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李素收下錢,撂下一句話安撫張亮:「幹得不錯,我也希望大家可以長期合作下去。只要你們好自為之,以後賺錢的機會還多著呢。」
張亮非常懂事,躬身拱手表態:「請先生放心,雒陽這邊的生意,我已經密信給家父,家父也上報主母和少君了,他們都非常支持目前的合作方式,絕對不會虧待李先生與劉縣尉的。」
李素點點頭:「那就好,不過,以後就別叫劉縣尉了,要改口叫劉縣令。」
然後,他就帶著錢飄然而去。
生意方面的事情,能這樣恩威並施處理好,那是最好的。他就相當於一個以技術入股的投資者,既不懂經營,也沒有渠道,所以最好就是跟人分紅。
只要對方允許他拿大頭,哪怕被經營者分走三四成利潤,李素也是能接受的。
後世很多初次創業者,總是疑神疑鬼怕投資人聽了他的創業創意後、剽竊他的企劃另外找個人單幹,但其實這是一種很不成熟的猜忌。
因為對於投資人來說,除非他就投了很少幾個項目,他自己有精力親力親為下場經營。
否則的話,他把你的創意剽竊後,他還得再找職業經理人、再找團隊、再從頭磨合項目……那還不如就直接用眼前這個已經把一切初期問題想明白了的團隊呢!無非就是估值占股上稍微差點百分比嘛!
反正職業經理人都不是親兒子!都是乾兒子!乾兒子二號和乾兒子一號有區別麼?
李素就是把這個道理想得很明白很透徹了,所以才對甄家商號放養。只要對方別想不開做假帳黑他錢,那就合作下去唄。
……
拿到錢之後,李素也在心裡默默盤點了一下自己控制的資產。
之前進京那次,劉備賣了七八十匹戰馬,加上之前結餘留在李素這兒的錢,價值兩千多萬。刨去這些日子在雒陽打點的各種花銷,再加上張亮分的六百萬,總額接近三千萬。
明天就要給劉備買官兼買名,花掉八百萬,那就還剩2100萬。
不過,李素剛才問張亮兌換了500萬銅錢,而非200萬,也就是說他這幾天是有打算再多花300萬的,那就只剩1800萬了。
因為帶的錢太多,回去的路上李素也不敢一個人走,他特地請了關羽一起來,橫刀立馬護送運錢的牛車隊。
關羽把這一切看在眼裡,不由好奇地多問了一句:「伯雅,你多換的這300萬……是另有他用麼?我不是管你,就隨便問問。」
劉備吩咐過,錢的事情,留給李素就隨他用,不查帳,所以關羽問話之前也要表個態,以示他並不是違背大哥的交代。
李素微微一笑:「兄長放心,錢肯定都用在正道上。這三百萬,我是想著等縣令實授後,到西園給翼德也補個縣尉,就跟大哥同縣,這樣也好便於執掌地方,不讓外人掣肘。
四百石以下的官,本來朝廷就是可賣可不賣的,含糊處理了也沒人注意,說不定大家也會當成翼德就是靠真本事打出來的縣尉之職。」
關羽聞言便覺得有些不值——反正翼德在大哥手下做事,有官沒官有區別麼?
不過畢竟是自家兄弟,人家升官關羽也不好阻止,所以話就沒說出口。
李素卻看在眼中,已然大致猜透關羽的心思,他便分析道:「兄千萬別覺得這錢花得不值。有官位在身,戰時調兵遣將才更為名正言順、部署也更加願意聽命。
其次,這也能讓大哥麾下那些後來的軍官士卒覺得更有奔頭,更甘心效死力,人心也更為凝聚。」
說白了,就是要讓團隊裡其他人產生一個印象:「跟著劉老大混,只要老大有肉吃,你們也能分到湯喝,大家好好干,遲早都有官做」。
從這個角度來說,三百萬李素覺得花得值。
關羽想明白這番道理,才心服口服地嘆道:「罷了罷了,是某太過輕視虛名,賢弟此舉,確實深謀遠慮。」
李素笑道:「若非兄如今滯留京師,無處立功,不然也為兄長謀個一官半職。武官比文官管得鬆些,五百萬的別部司馬,都是可賣可不賣的。到時候弄個三四百萬錢不動聲色送到西園,朝廷另以勇武善戰為藉口授兄別部司馬,含糊混過去,豈不美哉?」
關羽義正辭嚴拒絕:「某不屑為之!」
李素看他那麼堅貞不屈,想了想還是別跟關羽提這種事兒了。
大不了將來時機恰當的時候,自己神不知鬼不覺把事兒辦了。
有些事情還是不知情比較舒坦,可以一直「真香」下去,知情了反而容易傷自尊。
……
第二天一早,李素分兩次,先給了劉虞八百萬,然後又往西園送了三百萬。
各自行事都很隱秘,交接也非常巧妙,總之就是能確保對方收了錢肯定辦事。
就讓劉備集團「驕奢淫逸、貪婪墮落」的惡名,都由我李某人背負吧!其他人都不知情!
作為代價,就是劉備集團的活動經費,也全部由咱支配!
劉虞拿到錢之後,也不含糊,直接送到某個地方,然後求見了天子。
聽說是大宗正求見,皇帝劉宏還是非常給面子的,挺快就召見了。
入內之後,劉虞直接要求屏退左右,劉宏也從善如流,把十常侍的人都暫時調開了。
十常侍似乎知道劉虞想幹什麼,也知道劉虞沒威脅,很有眼色地退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