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321頁

    以目前滿清面臨的危局而言,雍親王的確比建興更為合適,所謂太平帝王和亂世帝王的不同就在此處。假如是太平年間,建興自然是一個明君,但在亂世,尤其是一個王朝面臨覆滅的情況下,雍親王或者更可能帶著滿清闖出一條生路來。

    但就算是這樣,鄂爾泰依舊是小心翼翼,絲毫不敢放鬆。因為他對雍親王這人太了解了,再加上鄂爾泰和建興之間的關係,註定了他不可能真正被雍親王所信任,而如今的一切都建立在他手握著的兵權,由此才拉攏自己的基礎上。

    鄂爾泰是個聰明人,他非常清楚假如不是自己手握兵權,雍親王一時間對他沒有辦法的話,恐怕其他的不說僅以山西之事就夠他喝一壺的了。

    就像耿額一般,這位建興的重臣,堂堂上書房大臣兼兵部尚書,自山西回到關中後稀里糊塗就被雍親王給摘了腦袋,而且還以他的人頭向天下宣布了罪狀。

    至於那些所謂的罪狀,在鄂爾泰看來根本就是不是理由的理由,山西之地原本就是守不住的,與其白白丟給大明,倒不如廢物利用一下,而那些山西商賈,滿清待他們也不薄,畢竟給了這些人近百年的富貴榮華,而現在滿清到了如此境地,拿他們的身家財產和性命來報答清廷,不是很自然的事麼?

    耿額的死,讓鄂爾泰兔死狐悲,再加上他對局勢的判斷,最終作出了陽奉陰違的舉動,退出山西後直接帶著精銳部隊去了蒙古,而並非回歸甘肅,也沒有去遼東,擺出了一副為清廷坐鎮蒙古的架勢,倒也讓雍親王無可奈何。  

    所以一旦大明攻擊遼東,不僅要考慮到遼東的戰局,更要考慮到蒙古這邊蒙古人和鄂爾泰清軍的反應,鄂爾泰就算和雍親王再不對付,估計也不會坐視著遼東易手,一旦從蒙古出兵對於大明來講就是一個麻煩。

    「考慮到蒙古,總參謀部以為可讓馬帥由山西出兵北上,牽制蒙古的蒙、清兩軍。」對於這個問題,莊岩自然早就想到了,當即手中大棍子朝著蒙古方向一指:「馬帥部將以騎兵為主,調集8000騎兵,再加一萬新軍主力,其主要目的不求破敵,只求牽制。」

    「董卿以為如何?」朱怡成微微點頭,轉而問身邊的董大山。

    董大山對於這個計劃大方向沒什麼異議,不過馬功成僅領不到二萬人出兵蒙古,他有些擔心兵力太弱。

    雖然這些兵力中有近半是騎兵部隊,可大明眼下的騎兵相比普通步兵並不算強,再加上大明自江南復興以來,由於缺少戰馬,對於騎兵的組建要薄弱許多,而且大明將領中真正能指揮騎兵的人並沒有幾個,再加上訓練時間太短,如今大明的騎兵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騎著馬的步兵而已。

    而且8000騎兵,這數量看起來似乎不少,可實際上真正能騎兵作戰的並不多,另外一萬步軍在蒙古草原展開攻勢,其中意外性也極大。  

    要知道現在的大明已從冷兵器時代向火器時代轉變,大明軍隊之所以銳利,那是因為擁有大量的火器配備和嚴格訓練。可火器也不是萬能的,如在神州作戰,火器自然能發揮優勢,但在廣闊的草原作戰,再加上地形不熟,大明的戰鬥力必然會打上折扣。

    尤其是草原的天氣變化莫測,一旦風雨交加,對於大明軍隊的陣列和火器使用影響也是極大的。所以董大山有些擔憂馬功成這一部是否能夠真正起到牽制蒙古和清軍的作用,一旦敵人僅分出一部分兵力同馬功成周旋,而其主力援救遼東的話,這種情況並非沒有可能。

    當即,董大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對於他的憂慮,在場中人也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

    「皇爺,馬帥的牽制雖然聽起來不錯,可蒙古之地廣闊,敵軍騎兵來去如風,當年漢武時期,漢軍同匈奴作戰,起初一直未能盡其功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此。直到後來冠軍侯橫空出世,這才扭轉了漢匈局勢。」

    說到這,董大山又道:「永樂年間,我大明也曾多次北擊蒙古,但每次雖得大勝,卻未能盡其功,那些蒙古人見我明軍所至望風而逃,而我明軍走後卻又安然回歸,要解決蒙古並非那麼容易,以其牽制同樣如此,所以臣以為馬帥那邊不要報有太大希望,只令其為偏師,為遼東方向減輕壓力即可。」  

    董大山的話讓朱怡成表示認可,當即點頭贊同。這些情況朱怡成心裡也是清楚的,同時讓莊岩進一步對牽制蒙古的方案做出調整,以盡力做到完善。

    議到這裡,關於遼東的大方向已議的差不多了,這時候朱怡成注意到一直未說話的陳五顯,見到神色躍躍欲試的樣子,頓時笑問:「陳卿可有什麼想法?今日議事諸位暢所欲言,不必拘謹。」

    陳五顯聽著頓時咧嘴笑道:「臣並無想法,皇爺知道臣的斤量,這些年來臣只是想為皇爺,為我大明做些事而已,如今皇爺肯用臣,臣只願在董帥麾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具體的一切聽任皇爺和董帥安排。」

    聽到陳五顯這麼說,在場眾人都不由得笑了起來。要說起陳五顯,這位當年的風雲人物也算是朝中老臣了,當初陳五顯在福建起義軍同滿清作戰,可是聲振天下,而之後兵敗投靠大明,朱怡成對他也是頗為照顧,不僅給了高官厚祿,甚至在之前福建案中更是重用於他,福建案後陳五顯立下功勞,以此報答朱怡成的恩德。

    不過,因為陳五顯這人雖然資格老,地位高,但實際上真正的軍事能力並不強,所以他在軍中甚至朝中的地位有些尷尬。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32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