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64頁

    當然了,這一世,劉焉事實上可能擋不住,但那不是因為他的計策不行,而是他放出來的張魯戰鬥力不行。

    說不定還沒撐到靈帝駕崩,這張魯就死在劉備手上,那蜀道可就復通,而劉焉的僭越之罪也就天下皆知了。

    還是那句話:有文事者,必以武略濟之。

    計策是沒問題的,關鍵是打不過就會執行不了。

    劉備如果打不過張魯,那劉備也會歇菜。

    就算打過了張魯,如果劉備沒法在「萬一漢靈帝死得晚」的極端情況下,用偏師擋住後續想入蜀的軍隊,那劉備也會歇菜。

    兩點武略都做到,再配合前面那條計策,三管齊下全部滿足,才能真正有資格享受益州天子氣。

    這才是「充要條件」,缺任何一點那就只是「必要條件」。

    盧植暫時當然不知道那麼多彎彎繞,他只是看到了李素建議讓劉備入京,所以盧植不得不相對小白地追問:

    「玄德肯來,對於穩定天下將領之心、做個表率,當然有極大好處。可是他進京的藉口又當如何建議?我該建議陛下以何官職招玄德進京?如若理由顯得太過虛偽,難免也讓旁觀的其他平叛邊將心寒。」  

    對於此問李素早胸有成竹:「我看,可於大宗正之下,擇些品秩能讓人心服口服的官職,請玄德兄擔任。」

    盧植微微一愣:「哦?為何?」

    李素拱手:「玄德兄身為漢室宗親,且祖上爵位譜系,均已在此前伯安公任大宗正時予以確認。既為漢室宗親中為朝廷建功者的翹楚,任宗正屬官名正言順,此其一也。

    而前任大宗正乃是伯安公,伯安公調任幽州牧後,朝廷大宗正一職也早有空缺,連副職都未設立。玄德兄既是伯安公下屬、又是如今幽州牧麾下最得用的漢室宗親,由他調回京師協理老上司曾經擔任過的工作,天下人也都心服,此其二也。

    另外,漢中道絕、隔殺漢使之事,事涉劉焉是否蓄意縱容、甚至是指使張魯,此屬宗室罪行查問,正當由宗正處置,請玄德兄任宗正屬官,正好專人專辦,徹查劉焉縱賊之案,能還劉益州一個清白那是最好,此其三也。

    最後,張魯之所以能絕漢中道,也是因為皇甫嵩、董卓與韓遂在陳倉交戰——蜀地自漢中北出關中,歷來有三條主道。最東子午谷地勢最危險要,且完全為控制漢中的勢力所控制,故而只要有張魯在,則子午道定然斷絕。

    然漢中直接往北、或者往西北,有武都道可經散關至陳倉、入渭水,還有祁山道至天水。天水郡如今是韓遂地盤,故而是韓遂、張魯雙方合力導致了祁山道無法通漢使。而武都道的出口陳倉,並不是在叛軍手中,而恰好是在皇甫嵩的朝廷大軍手中。  

    只不過韓遂與皇甫嵩、董卓如今正在激烈爭奪陳倉,若陳倉城能解圍,漢使出散關走武都道、入陽平關,可不經過漢中郡治南鄭,但從漢中以西的定軍山山區走山路迂迴繞行,也可通金牛道、劍門關入蜀郡。如此,豈不是勉強保障了一條讓朝廷天使問責劉焉的出使道路?

    而玄德兄連平張舉、張純、烏蘇等賊,為宗室中近年以知兵聞名的後起之秀。若他已然甘為宗正副職、放棄兵權進京勤勤懇懇查證劉焉一案,查清後,朝廷便一事不煩二主,直接將他從宗正系官員位置上再次外放。命其先解陳倉之圍、逼退韓遂、救出皇甫嵩、董卓。

    而後由皇甫嵩繼續駐守陳倉,而玄德兄沿陳倉出散關,南下討伐張魯,拔除這個已然明確背叛朝廷、截殺天使的反賊。豈不是也彰顯了朝廷對於絕無異心、願意進京的武將,只要考察後確認沒有問題,盡釋前嫌後依然會委以重任、外放領兵?有了這個例子,其他心懷疑懼的邊將,才會敢於受朝廷召見進京,此其四也!」

    盧植聽著聽著,眼神越來越不可思議,到最後幾乎形同見到了鬼魅。

    要不是他在這個問題上立場和利益跟劉備是一致的,換個人聽了李素反應如此之快地想出這種一二三四各有備胎退步的環環相扣人事調度計謀,恐怕都要直接戳聾耳朵不敢聽了。  

    這李素,怎麼對朝廷權謀、用人御下之道,也如此熟悉?不可能是劉備教他的,劉備自己根本不懂,而且還差得遠呢!

    這李素也沒做過多久京官啊,這種政治敏感難道是天生的麼?!

    「這……若我為司徒,總掌百官任免,竟想不出拒絕反駁的理由。」回味再三後,盧植居然長嘆著說出這樣一句話來。

    「罷了罷了,那便如此吧。不過玄德終究資歷太淺,又從未當過京官,即使度遼將軍也已是秩兩千石高官,平調進京定然是不可為九卿的。

    這樣吧,我說服陛下,臨時暫在大宗正之下,設『宗正少卿』,可比照少府侍中、太常少卿等,秩比兩千石。論品秩,就給玄德先降半級任用——不要有怨言,京官品秩都不高,秩比兩千石的京官,實權也不在秩正兩千石的外郡太守之下了。」

    在九卿的正卿之下設「少卿」,這在漢朝不是常例,要到後來北魏、南朝的時候才漸漸全面。

    在漢末,九卿裡面只有少府和太常是有少卿級別的。

    正式的九卿是「秩中兩千石」,比「秩正兩千石」還要高,實際上相當於三千石的俸祿。

    再上去就只有大將軍和三公的名義上「秩萬石」、實際俸祿相當於四千石到五千石。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6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