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頁
費詩就像是在陳述一件非常確信無疑的功勞,用那種「事後蓋棺論定、論功行賞」的語氣,把段煨做過的事兒說了一遍。
偏偏段煨卻是聽得心驚肉跳:我怎麼不知道我做過這種事情!
當然了,護駕確實是大功,是好事兒。可他真沒做過啊,也沒跟董承合謀啊!
段煨再注意城府,這時候也不可能忍得住,立刻反駁:「一派胡言……我不是說護駕不好,你們何以誣陷……不對,何以謬讚我護駕了。本將軍根本不知道董承幹了什麼,不是只聽說袁術入寇、他們調兵阻擊袁術而已……」
段煨說著說著,聲音低落下來,似乎自己也琢磨出幾分異常的氣味。
費詩一看有門,連忙不給對方思考時間,就假裝驚訝地連續施壓:「哦?那想必是將軍留在弘農郡的部下自作主張了。一定是安集將軍自忖兵力不足,沒有單獨護駕的實力,所以聯絡了平東將軍留在弘農郡的部曲、共襄盛舉了吧——
安集將軍獻給我們大王的密信里,可是這麼說的,他不敢專功,願意將護駕首功都讓給將軍,可喜可賀啊。」
「董承給劉備送了密信?!」這個消息如同驚雷,直接轟在了段煨心頭。
到了這一刻,他雖然也會懷疑這個事件本身的真實性,但他至少確信劉備對於長安的一切兵力調度動向非常了如指掌了,肯定是有內應的。
如果董承沒有和劉備內外勾結的話,劉備又是如何這麼快知道西涼軍在長安周邊的調度的呢?又如何知道此番調度背後,長安有哪些將領受益了呢?
這是根本解釋不通的。
畢竟段煨就算想破了頭,也不可能想到僅僅是李應給李別的求援信使,被張飛截殺了、然後又被法正拷打逼供俘虜、補充了一些蛛絲馬跡、寄信給劉備。然後李素再結合歷史先知從受益人逆推動機人……
這一大圈子兜兜轉轉,需要張飛法正李素都超常發揮,已經超出了段煨的智商想像力,還不如「董承直接勾結了劉備,給劉備送信」這個解釋容易理解,容易接受。
最後唯一不確定的,只是「董承是否有在密信里拉他下水、真的把潛在的護駕首功讓給他」,還是「董承只是說了密謀,劉備身邊有人添油加醋把他拉進去」。
段煨緊張起來,一想到自己即將面臨的左右為難,以及李傕郭汜的潛在猜忌,段煨冷汗都有點下來了,這一個不慎可就是殺身之禍啊。
不過,劉備派人來說這些,是想招降他臨陣倒戈了?
話說到這個份上,似乎已經圖窮匕見,沒有別的可能了。
費詩拿捏著節奏,等段煨自己慢慢消化這些邏輯,看段煨神色漸漸堅毅果決,費詩才恰到好處地補上一顆定心丸:
「將軍勿疑!漢中王允諾將軍將功折罪、承認將軍的護駕之心,這點絕無反覆!將軍若是不想抓住這個機會,或者我今天走不出這個營帳回去復命,那也無妨。
明天天明決戰之前,漢中王會另外派人,把董承的密書射到李傕的中軍大帳中的——兩種結果,目前選擇權還在將軍,你比李傕多一夜的時間思考。」
這句話殺傷力太大,段煨直接慫了。
加上他也確實跟李傕郭汜勾結不深,算是西涼軍中罪孽最淺、有機會贖罪的人。歷史上就是他在建安三年、李傕已經被曹操宣布為國賊之後,將李傕殺了,幫朝廷拿回長安和弘農。
段煨自己也覺得,劉備不至於把西涼軍到小兵都斬盡殺絕、重複王允的錯誤,將來說不定也要留一塊招牌招撫。
這麼看來,自己反正過去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艱難地咽了一口口水、喉結劇烈蠕動幾下之後,段煨終於下了一點決心:「段某願意勤王護駕、共襄盛舉。只是李傕、郭汜依然勢大,我帶三萬人倉促反正,一時間部眾也未必能全部聽命,混亂中怕是發揮不出多少戰力。
李傕郭汜除去我的部眾,還有十四萬眾,而漢中王只有七八萬人,若是大王不能在戰場上壓制住李傕郭汜,光靠我也是無用。」
費詩:「這點平東將軍儘管放心,漢中王近日又得了隴西而來的武都、陰平二郡援軍,還有南匈奴呼廚泉單于的親衛騎兵助戰,這都是近日剛到的精銳,總數已過十萬之眾,且精銳不可言。只要明日開戰之後,將軍臨陣倒戈,保將軍官居原職、晚年富貴。」
第427章 大展旌旗,以壯軍威
費詩對段煨說的劉備主力已經遠超十萬之眾,當然是瞎編騙人的。
事實上劉備最終的決戰總兵力也就是剛剛九萬人。
其中蠻族步兵大約兩萬五千(哀牢夷、昆明夷、叟兵、戰象)
漢族步兵三萬八千(三萬五千普通步兵,三千陷陣營鐵甲兵)。漢族騎兵兩萬(趙雲一萬五,馬超五千),南匈奴單于衛隊騎兵七千。
之所以要騙段煨,一方面是給段煨壯膽,另一方面也是戰象這種秘密殺器費詩不方便跟段煨說,要保持神秘性。
一百頭戰象的威力,在涇河高原的開闊地帶上衝鋒起來,威力跟一兩萬步兵相比,也不遑多讓。所以費詩覺得自己也不算吹牛,只是稍微騰挪偷換了一下,「等效戰鬥力」並沒有誇大。
費詩在段煨營中冒死遊說的同時,劉備、李素等人在軍營中也還沒歇息呢。他們同樣緊張,也要反覆巡查摸排新抵達的援軍的狀況,為明天的決戰做好士氣鼓舞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