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頁
消息傳到時,中軍大帳內還有張飛、趙雲和其他一些文武幕僚在,聞言雖然有些詫異,他們根本不知道原來主公還有那麼多藏得那麼深的內應,真是可惜了。
唯有幫劉備接洽策反工作的李素,立刻出來接話圓場:「此事一定是屬下與他們交涉時,行事不夠縝密,被劉焉找到了蛛絲馬跡,請主公責罰!」
私下聊天他都是稱兄的,不過這種場合太正式了,得演一演,所以要喊主公。
劉備一收哭腔:「此事怎能怪伯雅,伯雅也是立功心切而已……」
李素繼續引導:「還請主公不要過於悲傷,不幸中之萬幸,其實只有杜瓊、譙賆等寥寥數人,有動搖為內應的趨勢,其餘人等,我還沒來得及徹底說服。
想必是因為劉焉多疑殘暴、寧枉勿縱,故而濫殺多殺!請主公不要過多自責,我們最多只是有點對不起杜瓊、譙賆,與杜微、任氏、楊氏無礙。」
李素說完,還轉向張飛趙雲等人,解釋道:「此事主公一貫交我負責,故而主公自己也不甚清楚勸說內應的進度,故而多哭,其實今日被殺的有些人,與主公的內應無關。」
張飛、趙雲也就順理成章勸道:「大哥/主公,劉焉倒行逆施,定然時日無多,綿竹指日可下,如此大喜在望之日,還請主公寬懷。」
一眾文職幕僚,不管是老帶路的張肅、張松,還是新降的費詩、黃權,也都勸道:「主公仁義,杜瓊、譙賆在天之靈,只要看到主公克復綿竹,定然能夠得以告慰。」
「也罷,我們且在軍中,為杜、譙等蜀中大儒設祭。」劉備揮揮手,吩咐準備酒肉祭品祭奠內奸,這事兒也就算過去了。
李素也是鬆了口氣,劉備這種人,還是仁義之心泛濫,幸好最後攔住了他的即興發揮,不然後續恐怕還要貼一點利益出去呢。
李素剛才之所以急吼吼把話截住、並且以經手人的身份公布「內奸只有杜瓊、譙賆,其他都是被劉焉多疑誤殺的」,那也是因為李素知道,只有這幾家是真的徹底滅門、死絕了戶口本。
而任、楊這些蜀儒頂級望族,綿竹城裡那些被劉焉監控裹挾帶走的,只是核心成員,旁支還有很多散落在外呢。
就如之前所述,以楊氏為例,從東漢初年楊雄一族在郫縣開枝散葉,發展了五六代了,他們家還有不少沒出五服的旁支親戚在郫縣擁有大片土地和隱戶田奴。
要是劉備腦子一熱,把楊氏都宣布為內應,那豈不是核心族人被殺後,那些死者的田產,還要發還分給活著的親戚?他們死於國事,是不是還得給撫恤、嘉獎?
李素可不想當這個冤大頭人家本來就不是內應嘛!
所以他只讓戶口本死絕、連旁支法定繼承人都找不到的人家是內應,這樣就不用發撫恤金了。
嘿嘿嘿。
……
劉焉大開殺戒除內奸、順便把內奸家族留在綿竹城裡那部分細軟財產,分賞給至今依然忠誠的東州兵將士,好歹是讓本來處在崩潰邊緣的東州士恢復了些士氣。
不過僅僅兩天之後,劉備就把劉璋押到了城下,讓劉璋開口勸降。
劉焉自然也要到城頭答話,還怒罵兒子不爭氣,居然跟著外敵來勸降自己父親。
軟弱的劉璋在城下被罵得大哭無奈,放棄了職責。
但劉備還是非常大仁大義,公然跟城上的劉焉喊話:「劉君朗!你倒行逆施,濫殺無辜,已然惡貫滿盈!但我劉備不會學你,我干不出你這種株連人家小的暴行!
雖然季玉賢弟跟你是骨肉至親、他勸降你也失敗了,但我看他一心忠於朝廷,明辨是非。父是父,子是子,子有心改父之過、與你劃清界限,我便不會加害於他,還會秉公處置。就看在他勸降你的誠意份上,我表他為武陵太守,即日赴任!」
劉備在兩軍陣前喊出這番話,著實讓包括對面的東州兵將士都肅然起敬:劉焉這樣抵抗、背叛朝廷,就因為劉焉那個最軟弱的兒子不願意背叛朝廷,肯跟父親的立場決裂,劉備居然就允許劉璋善終養著,而且比他原本的閒職都尉待遇再高一些,平調去當個偏遠郡的太守。
這是何等的大仁大義啊!連敵人的兒子只要肯投降都放過,咱這些東州兵將領,還用擔心因為負隅頑抗到最後一城,而被將來清算麼?
雖然稍微有點政治頭腦的人都清楚,劉璋這個「武陵太守」,估計也就是一輩子領兩千石俸祿混吃等死的了。武陵郡的軍政民戶諸般事務,肯定不會讓劉璋管的。
實際上也是如此,因為李素已經建議劉備:
給長水校尉趙雲額外加官,兼宜都郡太守,未來數年內總管東線荊州一側防務。
本來關羽更合適,但因為關羽的漢中太守是董卓之亂前少帝封的,含金量更高,跟現在這些自己「表」的太守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關羽、張飛、蔡邕、李素這四人的漢中、武都、巴郡、蜀郡太守職務,一直到董卓死之前,李素都不準備更換升遷。等將來朝廷公信力重新起來的那個窗口期,再改封好了。比如王允當權的那個窗口期,公信力就不錯。到時候可以瞅準時機集中要一波官。
目前這幾年,大不了只是讓劉備表幾個雜號將軍的虛銜,以及給其他還沒有做到太守的心腹升一升太守。
趙雲當宜都郡太守之後,控制住長江三峽交通要害,旁邊的武陵郡太守劉璋就不可能投敵了。同時,李素還請劉備改封董和為武陵郡丞、張肅為武陵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