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81頁

    「挑選一個合適時間,直接引他入府來見。」

    李潼交代劉幽求一聲,然後問向史思貞:「神都集募經法、珍貨諸物,收成如何?」

    「那些豪客們知大王除喪在即,歸往神都後必將再引風潮,捐輸也是極多。」

    說話間,史思貞掏出一份籍簿呈送上前:「卑職急來相見應教,器貨還在後方徐行,但短日之內便也能抵達西京。」

    李潼將那籍簿小作翻看,頗為滿意的點點頭,看來他雖然淡出神都人眾視野時間不短,但人氣也沒有削減多少,看來自己離開神都之前那一番張揚還是很有效果的。

    畢竟喪居期間,他也不能太過招搖,再搞什麼文抄帶貨,給人聲色犬馬、不加收斂的印象。所以過往數年,他也沒有什麼新作問世。

    史思貞集募到的珍貨不少,可見那些神都豪商們對他仍有極大信心。不過這些器貨,李潼卻不是拿來自己享用,而是另有用處。

    「器貨入京之後,也不必在市中招搖,往始平上任之後,直接派人捐入京西草堂寺,求結善緣,向他們借取一些寺人工匠,我另有使用。」

    李潼將籍簿遞迴給史思貞,吩咐說道。

    他募取珍貨捐輸寺廟,自然不是為了禮佛。京西草堂寺海內名剎,歷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六國時期後秦皇帝姚興,也是佛法東傳的著名譯場之一。  

    跟這樣一座名寺打好關係,好處是不少的。草堂寺除了名寺這一身份之外,還是京兆之間最大的地主之一,寺田廣袤,僧戶眾多,其中就有許多關隴之間失地破產的府兵軍戶。

    如果能將故衣社的影響力滲透到草堂寺,這對故衣社的壯大是有很大意義的。

    別的不說,單單那些寺廟產業的田莊,便是一個個絕佳的藏兵地,真要到了不得不動兵戈的時刻,在這裡隱藏一支武裝力量,絕對能幹得他奶奶和叔叔們兩眼發直,當然前提是她們得返回長安。

    除了這些長遠計劃之外,李潼最眼饞還是草堂寺所擁有的那些匠人們,其中就包括很多的印刷工人。印刷術在如今已經有了一定規模,但雕版印刷主要還是應用在佛經之類。

    草堂寺是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的佛經大譯場之一,擁有著一大批手藝精熟的雕版匠人。

    李潼自知從頭培養一批技法純熟的匠人有多困難,他們故衣社那些工坊到現在還在虧損經營,就是因為匠力嚴重不足,產能也遲遲提升不起來。

    既然草堂寺有這樣一個基礎,不妨拿來就用。他現在是備禮周全的登門去求,如果對方不識趣,偏要敬酒不吃吃罰酒,那麼索性發動秦嶺中的敢戰士去搶,搶上一波再換個善長仁翁的面目去幫他們重修佛寺。  

    畢竟這樣一個絕佳的藏兵地,而且還遠離神都政治中樞,真搞廢了也挺可惜。

    他就是沒有認識的名僧和尚,否則直接安排個人進去混成方丈主持之類的僧官,做起事來更便利。不過可以記下來,以後有機會就干!

    第0225章 無兒還有孫

    把雕版印刷搞出來,是李潼很早就開始考慮的事情。

    知識繼續下方普及這一積極作用就不用說了,還有一個重要作用那就是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掌控。

    他奶奶武則天自然是這方面的行家,本身就熱衷於編書,身為皇后時期,限於傳播途徑,所編的書還沒有大規模傳開。當上皇帝之後更是直接將由她主編的《臣軌》列作科舉考試的科目,大家要想當官都要研究一番。

    眼下李潼自然還不夠資格挑戰上層意識形態的戰場,但也可以以故衣社為基礎,從下層開始拓展有利於他的思想。

    比如說女人都能當皇帝,天下人心價值觀是崩得稀碎。既然老婆能接過老公的家業,孫子直接拿起奶奶手裡的槍又有什麼不可接受的?

    佛法之所以傳播廣泛,除了南北朝以來歷代胡主積極推廣之外,也在於底層宣傳力和滲透力實在是高明。許多佛經的故事被揉雜進一些民俗小故事裡,說經唱本風靡市井之間。  

    誰心裡還沒有一點雜心思,本身的人生經驗又不足處理這些念頭,那就只能在自己能接受的渠道內、從故事裡汲取養分,奉為真理。

    李潼蹲在乾陵這幾年也並沒有閒著,雖然沒有什麼文抄名篇傳揚士林之內,但搞的文抄事業也不少。不過這些文抄倒沒有冠自己的名字,主要集中在了初唐一個奇人王梵志名下。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初唐仍承六朝余弊,王梵志的詩風可謂清新奇葩,只看這一首便能了解大概,說是打油詩,但咂摸之下自有其滋味,道理可謂簡樸又深刻。

    所以王梵志的詩作或許不占士林主流,但在民間的風靡程度卻遠不是沈、宋之類能夠相比的。其人生在隋唐之際,已經是一個故人,李潼就算想抄也沒得抄了,但是他可以加料啊。

    家田百餘頃,夫死外人侵。你貪你莫樂,無兒還有孫。

    王梵志俗言詩流傳極廣,涉獵範圍也極為廣泛,除了一些安貧樂道、教人知足的說教道理,還不乏教導人情世故的詩篇。

    不需刻意搜羅,李潼便輯錄有幾百首之多,仔細閱讀品味一番,便能猜到自己絕不是第一個往裡面加料的人。這些詩作傳達的價值與人生觀,不乏自我矛盾,可見絕非一人所寫,應該是傳播途徑中被人隨意增添抹改。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8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