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381頁

    其實最開始李潼也不想割裂的如此徹底,他也想儘可能保留下來朝廷目下的人事結構與行政職能,可現在神都局勢已經被玩得稀巴爛,若再強行彌合起來,費時費力且不說,也會將此前所積攢的弊病繼承過來繼續糾纏。

    見在場眾人各自目露殷切、一時間又怯於表達,李潼便索性自己指名點將。

    首先是陳銘貞這一員干將,李潼首先將他點出,並授給一個定亂使職,全面負責整個神都城內定亂維穩事宜。這一個職使權力自然極大,畢竟如今神都城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鬧亂不定,但是陳銘貞原職的金吾衛,職權就在於維持畿內的治安穩定。

    陳銘貞受此使職,自然激動不已。跟在場所有時流相比,其實他與雍王的交集產生最早,就在雍王剛剛入世、世道尚且不知雍王誰人的時候,彼此便已經產生深刻的交集,但是很可惜,這份交集並不是相見兩歡,而是彼此立場的衝突。

    老實說,陳銘貞與雍王之間的積怨,並不遜於世道之中任何一家勛貴門戶。但陳銘貞有一點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並無祖蔭可恃、全無餘計可循,雍王一點一滴的壯大、對他而言都是一種足以讓他透不過氣的壓力,所以想要謀身,只能抓住任何一個可以稱為機會的時機並奮力搏求表現。

    如今終於得到雍王的讚賞並任使,陳銘貞心情之激動可想而知,甚至當場揮刀割袖,以刀剜頰並泣聲道:「古有為劉氏者袒,今臣幸荷王恩,若不捐身以彰王教,更待何日!」  

    聽到陳銘貞所舉這一個並不怎麼應景的例子,李潼也只是微微一笑,抬手示意陳銘貞免禮,然後才笑語道:「唐家用士,唯以壯功為美,不以死命當先,生者榮祿於世,亡者留影凌煙。造化修短,概有天意,忠烈之聲,必將響徹千古!生人億兆、我非獨壯,唯奉道而行,可以不屈邪情。

    陳將軍豪力捐用,於家國已是續薪之功,我或非獨步人間之才,但凡所任用,必使之無後顧之憂!今街鼓聲響,在街遊蕩之徒,若非忠勤於王命,則必兇惡桀驁。此夜使用於此,將軍為我且召且剿,明日功勳盛否,端門之前、自有定論!」

    說話間,他又望向在場其他人,繼續微笑道:「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威既行之,恩必厚甚!恩威之所施給,公器之所歸屬。我將大器張揚,聲勢已有顯露,唯此行途實多艱深,非我即逆,所趁唯勢大氣壯而已。道義已作專行,幕僚仍有虛席,門下廣聚鷹犬,誰將為食為獵!」

    第0772章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

    則天門前,雍王無論言行俱霸道至極,而在場一干時流不管感受如何,一時間也唯有俯首聽命。

    在做出了第一項人事任命後,李潼話鋒一轉,便開始著手解決眼前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那就是神都諸家率入皇城中、眼下仍然聚集在則天門前的部伍們。  

    今次率隊進入皇城者足有將近二十戶的時流人家,既有弘農楊氏這樣的勛貴豪門與張說等河南土豪,也不乏陳銘貞、徐俊臣等投機客。人勢多的數百員眾,少的也有十幾員跟隨聽用,全都整合起來的話,那也是足足四五千人,是一股頗為可觀的力量。

    看著則天門前亂糟糟幾千卒勇,李潼一時間也有些犯難,對於該要如何使用或者說處理這一批人、感到有些頭疼。

    讓他們各自歸家當然是不可能的,眼下神都城中秩序尚未完全恢復,無論是定亂還是作亂,這些年輕的丁壯力量都是至關重要的。況且他們各自主家難免居心叵測,遠不只有一個楊嘉本,一旦放開了管束,還不知會生出什麼么蛾子。

    將這群人完全收編進定亂隊伍中也是不可取的,起碼在原本的人身隸屬關係還未解除之前貿然收編,這群人的忠誠度仍然極為可疑,未必就能完全貫徹李潼的定亂方略,即便是秩序重新建立起來,也會埋下許多隱患。

    略作沉吟後,眼見各家卒勇進食將近尾聲,李潼便又下令吹起號角,將人眾招聚在則天門前,並大聲道:「今日皇城之內與諸位協力共戰,痛殲賊逆,誠是快哉。此前戰中,旗號聲令多不協同,諸員戰功倉促之間亦不能詳錄。唐家用士,賞罰分明,恩威施給,尤尚信義。當陣身有斬功者,入前自表!」  

    聽到雍王的呼喊聲,則天門前頓時響起了一片嗡嗡議論聲。這些諸家參戰卒員,多數都不是正式的甲士,乏甚戎旅經驗,但哪怕經驗再怎麼缺乏,也都覺得這樣的計功方式顯然不是常例。

    但無論是不是常例,既然雍王殿下已經如此喝令,便也有人開始陸續入前,畢竟這也不是什麼壞事。

    此前攻入皇城中的亂軍同樣有幾千眾,在則天門前碰的頭破血流之後,很快便發生了潰退。但是隨著各家卒員自諸宮門湧入,絕大多數亂軍被圍困撲滅於皇城內,所以各家卒徒身有斬功者不在少數。

    很快,則天門前諸家卒眾們便分成了兩部分,站在前方的便是在剛才戰鬥中有手刃敵人戰績者,出列之後便不無期待的昂首望向站在城樓上的雍王殿下,約莫占了在場人眾三分之一的數量。至於仍然站在原地那些人,則就不無遺憾與失落,顯然接下來就算有賞格發授,他們也必然要遠遜於那些斬首之功。

    等到兩部分人各自立定,李潼抬手吩咐他新任命的定亂使陳銘貞將那些身有斬功者引至一側,記錄名號以造功冊。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38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