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015頁

    除了張飛之外,還有嚴顏張任這些目前留守蜀中的將領也領到了鎧甲,一個個感謝而去。

    李素看著他們一個個沒見過世面的樣子,心中暗道:再等等,將來成本要是允許,給你們想辦法弄全身板甲也行,但現在先用這個湊合吧。至少比現有的魚鱗甲合札甲,防護肯定是更好的。(這個問題不在這裡多水了,畢竟大多數讀者不在乎。感興趣的看我後面的免費單章解釋,我不想拿技術討論來水字)

    至於板甲,李素心裡當然知道板甲的防禦力更高。而且西方歷史上製作最精良、關節活動最靈敏的那批板甲,對人的活動出招制約也微乎其微。但那不是沒法用衝壓工藝大批量標準化加工嘛,太貴了,歷史上要不是子爵伯爵起步,也用不起那種靈活精細度的板甲,所以不是李素目前急著要解決的問題。

    將來有閒了,給頂級武將開小灶的時候,可以考慮,但他現在解決的是近萬人的重騎兵的整體裝備升級問題。

    那個貴不是體現在鋼材用量上,而是甲冑工匠的人力成本上,頂級精良板甲連一個肩關節的罩甲的六道弧形鋼片都要做到每一道尺寸、弧度曲率不一樣,那不得讓鉗工一錘子一錘子砸?那得培養多少工匠?花多少時間掌握每個部件的加工尺寸心得?能和那種隨便找個人都能開的衝壓設備比麼?  

    後世21世紀,走在深市三和人力市場外面看看,都知道,衝壓工的技術要求有多低,還有去招三和大神日結的,150塊一天,干12個小時以上,臨時工,只要會把金屬放進去、壓完後拿出來就行了。

    打發走了武將之後,李素很快又迎來了述職的文官潮。

    各郡太守倒是沒什麼意外事情要匯報,有些太守還是李素今年剛剛提拔上去的。

    臘月底的最後兩天,輪到典農中郎將國淵回到成都、上門拜訪述職。李素隱約預感國淵這人擅長鑽研,非常務實,肯定會給他帶來一些乾貨的難題,以及額外的收穫。

    李素的期待果然沒錯,國淵這兩年負責推廣林邑稻的種植,還推廣身毒長絨棉,兩者最多分別有種了兩三年了,果然積累了不少問題,但成績也是顯著的。

    兩人一見面,李素就親自給國淵斟茶斟酒,勉勵嘉許:「子尼,這兩年辛苦了,不過再堅持堅持,明年朝廷要動兵平滅郭汜了,你從最初小規模教導百姓種植身毒白疊花,也有三年了吧?

    你也說了,白疊花需要氣候乾燥多陽光,蜀中不好多種,明年稻河西走廊,正好廣種,也利於朝廷歸化羌民。你再辛苦兩年,等羌民都習慣了種地穿棉衣,我向天子稟奏,擔任大司農劉巴的副職。將來如果九卿調動,民政勸農、與稅賦度支分開,你和子初都有九卿之望。」  

    國淵雖然有很多想吐槽的,但大領導都先封官許願堵他嘴了,他也就暫時不埋怨了,先把敬的酒喝了。

    第497章 準備北伐涼州

    在新年的忙碌中,歷史的篇章悄然翻到了195年,也是這個時空的建安元年。

    國淵的年底述職,最終給李素提了不少困難:

    比如在蜀地種棉花有多難、而如今諸葛瑾諸葛芷為了解決「成都平原冬天水車閒置」的事兒,又必須在益州補償性地發展一定量的棉布產業,免得工業資源浪費。

    這個問題,李素跟國淵最終討論的結果,是讓他安排人去相對乾燥的巴西郡找嘉陵江兩岸支流灌溉便利、氣候又相對乾燥的區域,種植棉花。

    而且可以利用棉花作物吸水快、田地不需要蓄水的特點,挑山谷河流坡地種植,別浪費平地種水稻。

    眾所周知,後世蜀地也就重慶周邊夏天比較燥熱,無降雨時間足夠長,而成都平原是不可能的。這麼安排,也算是資源充分配置了。

    除了蜀地種棉花的問題之外,國淵的第二個難處,是他發現「雙季稻連續種了兩年後,就開始出現地力下降,而且施肥都不一定補得回來」。  

    這個問題也是漢朝人不可能有解的,因為他們之前還沒有如此狠地壓榨過地力,也不可能跟後世種雙季稻的宋朝人那樣精耕細作大量施肥。

    林邑稻引入益州,不過兩年,第一年因為只有不到兩萬石的種子量,所以推廣種植的面積還不到一個郡,大約也就幾個縣。194年的時候,才推廣到益州大部分水稻產區都種。

    所以,有「連續種植兩年」實驗經歷的,大致也就是犍為郡治江陽縣周邊,和朱提郡鄰瀘水的一些縣屯田區。國淵能那麼快發現問題,可見工作態度還是很細緻的,每年都在試點田嚴密統計產量。

    要是換一個不負責任的一點的屯田官,要麼放衛星隨便吹牛謊報,要麼無所謂不報單產,那樣都得耽誤不少時間,說不定將來還導致百姓因為種植技術不得法而減產。

    因此不管這次的問題能不能解決,國淵及時發現及時上報,就憑這個態度,李素就額外賞賜了他黃金二十斤,而且表示會在屆時給劉備的表章中,說明國淵的認真工作態度。

    然後就是具體的解決了,李素也沒什麼太好的辦法,無非是藉助那些泛泛而談的經驗。他首先提出了「一旦出現地力下降,別忙著休耕養地,可以種兩年雙季稻後,輪流套種一季黃豆」,畢竟大豆的固氮菌可以增加土壤肥力,這點常識李素還是想得到的。

    但是黃豆產量低,還不到種稻米的一半,農民虧肯定是要虧的,所以能不用就不用。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01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