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頁
不管城牆的夯土硬不硬,光是一想到厚度就有七丈、折合十六米,都很少有人會覺得光靠一顆顆七八十斤的石頭砸能把牆砸塌。最多是砸出一些頂部土方塌落、變低矮些的缺口罷了。
廢話少說,一百五十漢斤石頭對付長安城牆或許依然不夠用,對付正常情況下的陳倉,或許也要費好幾天手腳、得碰運氣連續對一個點密集火力猛砸。
但幸運的是,關羽現在要面對的陳倉東側南段城牆,已經不是「普通狀態的陳倉城牆」了。
首先,這裡從正月三十日開始,城牆根就被積水淹泡了。今天是二月初六,已經泡了整整六天,水位最深是半丈多,折合後世一米五,足夠淹死郭、馮之流。
歷史上秦始皇滅魏國時,就是由王賁掘開黃河大堤、水淹大梁城(開封),黃河水泡了三個月,別的什麼都不用干,大梁城牆就直接轟塌了。
陳倉本就不如大梁,要是純靠泡,泡上一個多月也能塌,只是關羽等不及那麼久了。
所以他在泡酥的同時,再配合重型投石車。
「轟隆!」
「呼隆!」
一顆顆的大石頭呼嘯飛過兩百步的距離,散亂地砸在陳倉城牆上,不過半個時辰,外面的城磚和基石就紛紛崩裂脫落,被砸得碎末四濺,漸漸露出了裡面的夯土。
而這些夯土的質地,看起來也不像是用來做夯土的黃土或者高嶺土,反而好多地方色澤淤黑,看著都像是河裡疏浚挖出來的腐殖淤泥。
包括關羽本人,直到這一刻,都還沒想起來——五年前入川之前,劉備軍和皇甫嵩、董卓軍,三方聯手,在五丈原至陳倉之間,跟韓遂打過一仗。
那次韓遂被擊退後,皇甫嵩與董卓負責追擊擴大戰果,劉備軍友情幫忙守了一段時間的城,李素還非常好心的出錢包工不包料,幫皇甫嵩整修了一番被韓遂攻打半年而殘破不堪的西北兩側城牆。
只是苦於劉備和李素當時預算不足,包工已經是極限,包料包不起,只好拆了東南兩側的優質夯土和石料去修西北兩側,然後又挖了渭河裡的黑爛淤泥填到東南兩側城牆的夾芯里,表面上看不出豆腐渣工程。
這當時也沒什麼壞心,就是設身處地為大漢忠臣皇甫嵩與董卓考慮,考慮到他們的主要威脅是韓遂,所以陳倉城的防務就該重西北而輕東南。
再說這事兒都五年了,但凡西涼軍有點種田的耐心,好好經營自己的領地、經常翻修城牆,那也能發現這些貓膩啊。
誰讓陳倉城此後數年多次發生戰事,被攻打的確實只有西北兩側面對韓遂的城牆呢?東南城牆確實一次都沒發揮作用,也沒被敵人破壞過,所以這個豆腐渣隱患才藏得這麼深。
說難聽點兒,但凡有別的攻城者來砸開一次,那也相當於黑客幫殺軟公司找到了後門漏洞,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既然你硬是五年沒種田,就怪不得關羽了。
「嘩啦!」隨著一聲巨響,連關羽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這怎麼才砸了半天,城牆居然塌了一個大口子,四丈高的城牆在這個位置被砸得只剩一丈左右,然後在水壓的作用下繼續擴大潰破,很快牆倒眾水推地涌了進去。
「有船的士卒,全軍坐船突擊!從砸開的城牆缺口衝進去!這又是高皇帝顯靈了!是天佑漢中王!」
關羽興奮不已,帶著幾百條小船就往缺口沖。
第412章 死硬分子
必須強調一點,在演義里,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的事跡,被處理成了關羽築堰蓄水、淹了曹軍和樊城城牆。
而在《三國志》、《後漢書》上,只是當年漢水上游霖雨不斷、水位自然暴漲,才有後面這一切。
在初讀者看來,似乎演義的形象更為神勇、也更多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和「謀略」。但知兵之人就能看出,借勢天時地利所需的功底,絲毫不亞於人為製造水災。
說個最簡單的道理,當時曹仁就被圍在樊城裡,他可是在荊州駐防多年的,而且漢水就是他城門口的河,他為什麼沒有準備好船隻呢?他為什麼不能提醒于禁、與之協同呢?
或者說于禁為什麼沒能提前紮營高處,大水來的時候只淹了他卻沒淹到關羽呢?關羽為什麼水一來就能立刻章法有度地全軍水陸切換自如、完全沒有受害呢?
這都是用兵的功底,幾十年的淫浸和經驗總結。
此時此刻的陳倉戰場,情況也是一樣。
李素的有些伏筆,因為太遙遠而不能說、不能提醒,比如五年前他在陳倉築城時搞的豆腐渣工程。
所以關羽排兵布陣的時候,是按照「城牆質量過關,正常按部就班需要多久浸泡加轟擊才能砸開」來預算戰役時間的,沒有把豆腐渣這個變量算進去。
但關羽用兵十年的老練和習慣性地留後手預備隊,讓他在突發情況出現後,立刻做出了調整,抓住了戰機,這才有了如今的效果。
運氣還是要的,但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才能抓住。
這一世關羽用兵十年,經驗資歷未必比後世初鎮荊州時差,因為工作經驗這種東西不是純粹堆年份的,也要看這些年裡參與了什麼大項目。比如歷史上劉備初投劉表那七年「髀肉復生」的閒散日子,對能力提升其實就沒多大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