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0頁
張齊的部隊連續三擊,打完三槍後他把三眼銃直接插回了裝在馬鞍上的槍套,隨後又從另一邊又抽出一支三眼銃來。
三眼銃,這是前明時期就有的火器,作為前明軍隊的制式火器之一,尤其是在騎兵中裝備最多。
顧名思義,三眼銃有三個槍管,可以在裝彈後一次性發射三次,對用於騎兵部隊最合適不過。不過前明時期的三眼銃製造簡陋,體積龐大,無論射程還是威力只能說是勉強,通常在打完三發後騎兵會使用三眼銃作為作戰武器,掄起用生鐵鑄造並且沉重的三眼銃揮舞,以把這東西當成錘子一般的武器使用。
而現在,張齊和他的部隊裝備的三眼銃卻和前明的三眼銃有著極大不同,隨著大明的科技進步,大明對於火器的研製和改進一直都在進行中,大明新軍所裝備的新式火器就是一個例子,其射程、威力、準確度、安全性遠超出傳統火器,再加上各種大小不一的野戰炮、攻城炮等,這也是大明陸軍能夠縱橫天下的原因。
至於張齊他們的三眼銃,雖然名字和之前的三眼銃相同,可造型結構已做了相當的改變。首先它的體積和重量大幅度消減,雖然裝有三個槍管,但也未能超過普通陸軍裝備的火槍,甚至比陸軍制式火槍更輕一些。
其次,由於火藥的提純和鋼鐵材料的進步,新的三眼銃在實際運用中無論是射程、威力還是準確度遠超過以前的三眼銃。雖然這種武器是提供給騎兵使用,在馬上發射準頭不可能和靜止發射那麼準確,可改進過的三眼銃依舊有著強大威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下能夠達到制式火槍百分之七十的效果。
這對於騎兵來講已經是足夠了,何況因為三眼銃改進後便與攜帶和取用,他和他的部隊每人都是攜帶了兩支三眼銃的。用完一支後,可以取出另一支繼續使用,以在戰爭狀態中得到最大效果。
當第二支三眼銃抽出後,張齊舉起就朝著正前方射去。現在雙方的距離已經極為接近了,他必須要再最短時間內再完成一輪射擊,以確保接下來在短兵交接的情況下取得絕對優勢。
張齊所帶的全部是明軍精銳,部隊中大多數人不是他的老部下就是他親手從軍中挑選出來的。這些明軍可以說身經百戰,而且明軍的優勢在於火器,要論馬戰哪怕是挑選出來的優秀戰士可也比不上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的蒙古人。
既然有著火器的優勢,明軍自然要把這優勢最大利用和發揮,眼下就是這種情況。
又是三輪射擊,打完後張齊插回三眼銃,順勢抽出了馬刀。
這時候,雙方的距離已經只有三十米了,這麼點距離可以說是一眨眼的功夫。但是在明軍的打擊下,對面的蒙古人已經傷亡慘重,原本整齊的衝鋒對列現在已變得七零八落,剩餘的蒙古人眼中再沒了剛前出戰的狂熱和迫切,取而代之的是驚恐和不安。
「殺!」
張齊猛喝一聲,揮刀就朝著最近的一騎砍去,被三眼銃打得膽戰心驚的對手現在已是神情恍惚,根本就沒來得及做出及時反應。等他察覺到死亡來臨,慌忙舉刀試圖攔住的時候卻已為時過晚,只見一道寒光閃過,那蒙古人人慘叫一聲,一頭跌落馬下。
雙方交錯只是瞬間,戰場一片慘叫聲不絕,當掠過蒙古人的馬隊後,張齊第一時間撥轉馬頭招呼兄弟們進行第二次衝鋒。
而第一次衝鋒給予蒙古人的打擊是極大的,原本就在三眼銃的射擊下損失極大的蒙古人在明軍的直接攻擊下又倒了大片,這時候近四百蒙古人剩餘的只不過二百餘人,其中還有不少帶傷。
而在明軍這邊,傷亡就要小得多了,一來是因為蒙古人在三眼銃的連番射擊下已經膽戰心驚,驚恐之餘十分力氣早就去了五分,根本沒能發揮出原有的本領。二來,明軍的裝備遠好於蒙古人,別看張齊他們穿著和蒙古人相同,但是裡面都套著軟甲,僅此一點,明軍就能減少許多傷亡,而蒙古人在受到同樣打擊下卻是十死一生。
第1184章 歸宿
巴根的運氣不錯,同明軍交錯而過的時候他雖然被之前的打擊震驚不小,可畢竟沒有動搖心智,依仗自己的馬術躲過了近在咫尺的一刀,而且還反手一刀劈中了對方。
可惜的是,巴根落刀的瞬間感覺到了劈砍力度的不對,對方分明在裡面穿了軟甲一類的東西,這一刀雖然狠,卻沒能讓對方致命,眼睜睜看這受傷的明軍趴伏在馬背上跑遠了。
衝出一段距離,巴根感覺到一絲疲憊從心底湧起,這疲憊倒不是因為體力消耗的緣故,而是因為戰場的局勢所至。
慘!實在是太慘了!
作為蒙古人,他從來沒有想到自己這邊會如此之慘,雖然對方的人比自己多,可要知道他們是蒙古人啊!如今的蒙古雖比不上當年成吉思汗的強大,可蒙古人天生就是馬背上的戰士,這點是眾所周知的。
當年大清和准格爾汗國作戰,就連號稱騎射為本的八旗也不是相同數量的蒙古鐵騎的對手。之所以准格爾汗國最終戰敗,那是因為大清的實力太強大了,除去能夠調用八旗騎兵外還有蒙古各部的支持,再加上大清的步軍和紅衣大炮的存在,這才贏得了那場戰爭。
而現在,從雙方接觸到一次交錯衝鋒結束,自己這邊已經損失了大半。至於明軍的損失卻是寥寥無幾,無力感從巴根心底湧起,他知道不能再打下去了,如果再來一次廝殺,那麼他們剩餘的人將全部永遠留在這片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