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34頁

    張飛只是嚷嚷了幾句贊成,也沒多想,武將裡面甘寧、典韋也沒有政治敏銳,只管起鬨附議,還是徐晃比較有腦子,拿胳膊肘捅了捅張飛。

    「有什麼你就說,撓什麼撓。」張飛一抬胳膊把徐晃撥開。

    徐晃低聲說:「此議由一縣令首倡,主公不怕兒戲麼?在座諸人,當請右將軍勸行。」

    張飛這才醒悟,端著酒瓮走到李素旁邊,說了兩句。

    而劉備此時也已經先拒絕了法正的提議,說道:「陛下雖有明詔,可我本意是要辭讓的。而且陛下封我為王之因,乃是念及救駕勤王、廓清京師之功。如今功業未竟,提前稱王,豈非為天下人恥笑,孝直,汝欲陷我於不義耶!」

    李素等劉備駁斥完了之後,這才離席拱手:「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不可拘泥俗禮,以免天下義士心中惶惑無歸。若憂功業未竟,可先『權攝』漢中王,不設壇祭告祖宗,且昭告天下,待收復長安之時,由天子親自定奪成禮。」

    劉備本來也是有點意動的,又怕自己只有一個益州就那麼囂張被天下人懷疑。聽說可以加「權攝」二字表示謙恭,一下子就覺得好受了。

    權攝嘛,就是「在完成收復長安的過程中,暫時為了工作需要,為了凝聚討賊義士人心」,不得不暫時當一當。等收復長安之後,會把「辭讓」的表章再給皇帝看的。  

    如果皇帝那時候接受了劉備的「辭讓」,那劉備就可以功成身退。

    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加上之前五丈原奮力救駕受傷、後來又殺了一個董卓麾下的中郎將,殲滅四部叛軍之一,確實夠份兒了。天下誰再敢嘰嘰歪歪,都可以用「又不是我不辭,我說了進長安後就辭」這句話頂回去。

    而這時候,一個最近倆月很久沒露面、始終處於流浪狀態在劉備這兒吃閒飯的文官,也跳了出來附議李素,表示這個方法完全符合朝廷禮法和期許。

    這人就是當初來宣旨的朝廷使者、黃門侍郎鍾繇。他今天也是來慶功宴上蹭酒的,因為李傕郭汜的作亂,鍾繇根本就回不到朝廷,只能在漢中長住了。

    鍾繇誠懇出列奏道:「右將軍之論深合朝廷禮法。在下可以作證,當初天子下詔之時,曾親口對臣言及征西將軍當受此封之功德,王司徒生前與三公集議,公論也是如此!征西將軍權攝漢中王,足以告慰天子蒙塵、及三公忠義英靈!恢弘志士之氣!」

    朝廷欽差都把話說這份上了,劉備還能怎麼辦?

    劉備:「既如此,你們商議一下,權攝之法當如何操辦,勤王未竟全功,當一切儘量從簡以示勤勉。元常既為天使,此事由你操辦。」  

    「謹遵漢中王敕令。」鍾繇還是很謹慎的,他畢竟是中央的黃門侍郎,暫時不能對藩王稱臣。

    另外,根據禮法,「敕」這個字親王級別的已經是可以用的,只不過不能叫「敕命」只能叫「敕令」。只有「稱制」才是皇帝壟斷的,跟「制」搭配的有「詔」,只要不用那些字眼就不逾制。

    不過,除了鍾繇以外,其他人就不用考慮避嫌了,法正趕忙第一個又跳出來:「臣法正,參見漢中王!」

    ……

    此後三日,無非是繁瑣的慶典、酒宴,雖然劉備說了一切從簡,但還是把眾人折騰得不輕。但總算是順利地「權攝」了漢中王。

    漢中百姓無不欽服,南鄭、沔陽兩處全城張燈結彩,而且劉備又宣布了一次全境範圍內的減稅,作為稱王的惠民政策。

    只不過,漢中因為需要屯糧北伐,所以減稅是用「只免除人丁算賦,並減少對田賦的無償徵收,改為按定額價出錢問民間買糧」。

    因為漢朝的稅制是既有人頭稅又有田稅的。人頭稅不算額外價稅的話,大約是壯丁每人每月十枚五銖錢,一年是一百二是錢。(所以桓靈兩朝的人頭稅是三十多億,因為折合成人頭稅人口三千萬。實際上是壯丁兩千萬,女人和七到十五歲的男性少年加起來折合一千萬壯丁)  

    劉備稱漢中王,就是把漢中的四十多萬百姓、折大約二十五萬壯丁、一年內總計三千萬錢的人頭稅免了。糧食依然照收,還官府出錢買你餘糧。

    武都、陰平、上庸全加起來,經過這幾年的建設,也有三四十萬人,也比照漢中處理。

    而蜀郡等南方四郡,就不是這樣減免了,考慮到運輸的困難,李素建議對蜀郡等地的免稅以免糧食實物稅為主,而該收錢和蜀錦的要照收。甚至可以拿蜀郡收上來的銅錢和蜀錦來買漢中百姓的餘糧。

    不過這就涉及到一個「漢中百姓和蜀郡百姓會覺得雙方被免稅的程度是否一樣、力度是否公平」的問題,地方的士族豪強肯定也會算帳。這樣就便於李素在漢中王繼位後,立刻推行全面的「租庸調製」改革了——

    你們不是嫌棄「一年免兩斛米」和「一年免一百二十錢」之間,免糧的吃虧了免錢的賺麼?那大家公議一個官方折算價,以後大家可以按縣為單位,挑選自己覺得最划算的組合。那些紡織業大縣按商定好之後的官方指導價全交蜀錦也沒問題。

    當然這只是個雛形,真要搞稅制改革還有很多細節要捋。

    免除部分稅種、為期一年的王令頒布下去之後,果然各郡都極為擁護,各種上報祥瑞上報功勳的慶賀表章層出不窮。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3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