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311頁

    相比之下,孫策要進攻我們,不需要其他諸侯提供糧草,只要有內應,他手握江漢河口之利,也能從江夏直接偷襲南郡或者襄陽或者長沙。

    但孫策跟我們目前達成了暫時的互不侵犯密約,一旦翻臉就得承受我們的怒火。如果不是讓他們覺得把握很大,或者是我軍主力實在被袁紹牽制住太多,他們也是不敢貿然愆德隳好的。

    所以我以為,曹、孫誰更容易跟我們翻臉,跟袁紹一起夾攻我們,要看荊州可能不穩的那些世家大族,究竟什麼時間點開始秘密尋求外應。

    如果今秋科舉、他們今年冬天就忍不住了,多半是孫策冒險翻臉的機會大一些。何況冬天的時候,北方寒冷馬無蒿草,本就不適合遠征增援,只有南方相對溫暖、長江水路也絲毫不受寒冬影響。

    如果那些荊州世家大族能隱忍到明年夏天之後再尋找外援暗賣荊州,那時候曹操已經徹底殲滅袁術最後的殘部,而且夏天南方炎熱、瘴氣較多容易讓遠征人馬中暑。北方相對沒那麼熱,昆陽—葉縣戰場出事的概率也更大。」

    不管出不出事,今年冬天,要防備荊州世家勾結孫策最後一搏,明年夏天就要防備他們勾結曹操。因為有時間差,總之是兩邊先後防,小心無大錯。

    得到這個結論之後,劉備也陷入了沉吟:「如此看來,我們恐怕是遲早要面對關東三家諸侯至少兩家的同時聯手進攻了。因為袁紹先與我們重新開戰後,孫曹固然有一家憋不住。  

    可要是孫曹先惹出戰火來,袁紹也會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哪怕袁紹貪小,在如今天下形勢東西二分,敵我明確的情況下,袁紹眾謀士肯定會勸他一起出兵的。

    朕還是要做好南北兩線同時開戰、一攻一守的局面。伯雅,看來科舉改革之後,還是得讓你回荊州坐鎮,朕與你各自抗住一側的敵方諸侯。

    我軍討伐袁術之前,有兵馬二十五萬,此後雲長在河東折損了一萬七千精銳,不過討袁術那幾個月倒是迫降了橋蕤、張勳、荀正等,外加破城後收編戰俘,累計得兵數萬,只是不如我們之前的人馬精銳。

    另外景升歸順後,荊北三郡兵馬也有五六萬人,被朝廷收編了。如今朝廷總兵力在三十二萬左右。

    袁紹兵多將廣,朕留下雍、涼、益兵馬二十萬人,並雲長、翼德、伯起,預備與袁紹再戰。

    你領留在荊州的荊、交、滇兵馬十二萬,加上年初本就隨你討袁術的將領,外加景升歸順後的荊州降將,確保慢慢收服荊州人心、並外防曹、孫不軌。」

    劉備這是直接用看似隨便的口吻,說著鐵口直斷的口諭,並不是要商量:決定了,就是你去!雖然是司空、衛將軍,也是可以督軍在外的。

    這種情況,李素確實沒什麼好推辭的,就直接乾脆答應:「臣領旨。」  

    尚書令荀攸在旁邊,琢磨了一下,查漏補缺地建議:「陛下,臣以為,李司空領軍於外,確無不妥,但眼下尚不緊急。陛下登基前,曾想過官制、俸祿等等改革,這些事務若無司空參議,怕是會有缺漏。

    不如把那些草案也討論明晰,等到確要執行之時,才派司空外放襄陽督導,確保執行順利。而且陛下既已稱制,委派差事當有正式名分,再如之前那般設置都督,沒有正式官名,也不恰當。」

    劉備覺得這個建議很有道理,就幾個人閉門私下討論,先是把李素重回荊州獨擋南方的時間拖後,確保九月份到任即可,他還可以在長安再處理一個多月變法大事。

    其次,大家討論後,把臨時管理一州或者數州兵、政、財權的官職,也討論出來了。

    如果是管一個州,就叫「都督某州事」,如果是管幾個州,就叫「總督某某某州諸事」。

    這些官職的職權,其實又跟當初被廢的州牧一樣所有權力一把抓了,非常危險。但劉備給這個職務上了一道緊箍咒,那就是擔任這個職務的期限只能是一年或者半年,不能是常設職務,而且只有在戰時可以設置,和平年代不能設置。

    如果確實兵凶戰危、反覆拉鋸戰非常激烈,一年仗還打不完,又不能臨陣換帥,那也得每年到期之後朝廷三公重新討論,一致決議請求皇帝延期。而且無論怎麼延期,最多不能做超過三年。  

    三年期滿後,如果還在打仗,也得強行換帥,以免養寇自重。同時這條規定要寫入「祖宗之法」,讓以後的皇帝借鑑,不能亂改。法律效力要提高到類似於高祖「白馬之盟」的程度。

    劉備也會在到時候送李素啟程之前,殺個黑牛盟誓一下,讓所有公卿和四方將軍以上的高層一起見證這個地方最高官員任命規則。

    李素這次的臨時差事,就叫「總督荊交滇州諸軍事」,全稱「衛將軍、領司空、總督荊交滇州諸軍事」。

    劉備自己留下了關羽張飛馬超這些將領,還有他們的部將、屬官(比如關羽的長史諸葛亮、部將徐晃張任等)。

    李素到襄陽之後,麾下會有原本今年就跟著他討袁術的趙雲、高順、周泰、甘寧,再加上劉表的黃忠、文聘這些,文官還有魯肅顧雍等人。

    把這些事情討論完之後,荀攸再三復盤,查漏補缺,又想到一個問題,就勸諫劉備:

    「陛下,臣以為,今年第一次開科舉,而且之前我們也商議過了,考試的時間是設在秋末,如此既結束了秋收,不違農時,可以靠閒時考試,也不至於太寒冷或者酷暑。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31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