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471頁

    所以李衛早就做好了去他地任職的可能性,而且他覺得這個他地絕對不可能是江南或者中原這些地區,反而大明剛剛打下來的西南和遼東更合適他。

    至於第三個可能,那就徹底被削去官職,從而離開政治舞台了。這是個結果對於李衛而言是最不好的,雖然發生的可能性不大,可李衛覺得再小的可能性畢竟也有,而且他也做好了準備,一旦丟官罷職,他索性就去經商,以他的能力,就算當不了名臣,接管家裡的產業當一個巨賈豪商並不太難。

    可李衛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最終的結果和所判斷的完全不同。雖然他失去了馬尼拉知府的官職,更沒有成為左右參政中的一員,不過他同樣一沒被罷官,二也沒被調任偏遠地方任職,反而搖身一變成了一名京官。

    當李衛再一次來到吏部的時候,孫嘉淦單獨接見了他,同時告知李衛即日起他將由馬尼拉知府轉任戶部國稅司司長。

    聽到這個宣布後,李衛整個人都愣住了,「國稅司」?這是什麼部門?他怎麼從來都沒有聽說過?而且戶部各司的郎中官職相比自己知府官銜要低,可同時戶部又屬於中央部門,是京官,由地方知府調任戶部,這是升遷的做法,可同時自己主掌一司的話作為郎中又是降級,再加上為什麼不稱郎中而稱什麼司長?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對此,孫嘉淦笑眯眯地告訴李衛,國稅司是戶部新設的專管稅課部門,所以主官不再以郎中為職,而是稱之司長,李衛以正四品調任國稅司,級別不變。

    「又玠此次去戶部任職,這可是皇爺欽點的,恭喜恭喜。」和上次見面不同,這一次孫嘉淦顯得極是熱情。

    「皇爺欽點?」李衛心裡被這句話嚇了一跳,他怎麼都沒想到自己一個小小知府居然還驚動了朱怡成,同時心中又感激莫名。

    雖然他自認在呂宋沒做錯什麼,搞屠殺土人也是遵循朝廷的意思,或者說是皇帝的意願。但作為臣子,尤其是他這種級別的官員,從來沒有想過朱怡成會暗中如此關注於他,並他把欽點入戶部。

    而且,孫嘉淦告訴李衛,他這個司長不同於郎中,品級同樣是四品官,這樣一來由地方官入京師為官品級不變,等於就是高升了。想到這,李衛心中不免激動。

    「臣李衛,叩謝皇恩。」當即,李衛起身,朝著大內方向跪了下去。孫嘉淦在一旁笑眯眯地也不阻攔,等李衛磕完頭,他這上前把李衛攙扶了起來。

    「這些年你在呂宋乾的不錯,皇爺對你期望頗高。」

    「臣何德何能,竟然讓皇爺如此……」李衛眼眶濕潤道。  

    拍拍李衛的肩膀,孫嘉淦笑道:「皇爺是難得的聖主,大明之事如何瞞得住皇爺?何況你在呂宋做出這麼多事來,皇爺自然是清楚的。這次調任戶部,不僅是皇爺的欽點,更是重任,可千萬不要辜負皇爺看重啊。」

    「謝孫公提醒,在下明白。」李衛拱手說道。

    孫嘉淦不僅是吏部左侍郎,更是軍機大臣,他代表吏部和李衛談話,其實就和後世組織部代表組織和要晉升的官員談話沒什麼區別。

    何況國稅司這是一個什麼衙門,作為軍機大臣的孫嘉淦自然是知道的,李衛去國稅司表面看來是升官了,可這個官並不好當。

    國稅司的建立,是朱怡成對稅收改革的重要一環。雖然大明如今已經調整了之前地方和中央的稅收比例,包括市舶司對於關稅的控制等等,可是整個稅務系統依舊大部分掌握在地方上,中央僅僅只握住了部分。

    除此之外,中國向來就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傳統,地方上陰奉陽違和私下攤派根本無法杜絕,眼下朝廷主強支弱,朱怡成威望甚高,還能壓製得住,可一旦朱怡成百年之後呢?地方力量逐步強大,中央政令無法全面執行,那些原本就藏在深處的弊端必然會一步步爆發。

    在戶部建立國稅司,朱怡成的目的是要徹底改變大明的稅務系統,從而牢牢地把稅收權徹底掌握在中央手裡。  

    第1168章 班底

    國稅司僅僅只是第一步,按照朱怡成的想法現在的國稅司是為將來的大明帝國稅務總局奠定基礎。

    在未來,全國的稅務機構全部歸屬於這個稅務總局管理,並且成為一個由中央,或者說皇帝直接控制的由上至下到地方的龐大稅務機構。

    雖然這個設想要完成不是那麼容易的,畢竟如今的稅務結構已經運行了近千年了,歷朝歷代都是在原有基礎上修修補補而已。而朱怡成這麼做等於是另起爐灶,徹底打破之前的規矩,其難度可以想像。

    再者,自始皇帝統一天下後,歷來都是皇權不下鄉的說法,中央對於地方的控制根本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強大,地方力量根深蒂固極難扭轉。國稅司的成立,其矛盾不僅是地方,更有著這些年新興的各個階級,為了各自利益,他們必然會進行反抗。

    其實這種苗頭已經有了,這兩年來隨著大明的越發興旺,許多亂七八糟的言論都如野草一般滋長。其中最多的就是對大明稅收的不滿,一些官宦和商人甚至提出朝廷不與民爭利的說法,試圖讓朝廷減免甚至取消部分稅收。

    還有所謂的士人不收稅,勛貴官宦免稅等等,他們的目的無非是為了以自己特殊身份來獲取更多利益而已。

    對於這些,朱怡成心裡非常清楚,前明是如何亡的?黨爭、農民起義或者說天災都是原因,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前明末期稅收制度的崩潰,尤其是商稅根本就收不上來,再加上土地兼併後對於農民的稅收壓迫,導致前明進入了惡性循環,從而財政破產,最終導致滅亡。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47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