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頁
墨頓和高士廉又看了一遍大青鹽的生產作坊,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
「墨祭酒,如今鹽已經生產出來了,如何來賣。」高士廉問道。
墨頓聞言微微一笑,如今大青鹽剛剛投產,根本沒有多少存鹽,要想短時間將聚集這麼多的財富,那就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鹽票法。
而事實上如果條件允許,墨頓更傾向於實行千年之久的鹽引之法,恐怕將會賺的更多,然而鹽引之法只能是朝廷頒布,而且限制銷售的範圍,墨頓可沒有這麼大的權力和精力來整頓整個大唐的鹽業。
最終他還是想出了最適合大青鹽的鹽票法。
「鹽票法?」高士廉皺眉道。
「不錯,一小子來看,鹽價居高不下,一來是鹽的產量少,運輸不便,二來則是有不少鹽商從中盤剝加價,甚至是以次充好,百姓花費了不少的錢財,買來的卻是劣質的食鹽。」墨頓分析道。
高士廉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此乃大唐鹽政的弊端。
「如今大青鹽背靠幾乎取之不盡的鹽湖,產量定然暴增,再則依靠暢通的磚路,運輸的成本大大降低。如此一來,要想打響大青鹽的牌子,小子準備沿著蘭州到洛陽的磚路,在各個城中設置鹽倉,商人無需長途跋涉,只需要拿著鹽廠發布的鹽票,即可在就近城中的鹽倉中,領取大青鹽。
這樣一來,各個鹽商需要多少領多少,即減少了運輸成本和儲存的風險,又可以避免鹽商囤積居奇,又讓各個鹽商之間競爭,避免鹽商私自加價。」
「此乃妙法呀!若是能夠推廣,鹽價大降,實乃天下百姓之幸事。」高士廉擊節讚嘆道。
墨頓搖搖頭道:「此方過度依賴磚路,沒有磚路之地,實施起來要困難重重。」
高士廉並沒有失望,而是眼睛一亮道:「等到三橫五縱圖完全竣工之後,此方定然大放異彩。
墨頓點了點頭道:「眼下大青鹽的產量有限,能夠滿足蘭州到洛陽磚路兩旁的百姓已經是勉為其難,再遠的地方恐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吧!」
高士廉點了點頭道:「如今鹽已經造出,只要將最後兩成的缺口補上,我等就可回到長安城了。」
墨頓狠狠點了點頭,這一趟遠征他出來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
「轟!」
當大青鹽和鹽票法在墨刊上公布出來,長安城的鹽商頓時轟動。
在任何時代,鹽都是百姓生活的重中之重,一方面關係到千家萬戶的生活,另一方面則關係到朝廷的稅收。任何朝代鹽稅都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小數目。
西北之地多了一個產鹽重地,這對方方面面產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尤其大青鹽背靠取之不盡的茶卡鹽湖,又依靠蘭州到洛陽的磚路,產量巨大,運輸方便,可以說條件得天獨厚。
一些大鹽商不禁咬牙切齒,墨頓的鹽票法,直接打破了他們對食鹽的壟斷,而一些小鹽商,紛紛雀躍歡呼,他們之前受制於大鹽商,利潤攤薄,如今有了鹽票之法,從此以後再也不用受制於人,直接就近從鹽倉中提貨,輕輕鬆鬆的賺錢。
所有人都知道,賣鹽乃是一個穩賺不賠的生意,當鹽票一旦發行,短短几天時間立即被大大小小的鹽商搶購一空,墨頓所需要的最後兩成賑災款終於補齊。
第591章 製鹽之法
徐老大乃是關隴之地小的在不能小的鹽商,平日不但要忍受大鹽商的盤剝,還要巴結大鹽商,否則一旦惹得大鹽商不快直接斷鹽,徐老大全家就只能喝西北風了。
當他聽到墨刊上關於大青鹽的消息之後,立即趕著馬車,來到縣城品嘗一番大青鹽之後,立即拿出大半的積蓄,買了大青鹽的鹽票。
大青鹽的質量本身就是上等,再加上墨家的提純技術,不但口味上佳,而且賣相很好,一看就知道此乃上等食鹽,根本不愁銷路,
對於一些像徐老大這樣小鹽商來說,如果自己囤積食鹽,風險太大,就光是儲存都是一項天大的開支,如今有鹽票在手,隨時取鹽,將自己的風險降到最低,而且墨頓為了打開大青鹽的市場,給鹽商留住了足夠的利潤,在能不讓中小鹽商心動。
這就是跟隨墨家子做生意好處,不但獲利頗豐,而且方便至極。
有了墨家子的招牌在,像徐老大這樣的小鹽商,紛紛意動,捨棄其他鹽商,專賣大青鹽。
隨著一車車大青鹽上市,物美價廉,提貨方便的大青鹽迅速搶占市場,蘭州、天水、陳倉、大青鹽沿著磚路一個個重鎮紛紛淪陷,其他食鹽紛紛敗退。
尤其是大青鹽最上等的細鹽運到長安城的時候,長安城的鹽價,頓時下跌三成。
「墨家子!」
不少大鹽商咬牙切齒的恨聲道。
這一次損失最為慘重的恐怕就要數這些大鹽商,之前他們手中囤積了大量的食鹽,地位穩如泰山,然而大青鹽一旦出現在市面上,不但成色比他們好,價格也比他們便宜,提貨方便,不少鹽商的貨物直接砸在了手中。
在一眾鹽商中,就數太原王家最為損失慘重,整個關隴之地的市場幾乎失去了一半,然而太原王家卻是不怒反喜,因為大青鹽雖然讓他們損失慘重,但是卻讓墨頓暴露出一個破綻,那就是製鹽之法。
墨家用粗鹽製造出雪鹽,直接搶占長安城一半細鹽市場,讓王家眼紅不已,可惜墨家村將製鹽之法藏得十分嚴密,王家輕易之間根本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