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397頁

    肖登奎頓時滿臉通紅,臉色訕訕。

    「墨家子又有新的墨技了。」忽然一聲驚呼傳來,這才給肖登奎解了圍。

    眾人紛紛抬頭看向墨技展中心,只見墨頓朗聲道:「讓諸位失望了,這一次墨某推薦的並非是新的墨技,而是三年的前的墨技!」

    「三年前的墨技!」眾人不由一愣,三年前不就是墨家子最後一次主持的墨技展。

    「莫非是!」公輸浩心中一動,脫口而出道。

    「少爺,莫非已經猜到了!」公輸輪連忙問道。

    公輸浩點了點頭道:「三年前的墨技展,墨家子造出了堪比木牛流馬的獨輪車,三輪車,同時還推出一項不成熟的墨技。」

    「自行車!」公輸輪猛然想起道。

    「不錯!」公輸浩鄭重點頭,這三年間,墨家村的自行車雖然沒有量產,但是每年依舊流出不少,尤其是秦懷玉三人騎著自行車在長安城那可是騷包的很,但是自行車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過於笨重,速度並不快。

    那些權貴子弟更是將自行車玩出了花樣,從緩坡的山頂騎著自行車利用重力風馳電掣的衝到山腳下,可是引起了一片追捧,直到後來有人摔斷了幾根肋骨被送到墨醫院這個活動的熱度才慢慢消退。  

    當墨頓推著一輛嶄新的自行車出現在眾人面前的時候,眾人不由一陣譁然。

    墨家子第二次將自行車放到了墨技展之中,可見墨家子對此墨技是何等的重視。

    「不錯!經過墨家子弟三年的鑽研,終於讓自行車技術臻至完美,而且實現了量產。」墨頓拍了拍自己身邊熟悉的二八大槓,一臉傲然道。

    「原本笨重的輪轂被最先進的的鋼製輻條取代,這些輻條纖若細繩,然而它確實和渭水大橋的鋼索同一材質,乃是墨家最先進的第三代鋼材所致。」墨頓推著手中的二八大槓走著,車輪的輻條轉動,猶如空心一般。

    「此自行車重近五十斤,載重可達四百斤,足以承載兩個成年人,一個成年人騎著自行車載重五十斤的貨物,半個時辰可達三十里,百里地僅耗一碗乾飯,」墨頓介紹自行車的性能,忽然想起後世關於自行車的笑話,不由戲謔道:「這條件,還要什麼馬呀!」

    墨頓雖然說得是玩笑話,但是在場眾人無一不點了點頭,要知道一匹馬昂貴不說,還極為精貴,需要餵養精飼料,一匹馬比兩個成年人吃的還多,對於普通人來說,可是一個極為沉重的負擔。

    而墨家子介紹的自行車,用途和馬匹極為相似,然而卻不用餵養,反正人就是騎馬也得吃飯,還不如自己吃上乾飯蹬自行車呢?  

    「在此,墨某要向西市的同行說聲抱歉了,自行車一出,馬匹的價格定然大降,諸位若是虧損了,可以前來找墨家,墨某優先給你代理自行車的優惠。」墨頓此言一出,原本愁眉苦臉的西市商戶這才喜出望外,馬匹的生意不好干,價格昂貴銷量少不說,每天的餵養都是巨大的消耗,而墨家村的自行車業務前景廣闊,而且根本不用餵養,可比賣馬有前途多了。

    而台下的公輸浩更是兩眼放光,不由興奮道:「自行車乃是死物,可不比馬有靈性,而且價格不菲,最需重視防盜,孩兒已經有了靈感,定然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造出適合自行車的鎖具。」

    剎那間,眾人不禁對公輸浩側目想看,誰也沒有想到如此短的時間內,公輸浩竟然根據墨家子的自行車,又設計出一套新鎖具。

    鄧陵氏一脈不由沉默,他原本一個個都自命不凡,可是卻沒有絲毫的墨技在身,而公輸浩在他們面前親自悟出新的墨技,更是對他們有極大地刺激。

    「鄧陵氏一脈不是恨未生在北方麼?自行車已經現世三年,未見爾等有絲毫的寸進,別說你們私底下未研究過自行車。」祖名君冷哼道。

    頓時肖登奎臉頰燒紅,其他鄧陵氏一脈子弟也臉色難堪,的確作為墨家三脈,自行車他們私底下早有研究,無一人有收穫,哪怕是他們的師父楊思齊也認為墨家子所造的自行車乃是極限了,根本無法再繼續改進了。  

    然而誰知道竟然將用來造渭水大橋的鋼料,來製造自行車,簡直是殺雞焉用牛刀。

    不,此自行車堪比馬匹,稱之為鐵馬也不為過,於國於民皆有大用,這麼一想恐怕有寶刀配英雄的感覺了。

    「墨家子不過是占了先機而已。」肖登奎心中嘴硬道。

    在他看來,墨家子之所以在自行車上成功,乃是利用了墨家村先進材料的優勢而已,如果沒有墨家村鋼鐵上的積累,自行車根本不可能成功。

    「墨技的靈感來源乃是衣食住行用,壓麵條機乃是食,自行車乃是行,而為首最為重要的則衣。」墨頓朗聲道。

    眾人頓時恍然,頓時明了墨頓的下一個墨技定然和衣有關,剎那間,眾人想到了最近幾年在長安城出現的新的衣料,棉。

    自從數年前,棉花被墨家村推廣之後,棉花在大唐廣泛種植,尤其是在松江府更是興盛,而且松江府乃是織造棉花的中心,每年從這裡流出大量物美價廉的面料,價格比絲綢便宜,還要比麻布保暖,立即成為大唐百姓最為歡迎的面料。

    「此乃紡花機!此乃織布機!」

    隨著墨家子一個個介紹這些機械的作用,普通百姓聽的索然無味,然而在場的大多都是工匠,卻一個個都聽得津津有味。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39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