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698頁

    皇帝與太皇太后並在殿中接受群臣朝拜,禮官立於陛前宣讀慶禮制文,制文倒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內容,無非對過去一年的總結、慰勞內外群臣並諸夷賓使,對新一年的展望,祈求天佑大唐、國運昌隆。

    一篇制文宣讀完畢之後,接下來便是對一些有功臣員的官爵冊授晉升。在沒有大事興作的尋常時節,這樣的封獎也只是走個過場,無非普授散階一等或是加蔭,並不會給當下的政治格局帶來太大的改變。

    不過今年的冊授流程註定不會尋常,畢竟從去年開始,大唐的國策方針就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年尾時又出現了吐蕃這樣一個巨大的變量,因此朝中群臣自然也將新年的冊授當作政治格局將會如何變化的信號。

    事實也確實如此,接下來殿中所宣達的一系列功臣冊授,大多數都與邊務軍情有關。而這其中,最讓人感到驚訝的還是賜給安西大都護唐休璟的一系列殊榮。

    唐休璟出班謝恩,不說國中臣員們或驚訝、或羨慕的情緒變化,殿中那些諸蕃賓使們一時間也都變得神情凝重,收起了看熱鬧的輕鬆心情。

    唐休璟在朝中雖然存在感並不高,但在邊中卻甚有名聲傳揚。從遼東到西域,可以說大凡曾與大唐有軍事互動的胡部勢力,或多或少都聽過唐休璟的名號。唐休璟眼下雖然主要在西域活動,但甚至就連奚王李大酺的祖父,都是死在唐休璟的手中。  

    諸方賓使既然被派遣入唐,當然也是對大唐的章軌制度有著一定的了解,對於唐休璟所享殊榮冊授的意義自然也有所認識。哪怕不考慮太多謀略詭變,最樸素的一個道理,想要讓馬兒負重遠行,當然是要餵飽飼料。

    如今唐休璟這樣一個邊臣宿將獲得大唐朝廷如此恩遇厚賞,這當中所預示的意義自然顯而易見。一時間,殿中群胡也都斂息凝神,皺眉思索起來。

    看到殿中的氣氛變化,李潼也是微微一笑,唐休璟一人之際遇變化,便能夠引發諸胡對大唐國策的思考,這既顯示出唐休璟在邊中不弱的影響力,同時也通過這一事向諸胡宣告大唐的決策與決心。

    國中功臣封授完畢之後,接下來便是諸蕃酋首賓使進賀新年佳節。首先出班的便是新羅王子金隆基,這王子年紀雖然不大,但也算是老成穩重,出班之後遞獻國書,然後便在殿中蹈舞祝賀起來。

    李潼垂眼看著這個蹦跳起舞的新羅王子,心中不免也是思緒略轉。眼下邊務經略重點雖然不在東北,但如今新羅作為半島上唯一一個獨立政權,也是不容忽略。

    對於新羅國這個質子,他也有著不少想法,比如羈縻拉攏、藉此在新羅扶植一批親唐的勢力,甚至不排除將之禮送歸國、助其爭奪王位的設想。畢竟單憑這個名字,就覺得這小子不像一個簡單人。  

    當然這些事務操作都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才能執行,眼下也只是一些淺略的構想。

    新羅王子進賀完畢之後,朝廷便也投桃報李,授其太常少卿、員外置。

    新羅王子之後,便是西突厥的興昔亡可汗阿史那獻。而等到這位可汗登場的時候,殿內諸胡視線便都被吸引過來。

    跟一直蝸居於半島一地的新羅相比,突厥阿史那家無疑有著更加輝煌的過往,單單殿中諸胡便有超過一半曾經在阿史那家飯盆里討食吃。所以講到國際上的影響力,阿史那家也是槓槓的,不是新羅能比的。

    阿史那獻比新羅王子大了一些,但也年方弱冠,但跟剛剛登場的新羅王子相比,儀容氣度上便要稍遜一籌,舉手投足間顯得有些畏畏縮縮,讓許多慕名已久的胡酋們都頗感失望。

    李潼對這個傀儡可汗並不算熟悉,看到這前後鮮明對比,也是有些意外。如今的突厥王族雖然是落架的鳳凰不如雞,但這個阿史那獻還真不是一般人,在歷史上的盛唐時期,也是西域方面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可以說是西突厥阿史那家最後的一點餘暉。但現在看來,實在是有些不夠精神。

    不過阿史那獻的不夠出色也不是不能理解,其雖出身突厥王族,但少來便家破人亡、殺父仇人甚至還尊坐殿中,被流放多年、歸朝之後又經歷東都之亂,是親眼見到那麼多的大唐權貴都遭屠戮遇害,心中自然也積攢了深刻的畏懼。  

    阿史那獻草草進賀完畢,朝廷也僅僅只作虛辭撫慰,並沒有給予實際的賜封,待遇上同樣與新羅王子相差懸殊。

    且不說諸胡酋回味這當中的差別,後班胡酋還沒有來得及出班進賀,李潼已經抬手打斷流程,開口詢問道:「新年佳節,諸方入賀,濛池都護何以不至?」

    西突厥滅亡之後,大唐朝廷分其地設立昆陵、濛池兩大都護府,而這兩處都護府的首領便分別是興昔亡與繼往絕兩個可汗。興昔亡可汗阿史那獻如今在朝,而繼往絕可汗阿史那斛瑟羅則在鎮,所擔任的正是李潼所問的濛池都護。

    聽到聖人這一問話,殿中氣氛陡然變得凝重起來,諸胡酋並賓使們紛紛快速的左右打量一番,而後便又忙不迭低下頭去。

    不待繼往絕可汗使者出班答話,剛剛受賞完畢的唐休璟已經先一步出班,叩告說道:「濛池都護病臥於鎮,雖有入朝之熾念,無奈力不能行,並非失恭不敬……」

    在聽完唐休璟的奏報之後,李潼臉色稍有緩和,然後便又開口說道:「濛池雖地在遠邊,但其民奉朕為君,朕亦愛民如子,所以遣員宣命撫慰、存亡救危。然受命之臣,亦朕肱骨心腹,自需懷仁善用,不可苛令強迫。濛池都護既然不適水土,傷病折磨,且召回國中榮養,所任另擇事員。」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69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