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頁
自建興皇帝成為太子後,雍親王在朝中的影響力開始不如前,由於他的地位和又是前太子黨的敏感身份,使得建興皇帝一直對他有所防備。尤其是在十三阿哥戰敗後下落不明後,建興皇帝更是對雍親王戒備萬分,那時候雍親王府外幾乎布滿了建興皇帝的人,生怕雍親王做出一些事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雍親王仿佛什麼都不知一般,一直安安穩穩當他的王爺。無論建興皇帝如何對他,又或者暗中試探,雍親王依舊和之前一樣沒什麼變化。再加上他到西安後幾乎深居簡出,除了朝中極少的一些差事外,雍親王從不和外人見面,回到王府的日子也過的極為簡單,除了讀書寫字外,也就是時常在佛堂參佛。
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再加上雍親王每次見到建興皇帝時都表現出尊重的樣子,做事也是一板一眼,終於建興皇帝也漸漸放開了對雍親王的警惕,再加上如今滿清又是用人之時,雍親王在為政上的能力很強,建興皇帝甚至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政事詢問雍親王的態度,或者交給他一些事去辦理。
雍親王韜光養晦的表現的確起到了效果,如果沒有大明復興的這件事,恐怕雍親王以後也能用這種方式安安穩穩地生活下去。也許到了一定稱呼,建興皇帝還會重用於他,至少可以成為朝中理政的王爺之一。至於這王爺的傳遞,自然也是沒有問題的。
可現在不是太平盛世,當年的康熙盛世就如同曇花一現,如今早已煙消雲散。強大的大清也失去了中原之地,被趕到了西安苟延殘息。
就算是這樣,大明卻依舊未肯放過大清,隨著大明的力量越強大,徹底消滅大清的意圖也就是越為明顯,對於這點其實雍親王早就心知肚明,在當年還在北京的時候,他就知道大明和大清兩者只能存一,根本不可能並存。
事實也證實了雍親王的判斷,隨著後來的一切發展,一步步朝著最糟糕的方向而去。但是,雍親王對於這一切又無能為力,他現在的身份畢竟僅僅只是一個不掌權的親王而已,對於朝政和軍事他根本無法做出任何改變。
曾經,剛到西安的時候,雍親王對於建興皇帝還是有一些希望的。畢竟自己的兄弟鬥了這麼多年,他深知建興皇帝不是無能之人,這位當年的八賢王,如今的大清天子,如果沒有能力也不會名滿天下,更不可能坐上那把椅子。
可惜的是,局勢越來越糟糕,也讓雍親王對建興皇帝不斷失望。尤其是在中原大戰的結果出來後,大清徹底失去了中原之地,再也沒有能力和大明直接抗衡的資本後,雍親王知道自己再坐視下去是不可能的了。
對於朝政,雍親王看得極為明白,更清楚建興皇帝的性格弱點。沒錯,前面說過建興皇帝是一個有才能的人,假如在太平盛世,以他的才能肯定可以成為一個有為的君主。
無論是眼光或者手段,建興皇帝並不缺,可偏偏在大清日漸西下的情況下,建興皇帝卻沒有顯出他應該有的能力,反而昏招迭出,使得大清越發艱難。
這不是能力不能力的問題,而是性格的問題。建興皇帝的性格導致了他施政的方式,再加上對於一些問題雖然看得明白,但又因為優柔寡斷或者缺乏韌性,從而造成了這一切。
相比之下,雍親王在這點上卻比建興皇帝強得多。作為大名鼎鼎的鐵面王,雍親王的性格堅忍不拔,更有知難而進的勇氣。更重要的是,他還有大刀闊斧改革的魄力和信心。
這一點,就如同歷史上的前明末帝崇禎,崇禎皇帝此人無論是從那方面來看都不是一個昏君,這點當時的前明朝野都是這麼認為的,就連李自成等義軍首領也是這樣看的,至於大清這邊同樣是這樣承認,至於崇禎自己在自殺前也感慨「朕非亡國之君」。
可偏偏崇禎就當了這麼一個亡國之君,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主要也是他的性格原因,正是這種性格導致他並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假如崇禎當時面對的不是一個支離破碎的前明,或許他能夠成為名君,可惜的是在那種情況下,崇禎越是努力,但結果卻離他的願望卻越遠。
在雍親王看來,如今的建興皇帝雖然性格和崇禎有所不同,可偏偏他們面臨的問題卻是一樣,而且他們都沒這個力挽狂瀾的能力。如果繼續讓建興執掌大清權利的話,那麼前明的結果就是現在大清的未來。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雍親王最終下了決心。他絕對不願意讓祖宗的大清就這樣斷送在他們這輩人的手中,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到了地下,他又如何去面對祖宗呢?
第0891章 再勸
耿額第二天就離開西安向東而去,領了聖命的他知道現在輕重,更明白山西和關中的重要性,一路上絲毫不敢耽擱,僅帶了百騎人輕裝上去,四日後就抵達了隆科多的大營之處。
得知耿額前來,隆科多率副將、參將十數人親自迎出,兩人見了面後耿額先當眾宣讀了建興皇帝的聖旨,等宣完旨意,他把聖旨交給了磕頭起身的隆科多,隨後一同進了主帳。
「公爺,皇上的意思聖旨中寫的很明白,所以……還請公爺您多多費心。」進了帳里兩人坐下,這裡沒有外人,耿額擺出一副掏心窩子的態度對隆科多道。
隆科多點點頭,直截了當道:「耿大人儘管放心,此事我定會盡力去辦。其實耿大人如果不來,我也做好了準備,而今明軍猛攻山西,明顯就是要實施關門戰術,一旦陝西和山西兩部被明軍截斷,那麼關中就極難再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