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7頁
一旦他答應下來,等待自己的會是什麼樣的結果,雍正心裡很清楚,所以除非他死,這件事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的。
第1318章 無奈的馬齊
緊緊握著雙拳,雍正心裡那個恨啊!
為了郭親王和誠親王鬧出來的妖蛾子,平日裡以孝為先,每天早上都要去母親那邊問安的雍正居然今日沒有去,這可是破天荒的頭一回。
從這,就能看出雍正心裡對這兩位兄弟的恨意,尤其是後者,要知道誠親王可是雍正同胞的親兄弟,作為親兄弟,這個弟弟從小就不同自己親近也就罷了,反而跟著該死的老八,也就是早就升天了的建興處處和自己作對。
現在,建興早就死了,坐在皇帝位置上的是他雍正,按理說這個兄弟就應該大徹大悟,痛改前非投靠自己才是。
但誰想到,作為親兄弟的誠親王居然和郭親王勾結,挑起清廷內戰,如今還幫著郭親王出了這個八王議政的點了,簡直讓雍正氣歪了鼻子。
發泄了一陣子,雍正這才漸漸平靜了下來。
雖然他恨得咬牙切齒,可雍正的頭腦還是很清醒的,因為他知道大清再也經不起內耗和折騰了,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大明是絕對不會放過大清的,在解決掉遼東和蒙古問題後,大明下一個目標就是西北的清廷。
這點,雍正毫不懷疑,而且這些日子從東邊傳來的消息也證實了這個判斷,明軍已向東邊開始集合軍隊,調集糧草,如果沒有意外的話,等來年開春明軍就會對西北用兵。
面對明軍的壓力,清廷根本不是對手。雍正心裡很明白這點,但凡他有能夠和明軍抗衡的信心,那麼雍正也不可能屈尊和郭親王、誠親王等人談判,建議結束內戰消耗。
其實就算雙方攜手,憑現在大清的力量雍正也沒什麼把握和明軍打成平手,充其量就是多抵抗些時日罷了。
但話說回來,所謂好死不如賴活。就算最終的結果是滅亡,大清多抵抗些日子終究是好的。再者,這天下大勢一直都在變化之中,誰能保證大明一直占上風呢?
或許突然間這大勢就變了也不一定,也或許大明的皇帝朱怡成得了什麼急病一命嗚呼,甚至上天落下無數隕石,把整個北京城連同城裡的人統統給砸死,這樣一來大清說不定就有救了。
雖然這種情況非常渺茫,可終究是有這個可能的不是?
而且大清只要抵抗的時間越長,只要大清還留著一口氣,這些可能說不定就變成事實了呢?
雍正信佛,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同時也是一個居士。
所以雍正對於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有著一定的期盼,再說了無論如何,這也是一種精神上的寄託,只要讓大清延續下去,拜遍漫天神佛都沒問題。
當然了,前提是不能損害雍正的利益。假如除了同意郭親王和誠親王所謂的八王議政才能救大清的話,雍正是絕對不願意做得。而且在雍正看來,這個八王議政分明就不是要救大清,反而是針對自己,在這種情況下雍正如何能夠答應?
「來人啊!」突然間,雍正大喊一聲。
在門外伺候著,聽著裡面摔摔打打正膽戰心驚的內侍連忙閃了進來,衝著雍正磕頭。
「讓張……」剛說了兩個字,雍正猛然想起張廷玉已經死了,而馬齊也不在身邊,這兩位前朝的老臣,康熙年間就在上書房的重臣現在是不可能出現在自己面前的。
至於隆科多這個王八蛋早就背叛了自己,還有鄂爾泰同樣也是,其他的上書房大臣,比如耿額等人也早就被雍正給處置了,眼下整個清廷真正能用得能臣幾乎已經沒有了。
想到這,雍正心中又是一陣煩躁,堂堂大清當年無論是文武都是英才濟濟,可現在卻連一個能獨當一面的奴才都找不出來。
但就算這樣,雍正還是要繼續堅持,他徑直走到一旁的書桌,直接取了筆寫了份東西,寫完後再取出他的皇帝之寶鄭重其事的蓋上印,隨後封好仔細交代了內侍幾句,然後讓內侍把這份東西取走。
迪化城。
馬齊在迪化已經住了近一個月了,雖然郭親王和誠親王等人對馬齊的態度極好,而且也沒限制馬齊在迪化的行動自由,可是馬齊這些日子在迪化卻過的焦慮異常,絲毫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輕鬆。
馬齊來迪化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希望郭親王和誠親王和雍正拋棄前嫌,雙方攜手同抗明軍。
可事實卻告訴馬齊這件難辦到了極點,由於無論是雍正還是郭親王和誠親王這邊,雙方都帶著極深的敵意,根本不信任對方的承諾。所以郭親王和誠親王直接就拒絕了雍正的建議,並且提出了所謂八王議政的新想法,並要求雍正在這基礎上進行合作。
馬齊是老實人不錯,可他不是傻子,當然明白這八王議政是怎麼回事,更沒有半分把握雍正會同意這件事。
為此,這些日子馬齊一直試圖勸說郭親王和誠親王,希望他們能夠以大局為重,適當的做出些讓步。
可惜的事,馬齊的努力沒有半點效果。無論是郭親王還是誠親王都仿佛吃了秤砣一般鐵了心,明確告訴馬齊除非八王議政沒有另外的可能,現在馬齊不應該繼續勸他們,而應該儘快返回蘭州去勸說雍正才是。
這個結果讓馬齊無可奈何,但他依舊還未完全放棄,試圖繼續勸說。可惜的是,兩位王爺接下來索性不見他了,每次馬齊求見都用這樣那樣的理由把他打發走,無奈之下馬齊只能找到隆科多求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