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8頁
雖然西康是李潼一力主持開拓的新疆土,但他也並沒有因此便誇大西康在邊防上的戰略價值。西康這塊土地,本就沒有派兵長期駐守的必要,無論得知失之,吐蕃都很難對川西造成實際的戰略壓制。
所以西康的戰略價值,是遠遠比不上青海和西域對大唐的邊防意義之重要。從過往朝廷對西康的經營策略上,李潼本也沒有進行長期軍事占有的打算。現在吐蕃贊普又將西康強行占有回去,這在邊防戰略上也是一個可以預期的結果。
當然這樣的戰略態度並不是說西康乃是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之地,只不過應用的方式並不同於一般疆土的寸土必爭。既然大唐已經擁有了西康,那就絕對不會輕易的吐出來。
雖然朝廷在西康擺出一副要大動干戈的態度,但主要目的還是示威與迷惑。大唐在西康經營數年,已經頗有情勢基礎,而且吐蕃這一次的舉動,必然會嚴重的打擊已經頗成規模的唐蕃商貿。
大唐擺出這一副姿態,就是為了告訴西康民眾以及唐蕃商路上那些利益相關者,大唐絕不會放棄西康,並鼓勵相關人等勇於反抗吐蕃對於此方利益生態的破壞。
同時,這麼做還能將吐蕃國中的力量暫時吸引在西康此地,從而給大唐在青海的軍事行動提供戰略上的時機。
若是在常態之下,大唐是不想主動挑起青海方面的戰事,一旦同噶爾家全面開戰,吐蕃便會成為那個漁翁。可現在吐蕃贊普並其麾下力量已經集中在了西康,很難再快速的投入於青海。
所以如果此際大唐向青海大舉進入,就給吐蕃營造出一個兩難的困境。首先,吐蕃相不相信大唐擁有兩線作戰的實力?其次,吐蕃是要保青海還是要保西康?面對這樣的判斷與選擇,只要出現了錯誤,機會便稍縱即逝,所帶來的不僅僅只是戰場上的失利,還有國中矛盾的進一步激化。
武則天雖然乏甚戰略上的大局視野,但在聽完李潼的解釋後,知其並非盲目自大、要強行對西康用兵,心裡也是鬆了一口氣,同時不無欣慰的嘆息說道:「少輩謀劃邊計,確是精明有術,此番若能收回青海,那麼不獨你祖母,就連你祖父必也會以家門有此雄壯後繼為榮!」
不過在說完這話後,武則天又是不無擔心地說道:「盤踞海西的噶爾欽陵,他絕對不是人間的俗類。此前幾番用武都難免遭其挫折,而今雖然情勢有變,但其求生意切,想也不會坐望朝廷使計青海,那麼朝廷今次又打算派遣哪位大將督領此事?」
李潼聞言後便微笑著指了指自己:「欽陵雖惡,並非人間無敵。此番用功,務求必勝!我將親赴彼方,為我唐家取回失地已逾半甲子的青海!」
第0922章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
當聽到聖人表態並不會真的對西康出兵的時候,太皇太后心裡本來是頗感欣慰,覺得皇帝雖然不免年輕氣盛,但也縝密謹慎,並不會妄自尊大到罔顧現實的制約。
但她卻沒想到,這小子心裡其實存著一個更加狂妄、兇險的念頭,居然想要親征青海!
因此在聽完李潼的話後,武則天臉色便陡地一變,直接擺手搖頭並語調堅決道:「不可、這絕對不可!」
對於他奶奶這一態度,李潼也並不感到意外。御駕親征雖然聽起來威風,但在現實處境中,卻絕對談不上是什麼好事。
太過久遠或是後世一些事件不說,單單近代中、前隋隋煬帝因好戰親征致使天下大亂並最終亡國,甚至就連本朝太宗皇帝,雖然在正式履極之前也曾有征戰天下、大破隋末各方豪強的輝煌戰績,但在履極之後親征高句麗,那戰果也實在是一言難盡。
戰爭本就蘊藏著極大的兇險,而身為皇帝,不說文治武功有多麼的輝煌出色,保障自身的處境安全便是對邦家社稷最基本的責任感。
因此當李潼做出要親征青海的決定時,便知道一定會遭到強烈的反對,無論是朝堂中還是家人們,只怕都鮮有人會表示支持。
他還沒來得及開口解釋自己打算這麼做的原因,武則天已經瞪著眼、一臉氣惱的指著他說道:「天子自有居處,豈能輕易出入!你作這樣的輕率之想,將家國安危置於何地?」
「我、請祖母容我……」
「不必多說!任你如何辯言,這件事無論如何我都不會答應!青海得失雖重,但並不值得我大唐聖人為之以身犯險。哪怕社稷存亡攸關,仍需朝中所養士力慷慨捐身,君王只需持符守廟,與家國社稷共此興衰!」
武則天一臉冷峻,不負往日的恬淡安詳,甚至都恢復了幾分舊年臨朝稱制的女皇風采,根本就不願聽李潼的解釋。
只是在表達完自己的態度之後,她又握起了李潼的手,語調略有緩和,但意思卻仍篤定:「慎之啊,你並不是一個狂妄慕虛之人,你祖母也並不是要阻你成就大事。往年社稷板蕩、邦家動搖,全憑你奮力勇爭,唐家天命才得以存續復興。那時處境萬難,不爭則殆,舍你之外,宗家已經無人可以仰仗,為保宗廟不墮於地,所以要不畏兇險、以命相搏。但如今世道井然,興治有望,絕對沒有讓天子復為亡命的道理!我雖然不知你具體謀計為何,但無論何種圖計,需要我大唐聖人承擔這樣的風險,不如不作!」
「祖母愛我深切,恐我一身有失、搖撼社稷安穩,這一份深情,我當然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