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頁
「諸員各在衙署安候即可,何須遠迎?」
李潼嘴上說著客氣的話,視線則在人群中繞了一眼,轉又問道:「何以不見諸將軍?」可見他是在乎的。
左千牛衛有大將軍一人,將軍一人、中郎將二人。這其中左千牛衛將軍便是武家的潁川王武載德,在李潼擔任大將軍之前,主管衛府諸事。
兩員中郎將,其中一個為南蠻酋長烏氏子弟遙領,另一個名為司馬珙,據說是河內王武懿宗的連襟。換言之在李潼入為大將軍之前,這左千牛衛是徹底被武家人控制起來的。
不過現在,兩名將領級別都不在,前來出迎以長史許景品秩最高,所以李潼才有此問。
長史許景聽到這話,神情稍有尷尬,連忙說道:「潁川大王入直內省,行前叮囑卑職等一定認真迎接大王。」
李潼聞言後點點頭,擺手道:「歸衙細說。」
左千牛衛官衙位於皇城內東朝堂下第三橫街,左臨左武威衛、即就是左驍衛,右臨左鷹揚衛。
皇城這一片區域,主要便是南衙諸衛所在,李潼的到來,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騷動,畢竟他以前不是混這一片的,如果往北兩個街區,再到鸞台外省所在,大家絕不會對他的到來置若罔聞。
諸衛並設於此,行走在官衙門前橫街上的時候,李潼便察覺到跟其他幾衛相比,他們的左千牛衛顯得有點冷清,甚至門前持戟都不是本衛士卒。步入衙署時,所見一片空曠,甚至就連廳堂廡舍的建築都不多。
李潼登堂坐定,屬官各自分列,在左則是長史並諸參軍等文職,在右則是一眾穿得花團錦簇、騷包無比的千牛備身並備身左右。
入衙之初,首先是解決自己的入職問題。長史之下三名參軍,各有進獻。
首先錄事參軍上前獻上大將軍諸符令,並詳細解釋這些符印各自用處,林林總總十幾個,大將軍印、宮行龜符,凡調集仗宿、府庫出納等等,各有專符,除前兩者印符之外,余者都是遇事則出、事罷則入,不准隨意攜帶出衙。
換言之沒有準確軍令的情況下,就算大將軍也無權調集衛府之下諸將士。
接著便是兵曹參軍,掌管諸備身武官籍名、簿書、考課、俸祿等等。左千牛衛下屬有千牛備身、備身左右各十二員,備身一百人,主仗一百五十人,這便是左千牛衛下屬所有武裝力量。
武周一朝,諸司人員構架臃腫是一個常態,左千牛衛自然也不例外。但即便是加員諸多,李潼翻看籍簿之後,發現所列諸備身、帳內,統共不過三百出頭,即便是加上諸雜使,滿打滿算,不到五百人。
「媽的,虧了!」
看到這些後,李潼腦海里便生出這樣一個念頭,本以為南衙大將軍多威風,原來只是他媽的二連長!三百多個武裝力量,即便全都安插上自己的心腹,又能殺出去多遠?
左千牛衛不領軍府,甚至連諸衛標配的翊府都沒有。千牛衛也不是有一千頭牛、一牛配一人的意思,李潼幾番詢問,終於確定他這個左千牛衛大將軍,能管的只有奉宸衛所屬這不到五百人!
好在接下來胄曹參軍入前,呈現諸戎服器物,倒是稍稍化解了李潼的鬱悶。
千牛衛乃是最靠近君王的禁衛軍,各裝備配給自然也都最為精良。李潼這個大將軍,單單各類甲冑、軍器便有十幾種之多,陳列堂中,簡直就像是軍火交易現場。
諸軍器中,最核心的自然就是千牛刀,這也是千牛衛名稱之來歷。庖丁解牛、舊典不需多說,李潼作為大將軍,千牛刀足足有六柄之多,分為有環、無環、寬刃、狹刃、班劍、儀刀。
前四種是開刃的刀具,抽刀出鞘便見一汪寒芒,如灑銀碎雪。
李潼最喜歡其中一柄龍鳳環千牛刀,連首帶刃長達三尺,入手便有一股厚重感,體力弱的人,單手甚至持握不住,幸在李潼臂力不弱,兩手持刀虛砍幾記,狹長的刀身頓時閃爍起一片銀芒,似是瑞雪飛舞。
「衙中有沒有什麼刀法名錄?」
聽到李潼這個問題,堂中官佐們尷尬一笑,看這表情,李潼便知沒有了,難怪你們跟狄仁傑出門查案、做了好多次豬隊友。
刀具雖然多,但日常可用不過班劍、儀刀兩種,前者乾脆就是一段塗著金漆的木刃,後者則是狹長的鈍鋒銅刀。只有這二者能夠帶上朝堂,拱衛於御座左右。
了解到這些之後,李潼真是無從吐槽,你們就這麼糊弄事?糊弄我這個近衛軍大統領也就罷了,真有敵人殺上朝堂,憑這些樣子貨,我怎麼保護皇帝陛下?
媽的,還想著哪天被逼急了,直接在朝堂上把他奶奶一刀兩斷,現在看來,還真不如撲上去拳打腳踢、用牙咬靠譜!
當然,除了刀具之外,千牛衛還配有弓弩等重器。但這些軍器更坑爹,有弓而無矢。雖然能夠挎弓登殿,但是箭矢輪番收在其他諸衛那裡,只有遇到突發情況,諸衛上交箭矢,千牛衛弓弩才能發揮出殺傷力。
總之,聽到這些宿衛細節之後,李潼心裡的興奮消去了一大半,手指扣動著弓弦,暗暗盤算著接下來還要繼續練羯鼓、打馬球,吳三桂能用的手段,老子未必用不了。
除了這些限制諸多的軍器之外,堂中陳設最多還是甲冑,一副明光鎧、一副山文甲,以及一副諸備身眼下穿在身上的那種絹布甲。當然,李潼的絹甲要比諸備身樣式還要更加明艷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