取更多朝廷的封賞。如此經手的官員有功績,朝廷之中聖皇有面子,而細封部則得到更多的重視與好處,可以說是兼顧各方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