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8頁
聽完了汪文的話,再看看張鰹,朱一貴點了點頭:「兩位這話說的倒也不錯,這規矩還是要遵守的,作為朝中將領,如破壞了規矩,皇爺和朝廷必然不饒……」
正當張鰹和汪文心裡鬆了口氣,暗覺得總算把朱一貴給勸住了的時候,誰想到朱一貴話鋒一轉突然道:「所以這規矩就是規矩,破壞不得,既然如此,那就按著規矩來!」
站起身,朱一貴鄭重其事道:「我朱一貴領皇爺聖命,受朝廷委託來朝鮮視察軍政,如今朝鮮國中有變,身為欽命大臣,自然責無旁貸,如此!還請兩位儘快安排一下,我準備親往朝鮮陣前監軍!」
說到這,朱一貴深深看了兩人一眼,更重複了一句,他是領著欽命,依著規矩來,自然有這個權利。當這些話一出,無論是張鰹還是汪文都面面相覷,好半天說不出話來。
就這樣,朱一貴終於撈到了出戰的機會,而且還通過他所謂的欽命身份從張鰹手裡硬生生弄到了兩個團的指揮權。
雖然人數少了些,但這兩個團加起來也有六千的戰兵,如果是對陣滿清大軍的話肯定不夠,可現在他要對付的僅僅只是北邊的那些棒子,朱一貴卻有著十足的信心。
當日晚些時候,穿著戰服的朱一貴在黃殿和吳外等人的陪同下登上了戰艦,而這艘戰艦上除了朱一貴的人外,還有一營歸他指揮的戰兵同兩個劃歸他的團長。
坐在艦室內,朱一貴聽著兩個團長匯報著部隊的情況。由於明軍的準備工作做的不錯,集結調動速度極快,雖然無法馬上把所有部隊全部運至朝鮮,但派出先頭部隊一部還是很容易做到的。
因為朱一貴的堅持,再加上他用自己特殊身份的威脅,所以張鰹無奈只能答應了朱一貴的要求,八千餘人的先頭部隊中,朱一貴指揮的兩團中近半人都上了船,剩餘的也會在第二批運至朝鮮。
戰前會議並沒有開多久,畢竟現在朝鮮那邊的情況究竟如何還不明,所以朱一貴只是通過這兩位團長再仔細了解一下部隊的情況,同時做些登陸前的準備。
至於其他,朱一貴決定等到登陸後根據實際情況再進行決定。要知道朱一貴的長處原本就是臨陣指揮,面對清軍精銳他都不懼,何況朝鮮的兵。
「大哥,直接撥一個團給兄弟我吧,兄弟保證給您打得朝鮮棒子連自己老子是誰都不認識。」等會開完,兩位團長告辭離開,在一旁已經按捺不住的黃殿迫不及待就主動請纓。
不僅是黃殿,就連吳外也是如此,一雙期盼的眼睛望著朱一貴,要求自己也可以領一營人馬指揮作戰,給朱一貴張臉。
「胡鬧!」朱一貴想都不想直接拒絕:「此次作戰就連老子也是臨時撈的指揮權,你們兩個還想取而代之?軍中的規矩不要了?簡直異想天開!別忘了,這兩個團是老子借來的,就算你們再能,將不知兵的能指揮得好?給老子省省心,跟在老子身邊就行了,其他的歪腦筋都放一邊去!」
滿懷希望,被朱一貴當頭一盆冷水,黃殿和吳外無奈地點了點頭。不過他沒撈到領兵的機會,反而埋怨起在朝鮮的黃滔渙了,說他堂堂駐朝鮮大臣居然以身犯險,根本就不應該什麼的話。
聽著這兩人小聲嘀咕,朱一貴暗暗冷笑,也不理會兩人。
其實黃滔渙為什麼會這麼做,朱一貴早就猜出來了,身為朝鮮大臣,黃滔渙又不是傻子,他這麼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再說了,黃滔渙被困漢城對於大明並非壞事,十有八九是黃滔渙故意所為,目的就是要有現在的效果。
想到這,朱一貴對於馬上要來的這場戰爭無比期待,他已經摩拳擦掌恨不能馬上渡過大海,踏上朝鮮的土地了。
第1036章 向北向北
朝鮮的大港要說哪裡有名,自然非釜山莫屬。
釜山在朝鮮半島的東南角,在朝鮮高麗王朝時期就是有名的港口,而且釜山這個地名在朝鮮語中也代表著港口的意思。
當年萬曆年間,豐成秀吉妄圖以朝鮮為跳板入侵大明,當時日本侵略軍由本土至對馬島然後首先攻占的朝鮮港口城市就是釜山。占領釜山後,日本方面就以釜山為據點,展開了對朝鮮的攻掠。
假如不是當年萬曆皇帝出兵相救朝鮮,最終把日本人趕回本土的話,也許這朝鮮國早就不復存在了。
而現在,朝鮮的釜山已改名南港,名義上已屬於大明所有,這是當初朝鮮派使臣至大明請罪時,朱怡成直接向朝鮮索取的。不過同濟州牧不同,大明對於南港並沒實施類似濟州的統治,也未在南港駐紮戰艦和大量軍隊,僅僅只是以駐朝鮮大臣的名義在南港設下官邸,再加上原來朝鮮的行政衙門,對此地進行管轄。
所以說,除了名字有改動外,此地一切依舊如常。
明軍自濟州出,直接航向東北駛向南港,一日之間就逼近此地。
當大量的明軍戰艦出現在海面上時,南港的朝鮮人嚇得是目瞪口呆,原本朝鮮兵備就不怎麼樣,朝鮮軍隊的無能疲軟是出了名的,整個朝鮮也就是他們的水師稍能打些,那些陸軍除了平時壓制地方欺負一下朝鮮老百姓外,根本就沒太強的戰鬥力。
何況如今朝鮮內亂嚴重,國主包括攝政的王世子已經失去了控制朝鮮局勢的能力,老論和少論兩派各自在打得不可開交,隨著王城的大亂,朝鮮各地也亂成一團,各派勢力相互攻擊交戰不休,哪裡還有誰顧得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