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頁
趙弘燦靜靜聽完了郭永這番話,他緩緩問道:「長更呀,你心裡是否覺得投大明好一些?」
「這個……」郭永略一遲疑,開口道:「不瞞大帥,如今廣東已被大明所下,而現在廣西又在大帥手中,再加上中原之戰未分勝負,大明百萬精兵雄據南京,天下已占其半,局勢已不再像從前了。無論是大帥還是下官,都非滿人,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北京那邊既然如此對待大帥,大帥還有什麼顧慮呢?」
趙弘燦輕嘆了一聲,看著郭永的眼神有些柔和:「長更今日能同老夫說這些話,足以證明長更對老夫之忠心,如換其他人,萬萬是不會如此講的。」
「大帥如此說實在是折殺下官了,要知道下官先父當年就跟著老大人南征北戰,下官少年時更深受老大人和大帥之恩,如不是大帥又怎能有今日?」郭永誠懇地說道,他講的一點都不錯,郭家原本就是趙良棟的家將,郭永一家深受趙良棟和趙弘燦父子信任,要不然以他的身份如何能一步步升到一鎮總兵的職位?這也是郭永對趙弘燦死心塌地的主要原因。
「你父子隨我趙家多年,這些都是應該的。」趙弘燦擺手道,接著又說道:「剛才你說的這些老夫不是沒有考慮過,但老夫也有老夫的顧慮,具體情況你就暫時不要問了,如信過的老夫的話,就聽老夫安排,也許等過些日子你自然會知道老夫為什麼會這樣做。」
既然趙弘燦這麼講了,郭永當然不會再問。兩人又說了會話,郭永起身告退,趙弘燦親自送郭永出門,等他離開才迴轉。
獨處的趙弘燦端起茶喝了口,隨後坐在那邊靜靜想著什麼。在離開廣州後,進入廣西的趙弘燦先給康熙上了份摺子,這奏摺的內容僅僅只是告訴康熙廣州已失守,作為兩廣總督,他趙弘燦帶兵轉進廣西,整頓兵馬以廣西為根基繼續以抗明軍。
趙弘燦雖出身將門,但他卻是文官,不僅寫的一筆好字,而且文采也不錯。奏摺中除了這些外還婉轉地告訴康熙,只要他趙弘燦在廣西,任憑什麼人都打不進廣西來,讓康熙儘管放心,廣西可以說是堅如鐵桶一般。
其實這些話是趙弘燦用來試探和表明自己意思的,他是用這種方式告誡康熙,告訴對方如今廣西已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下,廣西的歸屬也全在趙弘燦的一念之中。如果康熙不追究他的責任,甚至下旨安撫和默認廣西的局面,那麼他趙弘燦還是大清的臣子。如果康熙真要逼他的話,那麼就不要怪他趙弘燦了,到時候雞飛蛋打,他趙弘燦也做得出來。
趙弘燦相信,他這份奏摺康熙肯定看得懂,而且看完後必然是雷霆大怒。不過趙弘燦也有十足的信心,康熙絕對不會把自己怎麼樣。
要知道廣州一戰後,清廷在廣東的實力基本一掃而空,能打仗的將軍不是死了就是被俘,就連藍理也在城破當日一命嗚呼。
而今,清廷根本就抽不出手來對付廣西,隨著廣東被明軍所占,明軍主力已回師南京,中原之戰依舊繼續,隨著明軍的主力回歸,清廷必然懼怕南京方面趁勢北擊,如這時候廣西再丟的話,那麼明清之間的實力對比更加一步向明軍方面傾斜,在這種情況下康熙就算咬牙切齒,也對他趙弘燦無可奈何,甚至還得好生安撫,以保全廣西一地不落入明軍之手。
這些,早在趙弘燦決定棄廣州而走廣西的時候就想好了,而現在的一步步也正是朝著他設想的方向在發展。說句實話,無論是趙弘燦還是康熙,自發生了那件事後,雙方的信任已不再存在,說起來就算接下來和趙弘燦所料的結局一樣的話,那也是表面上維持君臣關係罷了。
至於將來會如何,趙弘燦就更不擔心了,康熙年事已高,做了近五十年的皇帝,這在整個歷史上也是極其罕見的,誰又能知道這位老皇帝那一天就換人了呢?
再者,趙弘燦還有一步退路,那就是剛才郭永所說的,直接投靠大明,以他的身份地位,如投大明的話其他的不敢說,如今的榮華富貴依舊可保,所以趙弘燦如今是勝券在握。
事實同趙弘燦想的一點都沒錯,當康熙接到廣州兵敗和廣東被明軍拿下的消息後,康熙先是愣了半天,緊接著就吐血暈了過去。
康熙昏迷,宮中大亂,急急招來太醫救治,稍後聞訊趕來的幾位上書房大臣更是焦慮萬分,緊接著那些得到消息的皇子們一個個要求進宮,但都被馬齊給攔住了。
馬齊現在雖不是上書房大臣,可復職之後依舊擔任領侍衛內大臣的職務,為避免發生宮變,他直接讓眾位皇子在不得召的情況下不許入宮,就連八阿哥都被馬齊直接擋了回去,更不用說其他阿哥了。
馬齊這樣做讓各上書房大臣鬆了口氣,同時也佩服馬齊的魄力和膽略。經過救治後,康熙終於緩緩甦醒,當知道馬齊的安排後,恢復神智的康熙讚許地點了點頭,當即下口諭恢復馬齊上書房首席大臣的職務,同時招馬齊進來。
進入宮中,馬齊對著垂簾後的康熙先行跪拜之禮,磕完頭,耳中聽到康熙熟悉的聲音傳來,但著以往不同,如今的康熙顯得有些有氣無力。
「起來吧,走近說話,賜坐。」
「謝皇上。」馬齊又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這才起身,輕輕掀起垂簾,一眼就看見康熙半躺在床上,臉色蠟黃,精神卻似乎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