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22頁

    「陛下,高李二人的確是違反了軍令,李將軍處罰二人並無不妥之處。」秦瓊躬身道。

    「不錯,軍令如山,我軍遠征本就是困難重重,高李二人為冒領軍功,不惜違背軍令,本應處罰!」尉遲恭出聲道。

    不少武將也紛紛附和道,紛紛痛斥高李二人的喪心病狂的行為。

    之前出言的御史低頭頓時露出一絲詭異的笑容,眾多武將紛紛為李靖辯解,且不知正好中計,聲援李靖的人越多,李靖的出境就越危險。

    李世民面無表情的說道:「諸位愛卿認為此事如何處理。」

    一時之間,滿朝寂靜。

    「此事既然高刺史上告,朝廷自然要查明驗證,也好還李將軍清白!」房玄齡無奈道,他乃是百官之首,這個時候自然要他來出面。

    「微臣附議!」長孫無忌附和道。

    「臣等附議!」

    眾臣紛紛附和道。

    「既然如此,大理寺卿……」李世民正準備下令,突然一個侍衛直接進入太極殿內。

    「啟稟陛下,前線八百里急報!」侍衛大聲道。

    自從西征開始之後,李世民早已經下令,但凡西征的事物,皆可直接上報太極殿任何人不得阻攔。  

    眾臣心中一緊,八百里加急只有發生戰事的時候,才會使用,如今伏允已經伏誅,吐谷渾已經平定,怎麼還會有戰事,莫非高甑生所告之事為真!

    李世民眼神一縮,伸手一招,龐德立即將急報接過遞到李世民的手中。

    李世民打開一看,看到急報的內容頓時臉色一松,一封急報李世民足足看了一刻鐘。

    「不知前線有何戰事?」房玄齡在百官的示意下,試探道。

    李世民哈哈一笑,將手中的急報交給百官傳閱道:「諸位拓跋部落已經平定,拓跋赤辭不日將會到達京城。」

    「當真?」

    房玄齡和百官爭相傳閱急報。

    「國家利益為重!」

    「任何膽敢向大唐揮刀之人皆為敵人!」

    「原諒拓跋赤辭是陛下之事,我等的任務就是送拓跋赤辭見陛下!」

    ……………………

    八百里加急中,一句句慷慨激昂的話語頓時激起了整個朝堂的驕傲。

    「國家利益!」

    李世民越是品味這句話,越是覺得意味深長,此四個字恐怕可以作為大唐日後的行事標準。  

    武將們也是不禁傲然、激情滿懷,當年東突厥向我大唐揮刀,東突厥滅亡頡利可汗被俘虜進入京城,那動人的胡旋舞舞姿至今讓人念念不忘。

    吐谷渾膽敢向大唐揮刀,伏允的人頭正在送往大唐的路上,更別說你一個小小的拓跋部落,又有何膽量膽敢挑釁大唐。

    文官更是眼睛一亮,如此一來消滅了膽敢挑釁大唐權威的拓跋部落,又維護了大唐的信譽。

    不少文官已經在腦海中思索,當拓跋赤辭被送到長安城的時候,該如何對拓跋赤辭嘉獎各種虛無縹緲的封號,一如當年對待頡利可汗一般。

    至於八百里加急中提到了收繳党項各部鐵甲的事情,根本沒有引起朝廷的任何波瀾。

    「那高甑生上告李將軍一案……。」長孫無忌試探著問道,既然李靖已經攻破了拓跋部落,那高甑生上告李靖沽名釣譽意圖謀反的事情自然不攻自破。

    「簡直是一派胡言,李將軍忠君為國,為了國事不惜遠赴千里遠征,如此勞苦功勞,又豈能任人污衊,來人,派遣使者前往蘭州,立即將高甑生李道彥二人就地免職,押回長安城交給三司會審!」李世民大喝道。

    第572章 山東大水

   

    「啟稟陛下,如今吐谷渾已經平定,不知如何安置吐谷渾之地!」房玄齡躬身說道。

    他乃是百官之首,如今戰事已經結束,是考慮如何處理吐谷渾的時候了。

    房玄齡話音一落,頓時百官不禁為之一振,這才是今日要商議的要事,就連李世民也不禁呼吸一促,吐谷渾方圓數千里,相當於一成大唐的疆土,雖然大都是貧瘠的沙漠之地,卻有難得的草場,要是能夠納入大唐的版圖,那也是了不得豐功偉業。

    蘇令儂昂然出列道:「啟稟陛下,以老臣之見,此事何須商議,我大唐傾國之力才將吐谷渾平定,豈能再養虎為患,何不效仿前朝,在吐谷渾舊地重設青海四郡,將其納入大唐治下!」

    對於農家來說,最不嫌棄的土地,能夠有更多的土地,才有農家發展壯大的基礎,而且青海之地牛羊眾多,而解決夜盲之症的關鍵正好在於肉食。

    「陛下萬萬不可!」御史權萬紀反駁道,「楊廣暴虐成性,其故計又豈能讓我朝效仿,再說,楊廣雖然吐谷渾設置郡縣,卻是形同虛設,政令不出伏俟城,根本掌控不了青海之地。」

    李世民不禁眉頭一皺,隋朝對吐谷渾的統治極為薄弱,否則也不會輕易的被猶如喪家之犬的伏允重新奪回來。

    蘇令儂搖頭反駁道:「此一時彼一時,吐谷渾地勢偏遠,來往不便,如今我大唐磚路暢通,從長安城到蘭州之地,日夜兼程也不過三天時間,一旦青海之地有異動,朝廷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得到消息。」

    李世民頓時眼睛一亮。朝廷掌控地方最佳的距離乃是七天到達,甚至在最遙遠的嶺南道,有些消息傳回長安城甚至長達半月之久,這麼算來,吐谷渾之地距離長安城也不是太遠。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2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