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4頁
在朱怡成看來,西北的清廷並不為患,留著清廷在不是什麼壞事,反而是一件好事。
西北,或者說之前的西域,這在漢朝時就是中原的勢力範圍之一,在唐朝時中原實力甚至深入到了中亞地區,如果不是因為後來安史之亂的原因導致唐朝開始衰敗,恐怕西域這些地方早就和中原一體了。
拿下西北,或者說拿下整個西域,這是大明未來的計劃,也是朱怡成必須要完成擴張的關鍵。朱怡成絕對不允許西北獨立於中原王朝之外,如果有可能的話他甚至要把大明的勢力直接深入到中亞,從而超越漢唐時期的範圍。
但現在不是對西北下手的最好時機,先不說蒙古和遼東問題還沒徹底解決,僅僅西北的民族和勢力複雜化就不是好處置的。一旦大明過早地介入西北,很有可能因為西北的特殊情況導致大明的軍力、財力耗費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而無法在短時期內獲得利益。
所以朱怡成認為留著清廷,逼迫清廷先行經營西北更好些。在失去了中原後,清廷現在唯一能夠擴張或者說唯一可以借地立足的也就是西北了。之前建興皇帝派人攻擊西域各國也是打著這個算盤,用西北來填補清廷的需求,從而繼續延續清廷的存在。
而現在,建興皇帝死活不知,作為攝政王的雍親王在西北的策略和建興皇帝基本一致,再加上清廷內部的鬥爭,雙方在西北擴張的同時還進行了戰爭,而戰爭的延續和擴展也影響到了西北各小國或者民族,使得西北失去了原本的穩定。
這對大明來說不算什麼壞事,朱怡成很希望西北亂起來,無論將來勝出者是誰,大明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再行介入,從而利用大義和其他手段穩定西北。
當然了,這是一個長期的計劃,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完成的。對於這點,朱怡成早就有所考慮,何況他現在還年輕,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在皇帝的寶座上足能坐上數十年,從而有條不紊地處置西北。
想到西北,朱怡成突然間又想起了一個人,這人正是當年朱怡成的老朋友,袁奇的結義兄弟,在義軍中曾今赫赫有名的高進。
自大明在雲貴展開戰略後,高進的處境就變的極不樂觀,朱怡成曾今試探地招攬過高進,只要高進能夠投靠大明,以他的身份和能力一個榮華富貴是少不了的。
可惜的是,高進拒絕了朱怡成的招攬,非但如此高進之後還接受了王致清的白蓮一脈,成了白蓮教的首領。
自此,朱怡成就再也沒招攬高進的想法了,要知道白蓮教可是造反的老祖宗,自晚唐和宋朝時期就和中央政府作對,前明時期白蓮教更是遭受朝廷禁止,他們的教義和活動是每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都不允許的,朱怡成為了大明的未來,同樣對白蓮教保持強烈打擊的態度。
可就算這樣,朱怡成考慮到其他問題並沒有直接消滅高進的想法。打垮高進的軍隊,甚至滅掉高進其實對大明來說不是很難,可消滅高進部先不說大明需要付出多少代價,同樣在滅掉高進部後也不等於徹底消滅了白蓮教,反而會引起白蓮教由明轉暗,從而在大明內部暗搓搓地搞事。
此外,高進在義軍中的聲望頗高,再加上他對袁奇忠心不二,其人品和德行受到不少人讚譽。直接對高進部出手,對於朱怡成來說不是一件合適的買賣,最終在進行私下談判後,朱怡成決定放高進一條生路,讓其南下,把所有白蓮教教眾帶走,從而離開中原。
就這樣,在進攻雲南的戰爭開始後不久,高進部就向南進軍,直接由雲南進入了緬甸。
而現在,高進部已再緬甸北部站穩了腳跟,根據通事處之前的情報顯示,高進部已經有向緬甸南部進軍的打算,相比高進的軍事實力,緬甸的軍隊根本不值得一提。
不過相比中原,緬甸作戰因為地形和氣候原因很是麻煩,這也是高進部進入緬甸後一直留在緬甸北方沒有深入的主要原因。而現在,高進部決定南下,看來他是做好準備了。
第1196章 對抗還是合作
高進一副短打,袖子只有半截,大半個臂膀赤裸在外面,原本就不白地臉龐現在更黑了幾分,束著的長髮用一塊布包著,正揮汗如雨地砍著木柴,看上去除了個子高些外,就和緬甸的土人沒太多區別。
把斧子舉到頭頂,再順勢向下,豎起的一個木樁直接就被高進劈成了兩片。隨後高進再把這兩片砍成四片,彎腰撿起放到一旁。
抹了一把汗水,看著堆在一旁的木柴,高進滿意地點了點頭,放下斧子轉身朝著不遠處的竹樓走去。
這個竹樓就是高進的「府邸」,在緬甸這種地方,空氣潮濕,天氣炎熱,普通的建築不適應當地的氣候,所以這種竹樓是最適合居住的。
雖然高進是首領,更是白蓮教的教主,可進入緬甸後,他並沒有和普通上位者那樣高高在上,而是親力親為,不僅自己建了竹樓,就連日常的一些事也是他自己來做。
「王爺,喝碗茶解解暑。」親衛見高進砍完柴,端著早就準備好的茶碗給他倒了杯茶,茶水是涼的,煮茶的時候不僅有茶葉,還加了當地的一些藥草,用來消暑是最為合適不過。
接過茶碗喝了一口,高進舒坦地吐出一口氣,同時道了聲謝。
親衛跟著高進好些年了,自然知道高進的為人和習慣,憨笑了聲說道:「張相爺他們等會就來了,王爺您是否要更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