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363頁

    當然,雖說做了不少改變,可對於從一品和一品的官員的任命作為榮耀和恩賜,這個特色還是依舊保留著的。所以大明現在各部尚書實際的品級最高也就是文官二級。

    武將方面不在其列,何況朱怡成如今已推行以軍銜制替代之前的武將品級,這也是為了避免文武之間的矛盾。再加上軍機處的設置,為考慮文武平衡,也打破了之前內閣只有文臣而無武將的慣例。

    自然,這些說的只是本官和加官的品級,爵位不在其中。如果說是爵位的話,僅僅五等爵最低的男爵其榮耀就相當於一品大員。

    但這只是相當於,實際上是作不得數的。真正官員品級肯定不能以爵位而論,要不整個朝廷不就亂套了麼?

    面對遼東移民一事,孫嘉淦也是果斷之人,在確定海軍無法滿足運輸之後,他直接就同各商行進行接觸,很快就以朝廷的名義同這些商行達成協議,由各商行的商船來替朝廷完成向遼東的運輸任務。

    不得不承認,商行的效率和運輸能力的確強大,僅僅幾日之後,隨著第一批由商行承擔運輸的物資由天津出發,抵達朝鮮北部後,一直因為物資不足而受到影響的遼東移民情況大為好轉。

    而這時,孫嘉淦也為之鬆了口氣,至少這個棘手的事總算有了解決辦法,接下來也能給朱怡成和朝廷一個交代。  

    但誰想,這天下無不透風的牆。原本孫嘉淦是擔心史貽直誤會,甚至阻止他這麼幹,所以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他就沒有告訴史貽直,只是打算等這事全部結束後再找機會同史貽直細細解釋,以取得他的理解。

    可沒想到,這才過了沒多久,不知怎麼回事史貽直那邊居然知道了這事,當聽聞孫嘉淦居然不顧自己的反對,繞開他直接找了各大商行進行承擔運輸的事後,史貽直頓時就炸了,當日直接就去了孫嘉淦的府上,斥問孫嘉淦為何要這麼做。

    史貽直和孫嘉淦是怎麼談的,外人並不知道,因為那天他們是在孫嘉淦的書房內會晤,但根據孫府的人傳出來的消息,這兩位之前關係不錯,甚至稱得上是好友的大人物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甚至還差一點兒動起手來。

    最終,史貽直是鐵青著臉離開的孫府,而孫嘉淦從書房裡出來後整個人同樣顯得面如寒霜。

    自那日起,軍機處內的氣氛變得古怪起來,原本站在一條陣營的史貽直和孫嘉淦開始變得針鋒相對,兩人之間沒了之前的惺惺相惜,反而如同水火一般互不相融。

    尤其是在討論一些政事的時候,這兩位甚至還會當著眾人的面爭吵起來,如果不是蔣瑾等人相勸,恐怕軍機處的值房不僅會爭吵不休,甚至有幾回就要演起全武行了。  

    史孫不合,這事逐漸由軍機處內部傳了出去,過不多久不僅正個朝廷都知道,就連朱怡成也聽聞了此事。正當朱怡成為軍機處內部的矛盾為之不滿,同時思索著如此處置的時候,一個讓他有些意外的事發生了。

    這一日,朱怡成翻看著史貽直送進大內的奏摺,看了沒幾眼他的神色頓時一愣,緊接著臉上就露出了難以抑制的怒氣。

    啪的一聲,奏摺直接被朱怡成丟在了地上,清脆的響聲在寧靜的偏殿裡顯得格外刺耳。

    在外面侯著的小江子情不自禁脖子一縮,心裡忐忑不安,不知道朱怡成究竟為了什麼事發這樣大的火,但沒有朱怡成的吩咐,他又不敢進去,只能裝著什麼都沒聽見,依舊站在門外。

    朱怡成之所以生氣,那是因為史貽直給他上了一封致仕的奏摺,裡面寫著什麼德位不配,能力不足,願辭去首席軍機大臣之位,告老還鄉諸如此類的話。

    見到這些,朱怡成心裡就氣不打一出來。他沒想到史貽直會來這麼一手,他上這麼一份東西意欲何為?

    要知道史貽直是朱怡成指定的首席軍機大臣,而現在史貽直在首席之位坐了僅僅不到半年時間就提出要辭職,這在外人看來不僅是史貽直個人的事,更是他這個皇帝和整個朝廷的大事。  

    如果按著他奏摺里寫的那些,那麼是不是可以講當初選擇史貽直為首席軍機大臣是他這個皇帝識人不明?錯用了人?

    一直以來,朱怡成在世人眼裡都是一名聖君,是他一手復興了大明,驅逐了滿清,使神州宇內四海昇平,同時又開拓海外,占據了如新明、呂宋、柔佛等地,還把琉球、朝鮮兩國直接併吞,其功績可以說遠超過歷朝,就連太祖朱元璋也稍有不如。

    此外,朱怡成大興商業,使得大明如今國庫充裕,兵力強盛。可以說,現在的大明正處於盛世,而且這種盛世不出意外的話至少持續上百年上升期。

    就算朱怡成死後,只要他的子孫不是白痴,而他一手打造的階級結構和軍政體系能夠繼續延續下去的話,至少到後世近代時期以大明龐大的體量依舊會是地球上最為強大大國家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史貽直這樣辭職等於當著天下人給朱怡成難堪,一旦他這樣離開軍機處,那麼朱怡成不就落了一個識人不明,用人不當的名聲麼?

    雖然在史貽直坐在首席軍機之位後,這幾月中朱怡成對史貽直的能力有所失望,但他卻從沒有動過在這時候讓他離開軍機處的想法。

    在朱怡成看來,史貽直再有這樣那樣的毛病,畢竟他在軍機處呆了這麼多年,對於軍政比較熟悉,是最合適的過渡人選。何況他的任期最多也就二年時間,等到二年後安然退出,再由其他人接替,這也能夠讓整個軍機處完成新老交替,是最恰當的安排。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36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