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頁
所以閒置了多日的大篷車,終於被護衛們把從船上拖下來組裝好,用六匹馬拉著空車翻山。
上坡的路段拉車比較費力,還容易出危險,所以李素選擇下車騎馬,讓女眷們會騎的也儘量騎。
周櫻去年來過西域,也騎過一陣子馬,已經習慣了。劉妙騎術不太好,就跟李素共乘一騎。反正跟著李素一起來的護衛嘴都很嚴實,沒人敢嚼舌頭的。
他和劉妙那點事兒,其實只要不張揚,沒有公然露出證據,也沒人能掀起波瀾。無論東方還是西方,貴族少女因為身份限制沒法跟愛人公然結合,只能秘密行事,也不是一個兩個了。
劉妙不耐風沙,騎在馬背上登上渭河與洮河的分水嶺白石山,難免有些難受。李素給她帶了一個竹編框架的輕紗笠,讓她儘量靠在懷裡遮風,還用自己的斗篷把劉妙包裹在裡面。
「要是實在不習慣,還是回去坐篷車吧,多弄四匹馬拉,也能翻過山的。」李素憐惜地關心。
「那倒沒有,這山景壯闊,看著倒是不錯,山脊上那道可以俯瞰洮河的斷牆殘垣,便是史書上說的萬里長城麼?能策馬翻山看見長城,也不枉此行呢。」
劉妙聲音微微顫抖,似是被大風吹散。她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就是不知此去西域,是不是後面的陸路都要騎馬?水路才能用你說的那篷車?那倒是辛苦,眼下這點還能忍。」
李素鼓勵地微笑:「那倒不是,只有這兒要騎馬,因為這白石山比較險要,坡度大,是造長城的所在。翻過山後,進入洮河,後續轉入黃河、浪水,一路到河西走廊,都是戈壁平原。只要平坦的路就可以坐車,翻山才要騎馬。」
劉妙也不是非常怕騎馬,她只是怕千里迢迢後續一直要騎馬。聽說只要再騎六十里就可以不騎了,她的信心立刻就來了,反而覺得難得騎一次是一種體驗生活,雙馳雙飛,好不瀟灑:
「原來就騎這一段,那就不怕了,一會兒你帶我到近處看看長城的殘垣吧。這裡是秦長城的起點麼?」
李素:「那倒不是,起點是臨洮,這裡是狄道,已經是第二站了,起點要再往南一個縣的距離。你要……」
劉妙立刻懂事地制止:「不要了,我就隨口問問。我又不是那些歆慕勇武之士的痴女子,長城只要見過就行了,哪一段都一樣。」
劉妙深知李素這一行至少五百鐵甲精兵護衛,要是讓這些人白白折返多走一個縣的距離、到時候再走回頭路過來,只為了看個長城,那也太嬌蠻任性了。
更何況劉妙自己也不是很喜歡在風沙中久曝,說不定走個二十里就膩了。
望山跑死馬,他們遠遠地看到山脊上的長城殘垣,真翻到山頂的時候,已經走了足足二十多里坡地,李素還特地選了一段看起來保存得比較好的牆體,帶著劉妙和周櫻策馬過去,到近處仔細觀摩,精神合影打卡。
劉妙觀賞了好一會兒後,頓覺心情闊朗舒暢,她得意地拿著馬鞭遙指洮河:「這山也不難爬嘛,騎馬就輕鬆上來了。」
李素得意一笑:「我看過雲長寄回來的密信,這條路去年還不存在呢,只有山間緩坡,人馬踐踏出來的崎嶇坡道。
還是去年趁著農閒,金城縣令徐庶從狄道的徭役民夫中,分出一部分人力,原本是打算派去金城劉家峽修堰的,結果就留在狄道本地,把翻越白石山的馳道略加修整,才有如今的平整。」
原來,這條路竟是徐庶剛剛修好的,雖然依然是黃土路,但至少有兩丈寬的平坦路面,削尖填坑,才顯得好走了些。
劉備陣營的種田造福百姓,還真是一點都不含糊。
「狄道」這個地名,自古之所以得名,就是因為這裡是老秦人祖居的渭河平原與西方洮河流域戎狄的交界山,山上有谷口可以翻越。連長城都沿著這個山修,也證明了這座山的西面在先秦是戎狄之地,山東面是華夏之地。
既然李素將來要把關中和西涼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開發,打通兩地主要河流間的陸路溝通肯定是很重要的。從此以後,洮西不能再算戎狄的地盤,也得是華夏的!
兩大水系之間只有八十里的直線距離,加上這一道還算高聳的山樑、山谷最高點還有一座廢棄的長城關卡,這樣的地方,當然要下本錢把道路徹底平整了。
一行人感慨不已,尤其是那些妹子頗感山河壯麗,久久心醉,下山的路比上山輕鬆,越走越快。又走出十幾里,李素看到在山道旁不遠有個類似小金字塔的封土堆,心中微微有些詫異,也有點不好的預感。
劉妙沒見過這種東西,見了就忍不住問:「這是什麼?如此荒涼之地,還有如此宏大的造物。」
李素斟酌了一下:「這看著像京觀,但又不像京觀那樣辱死者,看起來只是個條件不足的亂葬崗。」
劉妙和周櫻都是往後微微一縮:「這麼大,都埋著死人?」
李素連忙安撫:「也不會很多,看這體積,最多數百人吧。畢竟不是堆首級為觀,是全埋的,別怕。」
安撫完,他也過去仔細看了一下,道旁竟然還留下了一塊木碑,還有個木頭方亭,看了上面的字,才弄清原委。
原來,都是徐庶蒸發的洮西羌人和宋建、韓遂軍俘虜修路的死者。花了幾個月時間,修通渭源到狄道的山路,死了兩百多個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