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頁
「皇爺,此事自然是好事,但臣以為也需小心在意,畢竟蔣大人的急奏中僅說了個大概,有些情況尚不明了。再者,這彭榮為趙弘燦的心腹,如今突然投我大明,其中還需查實。」孫嘉淦在一旁開口道,他這一開口,其他幾個人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有些人表示孫嘉淦的小心是有道理的,也有人表示既然這急奏是蔣瑾發來的,以蔣瑾的小心應該不會有事。
聽著眾人的話,朱怡成想了想道:「廖中堂!」
「臣在!」沒有開口的廖煥之連忙應聲道。
「對於此事你如何看?有何建議?」
「皇爺,蔣大人乃朝中重臣,他既然肯為彭榮做保自然不會無的放矢,不過此事重大,依臣看,還是請皇爺派錦衣衛下去問一問比較妥當。」廖煥之不偏不倚地回答道。
「呵呵,廖中堂這話是老成謀國之舉。」朱怡成笑著點點頭,這種事僅靠一份奏摺自然是無法定論的,這樣大事必須要搞明白,何況蔣瑾在急奏中有些也沒寫明白,所以必須要問問清楚。
既然如此,那麼就派錦衣衛跑一趟,想到這朱怡成就決定召張冉過來,把這個差事交於他去辦,同時順便讓錦衣衛派人好好摸一摸廣西和貴州那邊的情況。
第0884章 無小事
如今錦衣衛機構龐大之極,在前明時期錦衣衛最盛時設置十四千戶所,分設兩京十三省。其人數在中期是大約是四至六萬人左右,而到前明後期,錦衣衛的人數居然超過了十萬。
可是當時的錦衣衛從人數來講雖然是前明歷代之冠,但起到的作用卻是極弱,這方面除了當時錦衣衛都指揮使的能力外,主要原因還是崇禎。崇楨此人剛愎自用,而且還因為文官的原因對於廠衛的存在極其厭惡,導致皇帝主動放棄了歷代以廠衛平和文官集團的方式,從而形成前明末期黨爭激烈,文官集團勢力壓倒皇權的局面。
說到這可能有人會講,當時的崇禎還是很有權利的,畢竟他當政的那些年可是殺了不少臣子,就連首輔也是不斷更換,如果說皇權被壓制的話怎麼會這樣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崇楨雖然能殺官員和更換內閣,可實際上當時的朝政他已經控制不住了,尤其是文官集團的勢力失去了廠衛的控制後越發龐大,使得皇帝根本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的施政。
不僅在施政過程中被文官集團所蒙蔽,而且還因為文官集團的壓制使得崇楨在同農民軍、後金多線作戰中顧此失彼,就連後來崇楨明明想著要用談判來解決目前問題,可面對文官集團的強大壓力卻又不敢擅自做主,只能偷偷摸摸地進行,在事件被披露後崇楨又害怕背上罵名,使出了讓下面人當替死鬼的辦法,這更讓那些願意干實事的感到心寒和失望。
前明的滅亡有著許多因素,崇楨個人的性格是其中一個問題,同樣他輕信文官自廢武功,導致廠衛無法牽制文官集團也是一個因素。
所以在那時候,整個錦衣衛的人員機構可以說達到了歷史上最龐大的數字,但其作用和效率卻反而極其低下,在前明滅亡之前,錦衣衛這個組織根本就沒幫到半分,反而因為那時候的錦衣衛都指揮使直接投降,導致這個機構瞬間土崩瓦解。
而現在的錦衣衛除京師和原來十三行省外增加了幾處千戶所,其中就包括台灣、遼東、蒙古、西域四所,再加上新明那邊的未來還會增設四至五個千戶所,還有剛剛拿下不久的呂宋,也就是說將來大明的錦衣衛千戶所將從原本十四千戶所直接增加到二十三至二十四個千戶所。
當然,因為目前遼東、蒙古,西域、山西、陝西和西南三省暫時未能全部拿下,這些地方的千戶所並未在明面上,不過張冉卻已在當地暗中設置,進行情報活動了。
眼下大明錦衣衛在冊人數已經超過了六萬,雖比不上前明末期人數最多的時候,但依舊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龐然大物。
隨著朱怡成遷都北京,大明的中樞由南京重新轉移到北京,作為錦衣衛都指揮使的張冉自然也把錦衣衛的衙門重新搬到了北京城,至於選址自然是之前的舊址。
接到朱怡成的召見後,張冉第一時間就趕到了宮中,等他到時之前的會議已經結束了。
由小江子帶著入內,這時候,朱怡成正在翻看著奏摺,而在他身邊擺著的就是由南京蔣瑾發來的急奏。
見到朱怡成,張冉連忙上前半行禮,等他起身後朱怡成直接就把這急奏遞了過去,讓張冉看看再說。
管理錦衣衛這麼多年,張冉看完急奏後頓時就明白了朱怡成的意思,不過朱怡成還未開口,他自然不好說出口。
「看完了?」
「回皇爺,臣看完了。」張冉垂手回道。
「再看看這個吧。」朱怡成把手中另一份奏摺遞了過去,張冉接過一看頓時一愣,因為這份奏摺同樣也是蔣瑾寫的,不過和之前的那份奏摺稍有不同。
「這是蔣瑾的密奏,於剛才急奏一同送來的。」朱怡成淡淡說道,這份密奏之前並沒有拿給會議眾人看,相比急奏而言裡面主要是對於彭榮情況的一些細節,其中就包括了彭榮當年的一些事。
蔣瑾之所以分兩份奏摺上書,一份還是密奏,那是考慮到這種事不能為外人所知。這點朱怡成看完後自然也很明白,不過這事對於別人是外人,對於張冉卻不同,因為錦衣衛原本就是情報機構,而且還有暗中監查百官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