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頁
以甄家為首的豪商們也開始販賣、仿製。因為剛剛才出現,價錢有點畸高,隨便一把摺扇能賣好幾千錢。如今雒陽城裡起碼有上千柄摺扇,看扇子也就認不出李素來了。
拐進蔡府二門後,蔡邕才急切問道:
「賢婿不是跟隨鎮西將軍在平定張魯、勘合蜀道斷絕之案的內幕麼?怎地忽然秘密來京?莫非是張魯已經討平?若如此,為何不先向陛下與大將軍報捷?」
李素也出於禮法,給蔡邕簡單行了禮,解釋道:「說來慚愧,我本月早些時候,還在秦嶺上庸道中奔波平叛、追擊張魯餘孽,十日前才出秦嶺、至襄陽,這才得知陛下竟然早在兩個多月前就……
我所帶的鎮西將軍敘功奏表,還是寫給先帝的,我怕直接這樣遞上去有些違礙,所以把從人留在伊闕關外,先私行入雒打探消息,看看有沒有什麼該預先處置的。」
蔡邕點點頭,把李素引入內堂,然後屏退左右,屋裡不再留任何外人,只是去了一下女兒的閨房,把蔡琰叫出來跟李素相見敘舊。
李素也拿出一些炒茶,擺在案頭,算是原來的見面禮。
這些茶葉都是蜀地商人販售的野茶,並非種植。李素拿到手時就已經是炮製好了的,如同抹茶,所以他也沒辦法重新把茶葉復活成炒茶。
但他好歹可以改良一下喝茶工藝,不再加鹽和花椒大料,只喝純苦味的綠色沖泡抹茶。
為了教京城雅士新的喝茶方法,李素也不用跟蔡邕客氣,送完禮後當面就拆開,然後泡了三杯一人一杯。
蔡琰聞訊像小鹿一樣飛快衝出來,看到李素在泡茶之後,反而有些膽怯不好意思,恢復了點淑女慢慢走過來:「師兄別來無恙,一路辛苦。」
訂婚的事情至今還是秘密的,蔡琰習慣繼續喊師兄也沒什麼問題。
李素跟她稍微溫言幾句,以示撫慰,然後蔡琰就乖乖坐在一旁喝茶,暫時不打擾大人聊正事。
蔡邕這才有機會開口,跟李素說了一些「如何解釋彌補奏章上的稱謂是寫給先帝的」的注意事項,隨後就問起張魯討伐的結果、是否有查到真的跟劉焉指使有關的證據。
李素正要說這事兒,順水推舟就接上:「我們查了一些人證和書證。多有俘虜說劉焉自去年年底,就迫不及待在益州誅鋤異己。
他擅自殺害了犍為郡守任歧,而前任巴郡太守被當地豪賊甘寧擊殺一案,當時給朝廷上報的是甘寧自行為罪,但後來我們俘虜了甘寧,查到這其中也有劉焉的縱容。
另外,還有多名被俘的附逆官員作證、形成供詞,說劉焉去年年底就已經在蜀郡造天子鑾輿、用六輦金根車。
我們還繳獲了張魯與劉焉的一些書信,裡面有更多逆語,並且活捉了張魯的親弟張衛,此番正想請泰山以中立公允的身份、向宗正景升公諫言,到時候也好教景升公如何辨別筆跡真偽。」
蔡邕一愣:「讓我教劉景升如何辨別書證筆跡真偽?什麼意思?」
李素:「我這兒有不少張魯、劉焉的書信,其中一些是事關逆案的,還有一些純粹只是家常,沒有什麼證據意義。
但是,到時候宗正查明案情時,定然要辨別書證筆跡真偽。泰山可在宗正不知如何辨別時教他:先把張魯那些家常書信的內容,用他人筆跡抄寫幾份,然後把這幾份一起給張衛看。
讓張衛認出哪些才是張魯的親筆,或是劉焉的親筆,並許諾張衛如果能認出來,就饒他一死,或者讓他死個痛快不必車裂棄市——張衛在我軍攻破陽平關時就已經被俘,後來與外界隔絕,他至今還不知道其兄有沒有死,只能推測我送他進京肯定是張魯已被大致平定。」
這番「刑偵對照質證」的思路,李素後世在公安大學教書,當然是信手拈來,別看他教的是談判專家課程,在同一所大學裡耳濡目染,刑偵常識他基本都懂。
但蔡邕聽了,驚嘆於准女婿的破案思維縝密之餘,更微微有些不好的預感。
他揮手讓女兒也先退下,然後才問李素:「那些信……能給我看一下麼?」
李素本來就要求他,當然給看了。
這世上,如今臨摹字跡模仿得最像的,第一是鍾繇,第二就是蔡邕了——蔡邕的書法其實比鍾繇更好,但正因為他字好,不需要去模仿別人,所以模仿技藝略遜一籌,完全是仗著書法基本功深厚。
而鍾繇模仿得好,是因為他已經臨摹蔡邕的體臨摹了十幾年了。
蔡邕接過李素那些信之後,稍微快速翻閱,很快就有些冷汗下來了:「賢婿……恕我直言,這些逆信,看內容著實像是真的,但是……它們的字跡,跟那些寫家常內容的書信,本來就似是而非!」
李素笑了,把聲音壓到最低:「那就煩勞泰山抄寫一遍,可保蔡氏一門,永世富貴,天下得以更快太平,百姓也會感激您的。」
去找鍾繇造假,固然手藝更好,但鍾繇跟李素的交情還沒到這個程度,李素得擔心鍾繇是否出賣他。
第184章 驚天猛料
蔡邕深呼吸了一口,左右掃視兩眼,似乎挺遲鈍地多想了三五秒,才低聲緩緩嘆息:
「這些逆信內容,有理有據,前因後果嚴絲合縫,我相信是真的……或許原件是被張魯燒毀,又或許你們是從知情人口中拷問出這些內容,再形成文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