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3頁
最後掃清大漠以南的草原地區、加上建設幽冀基礎設施,三年多里累計背上了二百六十億的財政開支!
全國每年的農業稅和人頭稅、非河北地區的其他州的徭役,還是要用來維持朝廷正常運轉的。所以能拿來結餘還債和打仗搞建設的,基本上也就是相當於國家的工商稅部分。
而國家的工商稅總額,之前一直是七八十億左右每年。原本和平種田的話,這幾年能接近百億。
但因為河北地區被戰亂一定程度破壞,加上之前為了減免國債而發放過一些永久免稅權,所以這部分增幅也被暫時吞噬了。
扶桑的佐渡金礦雖然已經是發現後的第三年了,但是開發還是比較緩慢的。
主要李素和諸葛亮離開扶桑時,只是發現了金礦,但當地基礎設施是幾乎沒有的,佐渡島還幾乎是無人區,「越山縣」也是210年才被扶桑開化移民剛剛定居,之前都是蝦夷野人住的地方。
這樣的地區要開礦,你還得先往裡投錢把交通環境建設好,鋪路造港口碼頭、修船船塢、建設城鎮開荒農田。所以前三年基本上是賠錢的,還在開荒期。扶桑的黃金,也就暫時補貼不到朝廷財政。
至於石見銀山,比佐渡金山發現還晚,現在還處在摸索期,完全沒進行開礦呢。
林林總總算下來,朝廷在開戰前還有五十多億國債沒還清。這三年裡花出去兩百六、工商稅填補兩百,就又是六十億赤字。
李素也建議劉備緩一緩,不要用民過重,掌握好與民休息的節奏。這次要真心輕徭薄賦、不搞事情,等到這一百二十億徹底還清,也好更好地建立政府信用,給百姓一個信心,讓他們意識到朝廷並不是「總想搞事情,一有錢就花光還欠債」。
劉備接受了這個建議,決定從章武十八年開始(213),一直到章武二十年(215),這三年裡好好休養生息。
按照現在的節奏平衡,只要不遇到大的天災,一百二十億的國債赤字,兩年多就能還清了,三年的話還能略有盈餘,到時候國庫里能剩下三四十億儲備零花。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建立在不要再發生任何大的天災前提下的,而事實上以210年代的自然環境、後來的歷史記錄,李素也知道這基本不可能。
天下太平後,最多瘟疫流行能稍稍控制一下,畢竟打仗少、批量屠殺屍體處理不過來的情況變少,瘟疫也會減少。
而水旱蝗災這三大件,是不以人類活動形勢為轉移的。所以原本漢末三四年一大災,現在能壓低到五六年一個大災就不錯了。
這一點其實早在司馬遷寫《史記》時、討論天文曆法部分,也有過樸素總結了,算是對天時的一個周期歸納。在農業時代,也是存在天災導致的「經濟周期」的,只是古人總結不出原理,只能是憑經驗估個數。
正月的最初半個月,劉備就跟群臣討論好了這些還債休息的規劃,隨後他想起一個事兒,問手下重臣、是不是能趁著正月里,討論一下今年是不是該換個年號,別用章武十八年了。
劉備內心的想法,顯然是「之前你們說滅了袁曹之後不立刻換年號,是為了彰顯大漢從未斷絕,中間只能算是來了場持續二十年的『張董袁曹之亂』,不希望以曹操的覆滅為改年號的契機」。
那現在比曹操死的時候、又拖了整整十年了。十年裡勵精圖治,搞了那麼多整合全國的建設,把公孫度、高幹這些袁曹餘孽也徹底滅了。
還平了公孫度背後的三韓、扶桑,滅了高幹背後的鮮卑、烏桓。這個武功也算是把高祖、武帝、光武時的巔峰都做到了,這總該改革年號、表示一下朝廷從此轉入垂拱而治的文治、富民階段吧?
對於劉備的這個心思,猜得最透的當然是法正,其次是魯肅。所以法正第一個跳出來,鼓吹確實該改年號了。
上元節朝賀之日,法正如是奏議:「陛下文治武功,俱超古人。章武之號,是為了向天下彰顯陛下武功,卻難免讓後人忽視文治。
如今鮮卑可汗授首,改一個也恰是時機,好讓臣民領略將來新政氣象,提振人心士氣。」
劉備對法正的拍馬屁很是受用,再問丞相李素。
李素想了想,反對道:「陛下,改元以明德,此法起於武帝,至今三百餘年,以至天下已經習慣,也不曾深想其中內涵。光武中興時,也就沿用了。
但究其本源,武帝行『一世多元』的年號之法,乃是因為尊崇董仲舒『天人感應』之說,覺得天數有變、神器更易,人君便該改個年號,以順應天命。如今我朝已經罷黜董仲舒邪說,所以這個舊制,實在值得商榷。」
第059章 黃金五年
劉備聽了李素的闡述,一時間覺得似乎頗有代理,給他指出了一條他從未想過的道路,不由陷入沉吟。
李素便繼續侃侃而談、詳細闡述:「陛下,武帝之前,自秦始皇至孝景皇帝,都無年號。秦始皇紀年至三十六,自其為秦王時便算起,並不以稱帝為限。高祖踐祚之前,太史公本紀年事,也以『漢元年』至『漢七年』紀錄。
陛下如今已罷黜『天人感應』邪說,改尊《殿興有福》,則天象災變,與人君德行已無聯繫。不如就此廢除頻繁改年號之法,也算得上是正本清源。
何況,陛下乃孝景皇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中山靖王初為武帝之兄,陛下既不出於武帝一脈,又不用如光武、明帝一般忌憚『天人感應』,直接改回高祖至孝景皇帝舊制,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