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頁
「皇爺如此安排自然有皇爺的道理,妾並不反對,不過還希望皇爺不要操之過急才是。」李娟兒婉言勸了一句。
「這是自然!」朱怡成笑著點點頭,站起身道:「如能把這事做好了,我大明就成千古基業,放心吧,如何做,何時做,我自然有數。」
第0368章 試航
寧波,船廠。
一艘新式戰艦剛剛下水,這艘戰艦是大明新研製的大型戰艦,其中許多技術參考了西洋製法,同時也運用了不少中式戰艦的優點。
從規模上來看,這艘戰艦同葡萄牙的二級戰列艦相等,但其裝備的火炮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卻強大的許多,根據測試,在直接對抗中,絲毫不亞於恩里克號,也就是被重新命名的勝利號戰列艦。
除了這艘戰艦外,還有其他四艘同款的戰艦將在這兩月陸續完成,到時候大明海軍就擁有了五艘新式戰艦。至於這戰艦的稱號,將被命名為雷霆,而還在設計中的更高一級戰艦也就是無畏艦,將成為大明海軍未來的巨無霸。
至於原來的普通戰艦,除大型福船依舊建造外,普通戰艦已逐漸放開了限制,交由民間船廠自行建造,同時軍方會繼續減少採購直至徹底退出海軍序列。
福船的建造自然因為有著它的優點,作為裝載量大、操作簡單、利於遠航等等,福船還有一個西方戰艦所不及的特點,那就是它有著水密隔離艙技術。早在鄭和下西洋的時代,中國人就創造了這個技術,使得福船在遠航抗擊性中擁有極大優勢,這也是當年鄭和艦隊之所以選擇福船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這技術,在歐洲還未正式運用,所以葡萄牙的戰艦並沒有這種完善的技術,但在寧波新建造的雷霆戰艦已進行了這種技術運用,使其在海戰和遠航的生存能力大增。
按照歷史,西方的水密隔離艙技術還非常簡陋,正式成型要等英國工程師塞繆爾·本瑟姆在幾年後才被設計出來,然後再開始得到運用。正是在擁有了這門技術後,英國才會在海上擊敗西班牙,從而徹底取得了海上霸權,拉開稱霸世界的序幕。
「真是一艘好船!」王東站在雷霆號上,雷霆號剛開始下水後的第一次航行,這次航行距離並不遠,按照計劃雷霆號將和另外幾艘戰艦組成一支艦隊,由寧波出發前往琉球,隨後再從琉球至長崎。
這此航行的路線規劃是由朱怡成決定的,隨著東南的海戰徹底結束後,大明海軍目前的任務除控制東海和南海安全外,更重要的就是向外延伸,以把觸角逐漸伸出去。
而除了勢力複雜的南海外,東海最好的目標就是日本了,眼下的日本正是江戶時代,幕府閉關鎖國,但對於中國的貿易卻是開放的,再加上中日兩國的民間來往從未有斷絕,由日本入手是最為合適不過。
此外,作為艦隊最高長官的王東之所以會直接擔任這次航行的指揮官,因為這次航行除官方的說法外,還肩負著另一個任務,這個任務就是抵達日本後同幕府之間的交涉和談判。
大明如今正同滿清展開爭奪天下的戰鬥,這場戰鬥從目前來看短時間內恐怕無法分出結果。雖說相比滿清,占據江南的大明從財政和其他方面都比清廷好許多,可其支出同樣是龐大的。
如沒有依靠不斷增長的海貿補貼,大明也支持不了現在的不斷擴張。在這種情況下,對日本的貿易,甚至從日本方面獲取利益,是大明的一個目標。日本向來是產銀大國,日本的白銀如今正是大明所欠缺的,另外江戶時代的日本政治相對平穩,也利於大明同日本進行接觸。
再者,朱怡成還盯上了蝦夷地,也就是北海道。如今這個地方並未歸屬於日本,僅有松前藩占據北海道一部地區,但大部分地區還在當地的阿伊努人手裡。此外,俄羅斯的影子也在附近出現,貪婪的北極熊試圖向這片地區試探地伸出手爪子。
除了北海道外,還有北方四島,這些地方說起來暫時都是無住之地,如果能趁這一次機會,直接從德川幕府手中得到那片地區的駐兵和居住權,使其成為大明向太平延伸出去的一隻手的話,那對於大明的未來來講是無可估量的。
之前的東海一戰,大明艦隊徹底擊敗了藍延珍的聯合艦隊,也正是這一戰,使得琉球王國脫離了清廷,投向了大明這一邊。
如今,大明在琉球已設了軍港,作為台灣分艦隊的主要軍港之一。根據朱怡成的想法,對於琉球,大明將循序漸進,以在必要的情況下直接把琉球吞入腹中。
朱怡成可不是歷史上那些好大喜功的皇帝,更不會因為那些名義上的屬國送來些破爛就沾沾自喜,從而大手大腳給予賞賜的人。在朱怡成看來,琉球這個地方作為包圍大陸的島鏈重要一環,無論如何都要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而把它控制在手裡,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琉球正式成為大明一地。
讓琉球歸於大明,從實際上來講並不難。小小的琉球根本沒有能力和大明抗衡,另外從歷史上來講,琉球作為大明的屬國也有著長遠的歷史。真正要拿下琉球還需要一個時機,但這個時機不會太長,相信用不了多久,這片地方就能全部飄揚起大明的旗幟。
眼下,琉球王國的日子並不好過,就在十年前,琉球北部五島被薩摩藩強行割占,而當時清廷作為君主國並沒有做出任何反應。而在之後,為了討好清廷,琉球王國主動為藍延珍提供基地,並且讓清軍聯合水師在琉球駐紮和補給。但誰都沒想到,之後過了不多久,強大的大清聯合水師居然在東海一戰被大明水師全殲,威名遠揚的提督藍延珍居然葬身大海,當這消息傳來時,琉球國王尚益是嚇得一病不起,沒多久就此一命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