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316頁

    慌慌忙忙講完這一番話,諸宰相已經直入明德門,盧藏用被守門南衙禁軍阻攔在外,頗有些意猶未盡的踮腳向宮門內張望一番,但也只能不無羨慕的退出來。他雖為憲台御史,但不得皇命傳召,同樣不可暢行宮禁。

    諸宰相入門不久,張柬之等已經闊步行來,及見門前只有盧藏用一人,張柬之臉色頓時一沉,指著盧藏用氣得鬍鬚發顫:「台中定計如此,盧某推憲忘本,老夫但在位一日,絕不容此佞徒具位憲台!」

    盧藏用聽到這話後,自是滿臉惶恐的連連請罪,但心中對此卻頗不以為然。今日憲台作此陣仗要圍攻宰相,結果卻一無所得。經此一事,除非諸宰相們盡被罷相,否則張柬之怕是難以再留事御史台。御史台人事任命本就諸司最重,僅次於兩省,一旦張柬之不在此位,拿他也沒有什麼辦法。

    皇帝罷朝多日,不見外臣,這樣的情況不是沒有過。天皇晚年疾病困擾不能視事,但每日對諸司要員也都頻作召見,不會與外朝徹底斷絕聯繫。垂拱舊年,皇帝雖然幽在大內,但還有皇太后臨朝處理軍政事務。

    可是這段時間裡,皇帝罷朝不出,完全不接見外朝群臣,雖然也有政事堂協調布置諸務,但這種現象本身就不是常態。

    皇帝正值壯年,本身又無病無痛,還沒有設立儲嗣監國,突然就這麼長達十幾天的時間不見外臣,自然讓朝情混亂、群臣驚疑。  

    張柬之身為御史中丞,對此無論如何不能視而不見、全無作為。雖然他也心知皇帝罷朝緣由,但也不能將這問題直接擺在檯面上訓問皇帝,只能將矛頭指向宰相們。

    宰相身為百官領袖,本身就是調和陰陽、溝通內外的重要人選,如今卻任由皇帝與外朝如此撕裂、不能會面溝通。往輕了說,這是宰相失職,往重了說,宰相能無挾君自威之嫌?

    一通布置,結果在盧藏用這裡掉了鏈子,張柬之並袁恕己等眾人望向其人時,心中憤慨可想而知。尤其是袁恕己等人,因為本身的訴求要更複雜幾分,這一次沒能圍攻到宰相,心中對盧藏用的恨意不免也加重幾分。

    「爾等各歸憲台,我再入宮請見聖人!」

    稍作沉吟後,張柬之便又說道。他雖然已經被罷相,畢竟還是憲台官長,仍然可以入宮待召,但如此孤身入宮,對宰相們的震懾力度無疑會削弱許多。

    眼見張柬之行入宮門,憲台一干御史們也只能無奈散去。侍御史袁恕己則快步追上正灰溜溜離去的盧藏用,抓住其人衣領直將他推按在道左樹幹上,頓足低吼道:「鄉土名門,竟然出此敗類!今日憲台眾志成城,若能當道挾取幾人,自能憑此眾怨奪下幾位,群眾俱能因此受益!結果卻因你一時退縮,大事壞於頃刻!」  

    盧藏用聽到這番怨言,不免冷汗直涌。來自鄉人們的怨望,對他而言可比張柬之一人指摘嚴重得多。還待要解釋幾句,但袁恕己已經恨恨離去。

    皇帝權術已經頗見章法,雖然在過去一系列封獎中厚恩關隴人家,但卻在憲台錄用大量的河北人士,為的就是達成一種制衡。

    河北人也打算藉此資源,趁著皇帝連日罷朝所積攢的朝怨圍堵攻擊諸宰相,希望搶奪幾個政事堂席位,但因為盧藏用未能力阻,致使宰相們脫身入宮。即便之後再作圍攻,已經打草驚蛇,收效怕是不好。

    第0745章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

    大內仁壽殿外堂,諸宰相各自落座,心中不免各自都生出幾分劫後餘生的慶幸感。

    御史台肅正朝儀、監察百官,自然不可能是誰家一言堂。昨天宰相們便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到御史台已經有此計議,但也並沒怎麼放在心上。

    畢竟御史台彈劾官員之事常有,特別皇帝罷朝以來,相關奏章每天政事堂都要過眼許多次,且措辭也不乏嚴厲。但也還在控制之中,並沒有專門針對某一人。

    結果他們卻沒想到,這一次御史台竟然將矛頭指向整個宰相群體,以御史中丞張柬之領銜,幾乎傾巢而出。這樣的做法,甚至都可以歸為一場政變了!  

    一旦諸宰相們真被阻攔下來,不獨要直接面對御史台的詰問,接下來口誅筆伐在所難免,一旦宰相權威被當眾質疑攻擊,那接下來再想行使宰相的權力那就難了。一個班子被完全換掉,這在武周朝也不是沒有先例。

    「張柬之分掌憲台,竟然敢行此凶計,全無立朝老臣方正胸懷!此風若不嚴加遏制,朝情恐將難以歸定!」

    韋承慶喝了一口案上茗茶,然後便忿忿言道。

    這一場風波,尤以他所需要承擔的風險最大,因為在座諸名宰相,嚴格來說只有他這個中書侍郎才是真正的宰相。一旦外朝群臣將皇帝不朝的原因歸咎為宰相,且不說其他人論罪輕重,他身為中書省官長則就必須首當其衝。

    須知中書省本就是司職制敕的要樞所在,皇帝長久不朝,那中書省所行制敕究竟是皇帝的意思、還是宰相的意思?一旦面對這樣的質疑,那韋承慶可就真是刀架頸上,如果皇帝稍短庇護、而朝士們情緒又到了,他真的是不死都不行!

    聽到韋承慶這麼一說,在堂便有兩名宰相點頭附和,分別是戶部尚書於惟謙以及門下黃門侍郎李懷遠。

    這兩位都是年後拜相,與韋承慶所主持的封獎舊臣諸事相關密切。而且他們各自身世也與韋承慶有些類似,於惟謙乃荊州人,但卻屬於西魏八柱國于謹家族苗裔分支。李懷遠鄉籍河北邢州,但本身則出身隴右李氏西祖房。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31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