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5頁
繼位時,穆罕默德·沙才是十七歲的少年,朝中大權被掌握在擁立他的賽義德兄弟手中。幾年前,穆罕默德·沙在臣子的幫助下用不名義的手段毒死了賽義德兄弟,從而掌握了帝國大權。
從少年繼位到弄死權臣再到君臨天下,從這點來看穆罕默德·沙似乎是有些手段的,甚至和當年康熙有幾分類似,可其實這個年輕的皇帝並不是什麼明君,穆罕默德·沙的性格剛愎自用,喜怒無常,目光短淺又狂妄自大,歷史上莫臥兒帝國的徹底衰敗也從他開始。
在清軍從中亞來到印度,剛剛出現在北方初期,穆罕默德·沙對清軍的來歷根本不屑一顧,甚至他覺得這只不過是一支從北方流竄到印度的部落而已,相比強大的莫臥兒帝國,清軍根本不堪一擊。
當清軍擺出南下旁遮普的時候,曾今有臣子警告穆罕默德·沙要重視這支軍隊,但穆罕默德·沙根本就不理會,直接給旁遮普總督下了一道驅趕清軍的命令後就繼續沉迷在後宮的享樂之中了。
當旁遮普大戰,清軍直接擊潰北方的印度軍隊,一舉拿下旁遮普的消息傳來後,穆罕默德·沙這才大為驚恐,他連忙召見臣子商議同北方的清軍談判,沒錯!就是談判而不是立即從各地調集兵力奪回旁遮普,此外更寄於夢想清軍拿下旁遮普後就此停住腳步。
誰都無法理解穆罕默德·沙的腦迴路究竟是怎麼回事,按理說北方旁遮普都被敵人打下來了,印度在北方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清軍來勢洶洶的情況下任何一個君王都會做全面戰爭的準備,同時封鎖邊境,密切關注清軍下一步的動向。
可穆罕默德·沙倒好,他僅僅只是派出了幾個臣子去北方和清軍談判,其談判目的只是想割讓旁遮普,以保存莫臥兒帝國中南部的統治。除此之外,他連召集軍隊的命令都未發出,夢想著用這種方式阻礙清軍南下的腳步。
但穆罕默德·沙怎麼都沒想到,自己派出的人剛從德里出發沒多久,北方就傳來了清軍南下的噩耗。不僅如此,除北方的清軍外,還有東方尼泊爾方向也有清軍出現,僅僅幾日時間清軍就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向南逼近。
到這時候穆罕默德·沙才開始慌亂,他急忙讓大臣們通知各省總督向德里集結部隊,以阻攔清軍南下的腳步。
對此,大臣們勸阻穆罕默德·沙立即遷都,印度中部地區是平原地帶,地勢平坦利於軍隊行軍,以目前消息來看清軍南下的速度極快,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能直接打到德里。
在這種情況下,穆罕默德·沙和莫臥兒王室繼續留在德里是不明智的,最好的辦法是立即向南撤避其鋒芒,同時等待增援的軍隊抵達。
可當這個建議提出後,穆罕默德·沙卻對放棄德里的建議遲疑不決,在他看來德里作為莫臥兒帝國的首都如果放棄的話會對整個帝國帶來極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動搖他的統治。
如果留在德里,也許清軍南下的速度沒那麼快,又或者從德里到北方的邊境還有不少印度軍隊,這些軍隊能夠進行抵抗給自己爭取時間,再加上從各省調集的增援軍隊如能在敵人打到德里之前抵達,自己就根本不需要離開德里也能抵抗住清軍的進攻。
除去這些外,還有他派出去談判的人,或許這些寄予厚望的臣子能夠給他帶來好消息,就算直接割讓旁遮普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能讓對方退兵對於穆罕默德·沙來說就已近足夠了。
穆罕默德·沙的操作令人費解,他的想法更讓人琢磨不透,誰都不明白他怎麼考慮這個問題的,或者說穆罕默德·沙就像是一頭在危險來臨的時候把腦袋埋在沙子裡的駱駝一般,仿佛他看不見危險,危險就不存在一樣。
從這點來講,穆罕默德·沙倒是有些像前明時期的崇禎皇帝,當年崇禎皇帝也是如此,明明有南下遷都的路可以走卻偏偏死賴著京師不跑,最終導致前明滅亡。
局勢一天比一天緊張,面對清軍的進攻莫臥兒帝國根本就沒做全面戰爭的動員,而且擺在北方的軍隊其戰鬥也是堪憂。
康德的三路大軍勢如破竹,僅僅十幾天的功夫就擊潰了莫臥兒帝國在北方的軍隊,莫臥兒帝國北方軍兵敗如山倒,當北方軍隊被清軍打敗之後,通往德里的道路已暢通無阻,康德是打了老仗的人,如何會放棄這個大好機會?當即他率領中軍長驅直入,其速度讓莫臥兒帝國上下驚嘆不已。
從出兵到打到德里,康德花了一個月都不到的時間,其中還包括了擊潰莫臥兒帝國北方軍隊的時間。
這樣的戰爭速度就連康德自己也有些難以想像,他雖然知道莫臥兒帝國的軍隊不堪一擊,可這也太好打了些吧?哪裡是不堪一擊啊,簡直就是和豆腐一樣一碰就碎。
十二月中旬,康德的中路大軍打到了德里,這時候的德里已人心惶惶,穆罕默德·沙還在糾結是不是要放棄德里的想法時,清軍就以讓他目瞪口呆的速度直接包圍了德里。
這時候,再想跑已經來不及了,整個德里已被清軍圍住,而各省的援軍天知道現在在什麼地方,或許連出兵都還沒來得及出呢。
圍住德里後,康德派人對德里勸降,當穆罕默德·沙接到勸降的信件後,臉色慘敗的他一雙手顫抖的根本拿不住信紙,整個人更是不住地發抖。
尤其是康德直接告訴穆罕默德·沙,如果不投降的話清軍就會對德里發起進攻,到時候整個德里都會陷入一片火海。等清軍打下德里,清軍會對德里展開三天大索,這三天內清軍不會封刀,德里的臣民們,包括穆罕默德·沙自己的生死都在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