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1頁
整場考試分為釋經、策問與文辭,李潼親自擬定三十道策題發入考場,內容涵蓋軍國事務方方面面,考生們可以按照各自所長選擇不同的策題,以五篇策文為一標準。當然,如果考生們覺得自己是一個全才,也可以將三十道考題全作策對。
這樣的考試強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尋常的科舉考試,甚至就連令人聞風色變的秀才科考試都遠有不及。
考生們進入考院最初,原本還懷著激動的心情想要近仰天威,可是在聽到要在規定時間內做出這麼大的考題量時,不乏人已經暗暗叫苦,再也沒有心情湊上去瞻仰高坐閣中、據說風采無雙的皇帝陛下,開始專注思考各種考題。
看著考院中用圍屏分割出的一個個考席上坐滿了考生,或是埋頭疾書、或是皺眉思索,李潼心裡不免生出一股身為考場暴君的惡趣。
他本來還打算走出殿閣巡視一下考場,想要抖一把威風,可是剛剛行至殿門前,甲士們便趨行迎上。頻繁響起的甲戈碰撞聲傳入考院,使得前排一些考生思路被打斷,不無緊張的仰頭上望。
眼見如此,李潼索性歸殿端坐起來,著員取來考生們的名單細細翻閱,想要看看當中有沒有讓他感到熟悉的名字,順便打發一下時間。這一通翻閱下來,倒也真的驚喜連連。
這一次應考名單極長,其中高官子弟是別冊記錄。家境好了,繁殖能力自然有所保證,單單高官子弟們便有將近三百人參與這一次的制舉。無論是前朝還是今朝,高品官員們但凡有子弟在京且滿足要求者,幾乎都有參加。
大臣們如此踴躍,倒也未必就是貪求一個集英館生的名額,更多的還是一種表態,給皇帝一個面子,表示自己對此並不反對,而是踴躍支持。
李潼對此也有瞭然,無論這些高官子弟們表現的怎麼樣,第一屆集英館生肯定要給老臣們一個面子,類似姚元崇兒子那種已經露出紈絝姿態的傢伙當然不會選取,就算一群矮子裡面拔高個,也要勻出幾個名額出來。
不過一通翻看下來,名單中倒也出現幾個讓李潼比較有記憶點的名字,雖然高官子弟也有教而不善、敗絮其中者,但畢竟教養水平不俗,能夠青出於藍者不乏其類。
比如說前宰相李道廣的兒子李元紘,就是兒子名氣與成就比老子大的一個典型。李潼還沒有歸國掌權前,李道廣因為李昭德失勢的緣故,同樣被罷免相位並逐步淡出時局。這一次朝廷西遷,便也隨駕歸京。
雖然說李潼與李道廣之間談不上什麼原則性衝突,但也不算親近。一朝一勢,朝中顯位當然是要優先安排自己的親信人員們。李道廣的資歷擺在那裡,也不好閒職打發,索性也高加散秩榮養京中。
歷史上,李元紘除了在開元時期拜相的榮耀之外,還有一個高光時刻,那就是中宗時期的南山鐵案這樁軼事。相對於姚宋之類千古名相,李元紘雖然沒有達到那麼高的成就與盛譽,但也絕對是開元名臣中極為出色的一個。
雖然出身關隴世族,但李元紘卻能秉公執法、不阿權貴,不以冢中枯骨、敗壞祖蔭為榮,反而能超越先人、另有建樹,這讓李潼對這個年輕人印象頗為不錯。
眼下考試雖然還沒有結束,但李潼已經先將這個名字給圈了起來,決定李元紘的答卷只要達到了合格線上,就將之納入集英館中進行培養。
至於諸選舉人的名冊當中,李潼入眼便見到裴耀卿的名字,不免會心一笑,並又行至殿前,於偌大考院中一番搜索,在左側區域發現了正在伏案疾書的裴耀卿。
裴耀卿年紀不大,只有十五六歲,但身高已有六尺,端坐於考席中提筆書寫,看起來倒比一些年紀比他還要大的人更有氣度。其人能列考場中,倒不是父蔭的緣故,雖然其父裴守真新任懷州刺史、也算步入三品大員的序列,但裴耀卿早數年前便有了功名,是朝廷選禮認證的神童。
無獨有偶,中唐名臣劉晏同樣也是神童出身。這就不免讓李潼懷疑這些神童們是不是早就洞悉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唯物辯證觀,所以長大後一個比一個還能搞錢。
哪怕沒有集英館招生這一茬,裴耀卿也是李潼所關注的種子選手,早前甚至還打算收養府中、親自教導,為教自己的親兒子練練手。只不過隨著洛陽暴亂,這件事就擱置下來,而裴耀卿也已經快要成年。
除了裴耀卿之外,李潼比較有記憶點的幾個開元時期的宰相也都出現在了考場中,諸如宇文融、韓休、杜暹之類。雖然如今的開元已經不再是原本歷史上的開元,但在見到這些人物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小翅膀而被扇沒,而是已經開始嶄露頭角,李潼也頗感欣慰。
人才的發掘與培養是一個關乎社稷國運的根本大事,李潼雖然並沒有太強烈的名人情結,但當一個個史書中的名字活生生出現在眼前,自然也會讓人產生各種各樣的聯想。
就算這些人因為時代背景的改變,並不能達到原本歷史上所獲得的成就與高度,但現在先把這些人扒拉過來,起碼看著就很吉利。
第0813章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
傍晚時分,隨著鼓聲響起,整場考試宣告結束。隨著禁軍甲士們入場收取考卷,有一些考生因為考試還沒有完成而額頭沁汗、一臉惋惜,但最終也只能放下筆具,起身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