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頁
李潼所擔任的都畿道大總管,相當一部分原因就是要防備薛懷義這一支征師回攻神都。你們還要讓我打仗,還不準備讓我派人出去吹牛逼,這叫人幹的事?
爭取河東道這個席位,既能料敵先機,還能順勢聯繫并州的武攸宜。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將如今已經在掌握的一部分錢糧調往河東,繼而運入關中,給李潼接下來在關中的行動打下一個物質基礎。
畢竟如今的關中已經漸漸褪去昔年天府之國的風采,由於府兵制的崩潰、也讓軍戶這一基礎的生產單位遭到嚴重的破壞。
李潼前往關中,是為了回歸祖地、回血蓄能,可不是要讓人瓮中捉鱉,當然是要做好充足的準備,積蓄足夠多的錢糧物資,起碼要維持到關中需要恢復正常的生產秩序。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只憑楊麗在汴州小打小鬧的收糧是遠遠不足的。
他之所以選在這樣一個時機發難,也是因為眼下諸州物資都已經運入神都,正打算過一個肥年呢。
他如今身位都畿道大總管,而且還有薛懷義所率大軍這樣一個明確的威脅,有充足的理由和權力將神都府庫物資搬運出來,進行備戰。
這三道使者,是李潼接下來需要經營的局面草圖,是必須要爭取到的。
當然,他也都有足夠的理由去爭取,必要時可以讓渡出一部分北衙的軍權,畢竟他一旦離開神都,己方陣營中也實在沒有人能夠像他這樣完全控制北衙。
李潼初步的計劃,是準備讓他二兄李守禮進入北衙,兄弟倆左手倒右手,掌握住羽林軍一衛並千騎,起碼是要保證他奶奶與留在神都的人事安全。
就算李守禮有些不靠譜,但只要搭配一個足夠穩重的班底,讓這小子天天在衙堂睡覺、得閒打打馬球,混日子還是可以的。
至於爭四,李潼心裡的備選是劍南道或者隴右道。這兩道各有各的訴求,但也並不是一定要爭取到。就算爭取不到,也能通過別的方法彌補,因此需求沒有前面三個那樣強烈。
事則之中,還有一個跟李潼有關的,那就是以洛州為河南府,由代王擔任河南尹。
這看似是繼續褒揚他的功勞,給他加一個榮譽大過實際的兼職,跟他都畿道大總管任命略有重合和互補,畢竟都畿道大總管側重軍事層面,而河南尹則偏重於民生政務。
但李潼一眼就看出來,這裡邊肯定是憋著壞主意,這是已經在為奪他軍權留引子了。
畢竟一道大總管只是一個臨時的差使,而河南尹卻是常設的州牧,如果說薛懷義的威脅能夠得到妥善解決、不再成威脅,那麼便可以順理成章的提出罷免他都畿道大總管的提議,從而將他的覆蓋力壓縮在洛州一地。
這個法子初時不痛,但刀落下來的時候卻狠。洛州京畿所在,水淺王八多,差他一個河南尹?
如此綿里藏針的手段,李潼猜測八成是狄仁傑提出來的。不過他現在也並不打算計較,不應招就是,河南尹他是不會要,但朝廷大可以補償他一個品秩相近或者職權相類的位置,畢竟他也有人要安排。
至於狄仁傑給他下絆子,等他到了西京,大可以打包將關隴那些玩意兒送來神都,驅虎吞狼,看他們窩裡鬥,偶爾拉個偏架或者火上澆油,讓他們自己內耗去。
第0477章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
一場事變後,最能體現出局勢變化的,自然就是人事上的調動。
儘管此時距離政變不過僅僅只有一天多的時間,但通過政事堂的各類人事調動,已經可以看出接下來局勢發展的一些趨勢。
作為百官之首的宰相們,事變過程中折損兩人,武三思與豆盧欽望。但在昨天也補入兩人,李昭德與歐陽通。
儘管總數上仍然維持六個人,但各自的處境與前途,其實已經出現了區別。李昭德與歐陽通自不必說,他們作為政變後新任命的宰相,也是政變第一批受益者,在接下來一段時間肯定會大權在握。
楊再思算是眼下這個宰相班子裡的老資歷,儘管沒有直接參與政變,但在政變後卻快速投向代王。有了代王出面保全,甚至在皇嗣還沒有確定監國之前,已經放手侵占了原本屬於鳳閣侍郎張錫的事權,即就是主持冬集銓選。
接下來一段時間裡,楊再思也只能緊緊抱著代王的大腿,如此才能既保住自己的政治前途,還能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免於遭受接下來的清算。
但這也是暫時的,如果真有一股政治勢力接下來憋著勁就要搞楊再思,而楊再思本身也並非沒有把柄可抓。他想要繼續獲得代王的庇護,便只能努力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至於其他三個宰相,秋官侍郎杜景儉已經被罷知政事,但也由原本的秋官侍郎提升為秋官尚書,是接下來內史李昭德主持清算的重要助手。
張錫運氣不佳,作為當夜留直鳳閣的宰相,李昭德為了避免豆盧欽望過於勢大,直接便將其人給拘押起來。現在李昭德成了朝中第一人,儘管眼下還沒有對張錫作進一步的處理,但想也能知張錫必是前程堪憂。
御史中丞周允元,相對而言在宰相當中本就資望有些淺薄,而且身體不算好。政變當日,其人甚至還在居家養病,按照楊再思補充的細節,周允元是在今天早上才被通知前往上陽宮拜見皇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