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9頁
「李道長這就錯了,此橋不過是一個開始而已,日後長江黃河必將架起更寬更長的大橋,但是此橋恐怕註定要青史留名。」
只見一個洪亮的聲音傳來,赫然是史家顏師古到來,渭水大橋乃是舊式橋樑的終結,新式橋樑的開始,這樣大的事情,他又豈能錯過。
「李兄,墨兄!」算學一脈的祖名君也緩緩到來,自從李雲在墨技展中站立起來之後,再加上渭水大橋的修建已經進入了尾聲,祖名君又重新回到了夫子學院之中,將所有的榮耀和功勞都歸於李雲。
「祖兄!」李雲激動道,雖然祖名君已經離開,但是他們二人高山流水一般的友情卻永遠隨著渭水大橋而銘刻。
其他百家雖然沒有重要人物前來,但是依舊是給予渭水大橋頗多的關注,
「墨家,相夫氏一脈!」
諸子百家不由一嘆,一個墨家村就已經壓得諸子百家抬不起頭,現在墨家又崛起一個相夫氏一脈,任誰都知道,天下需要建橋的地方何其之多,相夫氏一脈的崛起已經是勢不可擋,這讓墨家的復興如虎添翼。
更別說鄧陵氏一脈的獨占江南大開發的勢頭,其勢力規模也是冉冉升起,墨家三駕馬車齊頭並進,復興之勢已經註定。
第1184章 通車儀式
「陛下駕到!」
忽然一聲通報驚醒眾人,渭水大橋的修建何止是驚動了諸子百家,朝野上下同樣也備受關注,就連李世民也一改之前被刺殺鬱悶,聽到這個好消息之後龍顏大悅,親自前來參見通橋典禮。
「見過陛下!」
李雲和墨頓等人頓時迎了上前,行李道。
「免禮,李愛卿果然沒有辜負朕的信任,五年的時間終於將渭水大橋建成。」李世民看著面前宏偉的大橋,也不禁露出一絲震撼的表情。
「李春之後果然名不虛傳,以微臣看,李雲已經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張亮在李世民身後附和道。
他乃是工部尚書,渭水大橋乃是工部的功績,再加上李世民也要出席,他這個工部尚書自然不會缺席。
「張大人過譽了。」李雲謙虛道。
「當得起,李春修建趙州橋不過十多丈而已,而李愛卿修建的渭水大橋恐怕足足一里之長吧!」李世民咂舌道。
「回陛下,得益於新式的建橋材料和懸索橋的理念,渭水大橋水面跨度足足有二百丈之多。」李雲傲然道。
「二百丈!」頓時所有人一片譁然。
一里長大約後世的五百米,而二百丈已經是六百米了,單單多出來的領頭也比趙州橋長了,這一刻李雲乃是全場最閃耀的明星,哪怕墨家子也被其比了下去。
李雲接著介紹道:「除了長度之外,渭水大橋還採用了長度雙向六車道和人行道。單向可以並排通向三匹馬車,和供行人通過。」
李世民緩緩點頭,普通的橋樑大多都是單行道或者是並排能夠過兩輛馬車就已經差不多了,然而渭水大橋乃是長安城北部的大動脈,往來的車輛不知有多少,過窄的橋樑根本無法滿足通行需求,雙向六車道再目前來看,的確有些浪費,但是從長遠來看,整個北方通行再無隱憂。
「更重要的是,此橋足足可以承重單車三萬斤,理論上的極限是單車十萬斤,橋身壽命為理論上為百年,如果定期檢修加固足以使用兩百年以上。」李雲道。
「三萬斤,一百年!」工部尚書不禁咂舌,誰也沒有想到僅憑鋼索懸吊起來,竟然可以達到如此高的承重,而且可以堅持這麼多年。
要知道現在墨家村生產的最大承載馬車也不過是五千斤,至於一百年的壽命,別看後世的趙州橋傳承了千年,要是經常用重達數千斤的馬車通行,恐怕也堅持不了百年。
「而且橋身高於渭水最高水位十米,根本不影響渭水行舟,而且微臣還在不遠處修建一處碼頭,讓渭水大橋聯通水運和陸運。」李雲指著不遠處的一個剛剛建好的碼頭道,水運加陸運,渭水大橋的重要性定然更上一籌。
水運乃是大唐最常見的交通工具,渭水更是肩負長安城運輸的重任,不過渭水畢竟是內河,船隻普遍不大,橋樑高出水位十米,根本不影響水位。
「高出水位十米,那這麼重的馬車怎麼上的去。」李世民不由訝然道。
「陛下放心,為了讓馬車上下方便,微臣特意從橋面引出將近五里的平緩的路面,足以讓馬車順利通過橋樑,而且旁邊都還有匝道方便馬車上下。」李雲介紹道。
李世民轉身看去,只見過了橋面,一條平坦的水泥路沿著橋面一直鋪了兩里之多,其後三里則是紅磚馬路,十多米的緩坡竟然用五里的路來緩衝,幾乎和平地並無區別,根本不影響緩坡。
「用水泥鋪路!」工部尚書看著那足足有二里的水泥路,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水泥的昂貴不用多說,而且稀少,然而李雲竟然都將其用來修路,不過用水泥修路也有好處,那就是可是隨意塑造形狀,整個路面同樣也是用橋墩撐住,路面下可以通車,以供從匝道上下來的馬車通行。
「此橋設計之巧,當屬天下第一。」李世民點頭稱讚道。
「陛下所言甚是,不過以微臣來看,渭水大橋這個天下第一恐怕當不了多久,天下還有更寬更長的橋樑等著李大人來修建。」張亮一臉喜色道,看向李雲的眼神多了幾分柔和,當然這並非是他一定要用李雲,而是天下除了李雲恐怕再無人能夠建造出如此雄偉的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