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197頁

    彼此見面,短作寒暄,李潼便直接問道:「蕃國將東域授給公主,公主具體能得幾分自主。若蕃國決意將之收回,刀兵之外,還有什麼其他正式的手段。」

    講到正式的話題,葉阿黎精神也是一振,聞言後便解釋道:「蕃土朝綱政令,俱有別於大唐。雖然蕃人蕃土,俱為贊普所領,但各家分得之領邑領民亦是世襲。雖謀逆之大罪,贊普不可私兵討之,需集聚王臣、邦主議盟誓約,得群眾許可再作誓言,只殺此家,不涉其餘。謀逆之罪,亦有殺首惡亦或絕其嗣的區別……」

    葉阿黎將吐蕃國中的議盟傳統並形式規令都詳細的解釋了一番,也讓李潼對吐蕃這個政權的了解更加透徹。

    此前他覺得吐蕃是一個比較單一的軍國政權,但聽到其君臣關係是這樣一種模式,似乎更偏向於春秋時期的封建貴族聯合體。

    贊普雖然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卻並不能集權於一身,將土地與人口賜給諸貴族,以換取這些貴族的效忠。而貴族除了世襲封邑之外,還依照身份的高低有著不同程度的法律豁免權,甚至於就連謀反這樣的大罪,只要本身實力夠強,都有可供商榷的空間。

    當然,先周的封建制還有著一整套的禮法作為約束,雖有禮樂崩壞,諸侯爭霸、挾天子以自重,但吐蕃與之整體還是不同。  

    吐蕃的貴族主要是軍事貴族,諸如權傾幾十年的噶爾家族,雖然國中自上到下人人厭之,但又無可奈何。葉阿黎雖出身老牌氏族,卻被逼得國中無處容身。

    葉阿黎講述這些,主要也是在說明,就算吐蕃王室不能容她,但所賜封出的領地也不能輕易的收回。除非她已經徹底背叛了贊普,或者其行為已經觸犯到了吐蕃貴族們的整體利益,否則東域這片土地,她及她的子孫就能永遠繼承下去。

    眼下雖然她將東域版籍投獻雍王,但這也並不屬於背叛贊普,畢竟她入唐本就贊普王命著其和親唐國。

    當然,儘管葉阿黎對吐蕃的盟誓傳統介紹的很鄭重,但李潼自己心裡清楚,所謂的規矩,只是彼此力量還不足以直接吞沒對方的情況下、彼此各作妥協的一個說法。真要實力足夠,可以無所顧忌,誰還管那套。

    葉阿黎的東域封地,大體上就是後世民國時期的西康省,夾在四川與西藏之間。

    眼下吐蕃之所以將這一片領地分封給葉阿黎,從地理上而言,也是因為這一片土地地處橫斷山脈之間,就算吐蕃想要實施有效的管理也很困難。

    特別自康延川以東,溝嶺險峻,道途崎嶇,吐蕃就算駐軍於彼,也僅僅只是徵收一些物料。且當地土羌部族鬧亂不斷,仔細算起來,駐軍加上平叛的消耗,反而是有些入不敷出。  

    當然,這一片區域也並非沒有意義,地處唐蕃商道的中心地帶,是吐蕃對外交流、特別是引進大唐物資的重要渠道。控制住了此處,就等於控制住了整條茶馬古道。

    若從軍事形勢而言,大唐如果能夠控制東域地區,西進可以直接威脅吐蕃腹心之地的衛藏四茹,北上可以通過生羌領地截斷白蘭羌故地,從而內外夾擊吐谷渾。南下還可以輻射到南詔地區,對山南統治有著極大裨益。

    但這些構想,也都只存在於理論中。早在永昌年間韋待價西征戰敗,武則天便曾動念大征蜀中之民以討伐蜀中土羌,從而遏止吐蕃凶焰。但大軍進退、山路開闢,所需要的投入是海量的,謀論多時,最終也只能無奈放棄。

    總而言之,這片區域戰略價值雖然不小,但性價比太低。中唐名將韋皋節度蜀中時,雖然大破吐蕃、壯功於川西,但那是在隴右這一重要戰略地失去的情況下、退而求其次的無奈選擇。

    如今隴右局面大好、兵事大修,李潼也並不急於在川西開闢第二戰場,他準備通過一些其他的方式去深刻影響吐蕃國內情勢。

    兩國交戰,未必只有刀兵,如今吐蕃贊普之上還有一位王母,頻頻征戰丁男損失極大,再加上所兼併的孫波又是一個傳承悠久的女權社會,如果能在吐蕃國中培養出一批拳師,這絕對是一件非常歡樂的事情。  

    第0676章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

    其實李潼還有一點比較好奇,那就是孫波為何會成為一個女權國家,並這麼長期的維持下來。

    孫波這個國家存在感並不強,甚至如果不是因為其女兒國的獵奇元素,大半不會為後世所知。但事實上,孫波的存在時間又遠比吐蕃長得多。

    原本高原上三方勢力,吐蕃本就是最勢弱、存在時間也最短的一方,其之所以能夠形成凝聚力,主要還是借鑑了象雄的苯教傳統,能夠獲得對外擴張的足夠實力,也是因為趁孫波內亂接納了大批孫波族人。諸如眼下權傾一時的噶爾家族,以及日後成為尚族豪門的韋氏,這全都是來自孫波的氏族。

    有關這個問題,儘管葉阿黎身為孫波小王的嗣女,對此同樣所知不多,所講無非一些荒誕不經、旨在宣揚王權神授的神話傳說。一如吐蕃早年弒父上位的傳統,那些被兒子們幹掉的贊普被美化成天赤七王,代天牧民,及至兒子成年,便被上天召回。

    孫波雖然存在時間更久,但其本身並沒有形成獨立的文化,也沒有文字傳承,甚至其存在痕跡,都要從中原王朝的文字記載進行檢索。

    高原上唯一擁有文字的政權就是吐蕃,而吐蕃在之後乃至於後世也一度成為高原政權的唯一代表,足見文字以及文化傳承,對與一個族群、一個政權的重要意義。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19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