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92頁

    他蔣瑾這樣做究竟想幹什麼?廖煥之越想越是心慌,朝會後他特意找了個機會詢問了下蔣瑾,誰想蔣瑾當著自己的面一口否認,而且在廖煥之感覺,蔣瑾對自己雖然和從前沒什麼兩樣,但他感覺到蔣瑾如今對自己的疏離,這更讓廖煥之細思極恐。

    第0612章 膽寒

    要論智謀,廖煥之並比不上鄔思道這樣的奇才,要說能力,朝中比他能力強的並不是沒有,要講資格他也沒董大山跟隨朱怡成時間長,不過廖煥之卻有著其他人沒有的優點,那就是他為人謹慎小心,而且忠心耿耿,向來在朝中唯朱怡成馬首是瞻,再加上運氣不錯,又是第一個投靠朱怡成的正式官員,這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說句實話,廖煥之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有今天這樣的地位,當年以舉人身份當縣太爺的時候,他最大的希望也就是這輩子能以知府之職告老回鄉。可是,如今的他卻已位及人臣,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做到了文官的頂峰。

    廖煥之在政治上並未太大野心,而且他更清楚自己的地位來自於何處,這也是朱怡成看重他的原因,並把他一手扶到了首席軍機大臣的位置上。

    但在這個位置上坐的越久,廖煥之就越是謹慎從事,在朝堂上廖煥之的官聲還是不錯的,再加上朱怡成改革官制,實施了新的官俸和養廉銀後,作為首席軍機大臣的廖煥之每年的收入就是一筆不小的數字,足以令他舒舒服服地過日子而不用伸手去弄髒銀子。  

    之前,廖煥之建議蔣瑾接替鄔思道入軍機處,一方面是出自於公心,畢竟蔣瑾是朝中重臣,不僅執掌工部,而且這些年立下不少功勞。而且蔣瑾此人能力頗強,做事也極為果斷,當初第一次軍機大臣人選中就有蔣瑾的名字,只不過因為其他原因而未入軍機,如今鄔思道退了,蔣瑾替補入軍機處在所有人看來都是理所當然的。

    其次,廖煥之和蔣瑾本就是好友,雙方的關係非常親密。這也是當年廖煥之主動向朱怡成獻計,從而拿下寧波的主要原因。

    無論於公於私,廖煥之舉薦蔣瑾都是理所當然的,可惜的是最終這個位置並沒落到蔣瑾的頭上,朱怡成而是選擇了史貽直,這個結果讓人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外。

    原以為十拿九穩的結果居然發生了變化,再加上這些日子蔣瑾的暗中舉動,頓時令廖煥之警惕和不安起來。

    他猛然間就想到了一樁舊朝故事,說起這個故事來還得提到當年大明開國的時候。朱元璋驅逐蒙元,以布衣身份建立大明,之後封賞群臣,並對於開國貢獻最大的六人封為公爵,而這六大公爵中五人是名將,分別為徐達、常茂(常遇春之子,因為常遇春早亡而封)、李文忠、馮勝和鄧愈。

    除這五位名將外,還封了一人而且是六大公爵之首,那就是韓國公李善長,更重要的是這李善長並非將領出身,而是文官。  

    由此可見,如今的情景同當年極其類似,現在大明將星閃耀,名將輩出,先不說已為陸軍海軍的董大山和王東,還有馬功成和莊岩,另外楊勖、林建章、黃朝雲、張鰹、朱一貴、潘夢園……等等,這些將領個個獨當一面,都是身經百戰立下大功的人物,可是實際上,作為文官的廖煥之無論職權還是地位都在所有人之上。

    可是相比朱元璋所封的六大公爵中的其餘五人,反而是首功的李善長的下場最為悲慘。廖煥之是讀書人,當然知道當年的故事,李善長是如何死的?他是被捲入胡惟庸案最終被朱元璋處死,而同他一起被處死的還有其家人七十餘人,一代名臣,開國功勳就這樣而去,當年廖煥之讀史讀到此處時還忍不住嘆息不止。

    但廖煥之怎麼都想不到,他當年所看的史中故事居然發生在他的身上了!李善長是文官位及人臣,他廖煥之同樣是文官位及人臣,李善長為大明立下大功,他廖煥之同樣也是如此,李善長同胡惟庸私交甚好,兩者還有親戚關係,李善長弟弟的兒子娶了胡惟庸的侄女,而他廖煥之和蔣瑾一樣是好友,而且他的外甥女幾年前還嫁給了蔣瑾的堂侄……

    這些情況聯繫起來,不由得讓廖煥之嚇出一身冷汗來。更可怕的是,蔣瑾入軍機這事先是朱怡成作為皇帝沒有蔣瑾替補而入,反而選擇了其他人,足以表示朱怡成對蔣瑾,或者說對他廖煥之和蔣瑾一起擔任軍機大臣有所顧慮,不願意看見廖煥之或蔣瑾兩人同在軍機處。  

    如果僅僅只是這樣,倒也不算什麼。畢竟皇帝的皇權要保證,政治平衡是不可缺的。蔣瑾入了軍機處,他廖煥之在軍機處的影響力必然大增,換而言之蔣瑾也是如此,這樣一來就會打破朱怡成對軍機處的平衡安排,所以否決蔣瑾而挑選史貽直反而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對於這點,廖煥之事後已想明白了,為此他還特意找了蔣瑾,雖沒有明說,不過他安慰蔣瑾時順口提了一句等幾年後他退出軍機處,定會有蔣瑾一席之地。當時蔣瑾似乎接受了這個事實,廖煥之也未多疑,這就放下了心,誰想到蔣瑾依舊對此耿耿於懷,甚至暗中拉黨結派趁著鳳陽之事推波助瀾。

    蔣瑾這麼做打著什麼算盤,作為好友的廖煥之如何看不明白?他不僅對奪了他軍機之位的史貽直恨在心頭,拉攏都察院的御史為己所用,而且還把矛頭直接指向了推薦史貽直的王樊。

    那些上書,明著似乎冠冕堂皇,但實際上是削弱史貽直在都察院的影響力,同時用這些御史攻擊朱一貴之事來引起朱怡成對御史的反感。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9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